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单鼻孔一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不断普及,但其中的许多观念和技巧不甚一致,甚至有些可能还不够成熟。本文就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一、单鼻孔-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历史与现状1987年,Griffith首先采用单鼻孔-窦直接入切除垂体腺瘤,由于其操作相对简单,且避免了传统唇下创伤大的缺点,被各国学者广泛采用。随着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窦入路 经单鼻孔直接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及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对采用手术疗法和开颅手术疗法的90名垂体瘤患者进行研究。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人,其中观察组使用手术疗法;对照组使用开颅手术疗法。结果:在手术时间(min)上,观察组(70.5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经神经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0例行经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注意事项等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0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术中无意外发生,无体位不当引起的皮肤、肌肉、神经损伤,无颅内感染,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手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是配合此类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对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单鼻孔 神经内镜 垂体瘤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的垂体瘤患者口渴管理标准流程的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0例行经手术的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预防术后口渴,试验组构建口渴管理标准流程并根据流程实施口渴预防和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口渴强度、口渴痛苦程度及静息唾液流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6、24 h口渴强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696、-10.008、-4.305;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口渴痛苦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6、24 h静息唾液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488、-4.124、-2.631;P<0.01)。结论实施口渴管理标准流程能够降低垂体瘤手术患者术后口渴强度,改善患者口渴感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口渴 标准流程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行垂体瘤切除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4例垂体瘤患者,对其进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手术。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泌乳素腺瘤有效率为94.44%;治疗生长激素腺瘤有效率为92.86%;治疗皮质激素腺瘤的有效率为85.71%;治疗无功能腺瘤有效率为80.00%。手术后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泌乳素水平显著降低,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降低。44例垂体瘤患者手术后有3例(6.82%)并发症。结论:对垂体瘤患者进行显微镜下的垂体瘤切除手术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病症,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总结7例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病人的治疗经验。结果1例术后2年垂体瘤复发并发生脑脊液漏,6例为巨大垂体腺瘤术后1周内发生漏,1例修补治愈,6例去枕平卧或腰大池引流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垂体瘤术后发生漏多见于巨大侵袭型腺瘤,术中操作失误及鞍底窦壁填塞不严密,是发生漏的重要原因。术后腰大池引流,去枕平卧有助于漏口愈合,修补是最佳手术和方法。

  • 标签: 垂体 腺瘤 脑脊液鼻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切除术在垂体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垂体瘤患者86例,参考抽签法和入院时间,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周期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5%,肿瘤复发率为4.6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07%,肿瘤复发率为23.25%,比较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即P<0.05。结论对垂体瘤患者行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切除术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期康复,此外,还能减少患者肿瘤复发的可能,为患者创造较好的预后条件。

  • 标签: 垂体瘤 全麻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鞍区解剖结构复杂且容易发生变异,手术可能导致颈内动脉损伤等重大并发症,其后果最为严重,其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应得到临床重视。与颈内动脉损伤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病变位置和性质、鞍区解剖变异及术者的手术经验等。进行完备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及术中准确定位并小心仔细操作是预防颈内动脉损伤的关键。

  • 标签: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不同禁水时间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接受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禁水护理6h,观察组采用术后禁水1h的方法,即术后1h患者从全身麻醉中清醒后,给予多次少量饮水。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适状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且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禁水1h后少量多次饮水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禁水时间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21年10月-2023年1月,从本院收治的行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中选择50例,随机分2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相比,试验组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视力改善率、激素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前两项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后一项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镜下行经切除垂体瘤患者中,给予综合护理,可以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提高视力改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荐。

  • 标签: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 综合护理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视力改善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瘤卒中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12例垂体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早期行经显微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行内分泌障碍激素及头部CT和MRI检查,并行长期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1例,11例视力障碍、视野缺损患者中10例术后恢复正常;有内分泌症状的10例患者中,9例明显缓解;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垂体瘤卒中安全、有效,是治疗垂体瘤卒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垂体瘤 卒中 经鼻蝶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近二十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内镜技术的发展,手术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具体的手术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1-3]。手术通道的创伤问题,尤其对鼻腔黏膜、鼻甲、鼻中隔、窦结构的处理上,常被人忽视,甚至避而不谈。因此,重新认识该的解剖与微创技术很有必要,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 微创技术 鼻部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0具已经动脉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窦手术,同时测量海绵窦内重要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根据窦后壁的骨性结构特征将窦腔分为中间腔、旁中间腔及外侧腔5部分.扩大经手术可清晰显示鞍底的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等结构;打开蝶骨平台可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鞍隔及视丘下部等解剖结构.结论内窥镜扩大经手术可清晰显露鞍周围的解剖结构,可适用于鞍旁、鞍上病变的手术治疗.

  • 标签: 经蝶手术 内窥镜 解剖学 手术入路 鞍旁病变 鞍上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鞍区及上斜坡区的内镜解剖,确定解剖标志及内镜手术操作范围.方法选取10例灌注尸头,模拟,在内镜下显露鞍区及上斜坡区,确定解剖标志,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及斜坡凹陷是窦后壁的重要解剖标志.内镜下显露范围广泛,从鞍区至枕骨大孔前缘、寰枢椎,外侧可达海绵窦及斜坡颈内动脉、枕髁和咽鼓管.结论熟悉掌握内镜下鞍区及上斜坡区重要解剖结构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是进行中央颅底区手术的关键.

  • 标签: 内镜 经鼻蝶入路 鞍区 斜坡区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巨、大腺瘤是否采用手术尚有不同看法,本文总结垂体瘤手术经验,探讨显微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的理论依据、策略与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第一、第三医院收治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对300例开颅术和1110例手术疗效(分三个阶段)进行对比,重点讨论手术的策略和技巧。结果: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全切除率高,合并症少,生活质量好。结论:显微切除垂体大、巨大型腺瘤仍是最安全有效的首次和再次手术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外科
  • 简介:我们从2003年2月~7月在全麻下实施内镜下单鼻孔-切除垂体腺瘤10例,效果满意.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7岁,平均34岁.其中泌乳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腺瘤3例;微腺瘤1例,大腺瘤1例,巨腺瘤8例,其中复发性垂体腺瘤1例.术前均行鞍区窦CT冠扫.常规检查病人视力视野,垂体激素水平,病人术前口服皮质激素,术前、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术后常规放疗.

  • 标签: 内镜 蝶窦 垂体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垂体腺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手采用单侧鼻孔内镜下切除肿瘤,必要时在导航确认下进行。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判断肿瘤切除情况。结果术中无定位错误病例,无大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病例。肿瘤全切除178例,次全切除37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无永久性尿崩和脑脊液漏病例,2例围手术期鼻腔大出血,治疗后好转。术前视力和视野障碍病人术后无恶化。结论内镜结合导航切除垂体腺瘤创伤小,导航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扩大手术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术中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垂体腺瘤 手术 单鼻孔蝶窦入路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来3年前往我院应用切除治疗的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参照相关参考文献后,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5例,次全切10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并发症治疗有所改善。结论对垂体瘤患者应用切除进行治疗,不仅患者受到极小的创伤,同时脑部得到很大的保护,患者承受痛苦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垂体瘤 经蝶窦入路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