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额底纵裂显做外科于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应用额底纵裂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2例,脑膜瘤5例,顷咽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垂体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鞍上表皮样囊肿全切除1例。结论额底纵裂对前颅底、鞍区重要解刮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牢高,术后出现偏瘫、失语、昏迷、尿崩的发生率低。

  • 标签: 鞍区肿瘤 额底纵裂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介绍眉锁孔显微手术切除14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对14例病人于一侧眉毛内作长约6cm的切口,眶上作一直径为2.5cm的圆形骨瓣,抬起额叶,进入鞍区,全切肿瘤实质部分,尽可能切除鞍上肿瘤壁,电灼处理残留鞍上及鞍内的瘤壁,保护好视神经、视交叉及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结果13例(92.9%)达到全切肿瘤及上述各种要求,1例为次全切.12例病人次日下床活动,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眉锁孔,能够切除直径在55mm以下的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而且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

  • 标签: 经眉切口 锁孔入路 开颅手术 垂体腺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裂显微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方法。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外侧裂,对2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进行广泛性切除。结果2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瘤15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17例患者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生活状态基本同术前;2例患者出现轻度不全运动性失语,高压氧康复治疗后恢复良好。2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至少进行2次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无继发癫痫发生。结论岛叶胶质瘤可以通过外侧裂显微手术广泛性切除而不损伤重要的脑神经功能。充分解剖外侧裂,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以蝶骨嵴为中心的翼点。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Simpson Ⅲ级切除2例,Simpson 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8例患者视力有较明显改善,遗留轻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余疗效满意。结论 在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的基础上,翼点,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但对与下丘脑、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粘连过于紧密的肿瘤,即使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手术风险仍较大,可考虑姑息手术结合术后放疗。

  • 标签: 脑膜瘤 翼点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垂体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5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实施将对象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 统计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6.52%(3/46),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跌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 针对性护理干预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扩大经切除侵犯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侵犯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其中侵犯双侧斜坡旁颈内动脉10例,侵犯右侧斜坡旁颈内动脉4例,侵犯左侧斜坡旁颈内动脉3例;均采用内镜下扩大经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疗效综合评价:治愈13例,控制1例,改善3例。术前6例视力障碍的病人,术后恢复正常3例,明显改善2例,无改善1例。术后并发甲状腺危象1例,脑脊液漏2例,一过性尿崩症1例,脑梗死1例。17例病人获随访3~88个月,平均34个月。肿瘤复发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适用于切除侵犯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内镜 颅窝 手术入路 经鼻
  • 简介:目的观测颅前窝手术通道上的重要解剖标志。方法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颅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窦、筛窦、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及视神经等结构及毗邻关系,测量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前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新鲜成人尸颅标本3例,在新鲜尸颅上模拟手术,分析解剖标志与手术通道的关系。结果切除钩突,筛窦和颅前窝骨质即可进入颅腔。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前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分别为(22.3±3.1)mm、(23.0±2.9)mm、(26.2±2.9)mm、(14.7±3.8)mm。结论颅前窝手术是治疗颅前窝病变有价值的选择。术中合理扩展手术通道,控制筛动脉出血,早期确定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走行,保护纸样板及保持中线操作是手术安全开展的关键。

  • 标签: 经鼻入路 颅前 筛动脉 神经解剖学
  • 简介:目的介绍和评价1993年至2002年内经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切除138例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138例大型垂体腺瘤,男性66例,女性72例.手术采用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结果本组全切肿瘤109例,占78.9%.结论显微手术仍是一种较为实用手术,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可提高大型垂体腺瘤的全切率.

  • 标签: 经蝶手术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垂体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00例垂体瘤术后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2.00%(6/50)(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尿崩症、脑脊液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垂体瘤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形成中有良好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改善机体的凝血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预防 经鼻蝶垂体瘤术后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垂体瘤术患者开展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接受术的垂体瘤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48例,均于2023.02-2024.02参与研究,并依据随机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各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的各评分均有所提升,其中观察组评分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接受术的垂体瘤患者开展认知行为+预防性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 预防性护理 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采用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病变患者72例,其中采用显微镜下垂体病变切除手术27例,采用内镜下垂体病变切除手术45例。术后1个月、6个月评估术后嗅觉障碍患者的嗅觉功能。术后3~6个月使用内镜检查患者双侧鼻腔情况。分析术中操作与嗅觉损害是否有关。结果采用内镜下垂体病变切除手术患者中3例(6.7%)出现嗅觉损害,采用显微镜下垂体病变切除手术患者中4例(14.8%)出现嗅觉损害,嗅觉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例患者的嗅觉功能轻度减退,4例重度减退,1例嗅觉丧失。术后6个月,2例重度减退者好转,但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余患者均无明显改善。术后3~6个月内镜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鼻腔伤口已愈合,2例患者鼻腔黏液分泌较多,3例患者术后鼻腔黏膜粘连。72例患者术中电灼窦开口上方区域黏膜6例,均出现嗅觉障碍;窥前端高于窦开口上缘2例,均出现嗅觉障碍。结论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并不罕见,应予重视。窥前端高于窦开口上缘或电灼窦开口上方区域黏膜可能是嗅觉损害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经鼻蝶手术 垂体病变 嗅觉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内镜下口两种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62例患儿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筛选而出,随机将62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切除腺体治疗,研究组接受切除腺体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等状况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77%比对照组80.65%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口两种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均可有效切除病灶,但是切除腺样体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神经内镜下单鼻孔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非复发型泌乳素垂体腺瘤患者中,32例患者的垂体腺瘤显微镜下单鼻孔手术切除,28例神经内镜下单鼻孔手术切除。将围手术期及预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0±1.6)d、出血量为(50.0±8.4)ml、手术持续时间为(97.6±9.O)min及并发症发生率7.1%(2,28),显微镜组则分别为(7.4±1.1)d、(80.4±7.4)ml、(155.0±15.7)min及34.4%(11/32),两组均相差显著(P〈0.05)。海绵窦受侵袭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及泌乳及月经改善情况神经内镜组也优于显微镜组(P〈O.05)。结论在神经内镜下较在显微镜下单鼻孔切除垂体腺瘤更微创,显露更清楚,相对更安全,效果更好。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经鼻蝶窦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垂体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5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实施将对象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统计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6.52%(3/46),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跌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经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 针对性护理干预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28例垂体瘤患者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进行术前、术中密切护理配合。结果28例患者手术配合默契,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熟悉手术原理及器械性能,术中熟练默契地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做好器械和仪器的养护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瘤 护理配合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结构,顺利暴露肿瘤是垂体瘤切除术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影像资料下神经导航在单鼻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垂体瘤患者78例。其中47例患者均应用神经CT导航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31例患者均在神经MRI导航下,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准确性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切除78例垂体瘤的过程中均准确找到病灶,导航误差范围1.4~2.9mm。结论: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可靠、准确性高,同时可提高手术的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瘤 神经导航
  • 简介: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单鼻孔治疗垂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垂体瘤患者中的33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通过神经内镜治疗的患者;对照组16例通过显微镜治疗的患者。随访期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垂体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激素的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程及各种临床症状调查比较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在两种治疗方法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激素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切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56.25%,总有效切除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75.0%,全切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神经内镜下单鼻孔治疗垂体肿瘤临床效果更有效。结论与传统显微镜手术比较,神经内镜单鼻孔切除垂体瘤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镜 单鼻孔 蝶窦入路 垂体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最近,我们对海绵窦特别是内侧壁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并结合我科的经验,探讨窦显微手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和技巧。解剖学研究成人尸体头部标本20个,对海绵窦内侧壁进行显微解剖和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的平均厚度156.9±32.7μm,上壁和外侧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30.4±97.6μm,821.3±54.3μm。海绵窦内侧壁的胶原纤维层明显较海绵窦上壁和外侧壁为薄。其中,有3例标本中,可见海绵窦内侧壁存在缺损,垂体部分突人海绵

  • 标签: 海绵窦 侵袭性垂体腺瘤 内侧壁 解剖学研究 经蝶窦显微手术 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