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德国、巴西、美国、挪威及中国女足的进攻技术、战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前四名球队射门、定位球进攻、争顶球和传中以及运球过人等能力均较中国队表现突出,其主要原因与中国队整体进攻技战术打法不合理密切相关。

  • 标签: 第五届 女足 世界杯赛 技术 战术 35M区域
  • 简介:为了解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特点,采用调查、测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53名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结构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1)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发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具体表现为身材、身体充实度和去脂体重较高,体脂含量较低;(2)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磷酸原供能能力较好,心血管系统机能良好,并具备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但糖酵解供能能力有待加强;(3)不同级别选手运动素质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最大力量方面大级别运动员优势明显,而在速度、灵敏、耐力方面中小级别运动员则具备较大的优势。

  • 标签: 女子摔跤 优秀运动员 体能特点
  • 简介:目的:对比跆拳道运动员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的静态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及体重分配,分析影响第三回合比赛平衡能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12名,采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睁眼自然站立状态(NO)、闭眼自然站立状态(NC)、睁眼站在6cm软垫(PO)、闭眼站在6cm软垫(PC)下的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指数(sT)和体重分配指数(WDI)。结果: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的sT值显著高于静息状态的ST值(P=0.047)。NO姿势摆动频谱分析,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跆拳道运动员姿势摆动从F1到F8呈递减趋势,在F3频段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摆动强度显著高于静息状态(P=0.036)。体重分配分析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NO、NC、PO、PC的WDI值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静息状态。结论:跆拳道运动员正常姿势维持表现为高强度低频率的姿势摆动特点,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存在因外周前庭功能异常引起的稳定性下降,体重分布从不同程度匕都出现异常。

  • 标签: 跆拳道 姿势摆动频谱 姿势稳定性 体重分配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三维高速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对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三名中外优秀选手四号位强攻扣球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外女排选手都采用并步两脚依次蹬地起跳方式,中国选手起跳时间长、外国选手起跳时间短,起跳时间越短扣球成功率越高。扣球是以转体、伸肩和收腹带动挥臂击球的三维动作构成,转体和伸肩动作对扣球具有重要作用,击球瞬间肘关节呈146°左右稍屈肘能充分发挥前臂内旋加速功能。

  • 标签: 女排 强攻 三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