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形成因子-2(angiopoietin-2)及纤连蛋白(F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获取结直肠癌标本60例,分别用S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血管形成因子-2、FN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血管形成因子-2和FN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和/或肝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血管形成因子-2则仅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FN在细胞外基质(ECM)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在基底膜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均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基底膜中FN的缺失同时与肝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细胞产生的VEGF可能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促进血行转移和转移灶的形成,血管形成因子-2与VEGF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而FN在肿瘤组织基底膜中的缺失是肝转移的重要起始因素.

  • 标签: 血管形成因子 结直肠癌 FN 肝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简介:本研究探讨新型趋化因子CKLFSF8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检测CKLFSF8基因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利用脂质体将CKLFSF8基因转染到HL-60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程度;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KLFSF8基因转染前后HL-60细胞EGFR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可检测到CKLFSF8表达;CKLFSF8基因转染前后HL-60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转染前后细胞EGFR表达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KLFSF8基因转染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和EGFR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CKLFSF8 HL-60细胞 细胞增殖 EGFR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关于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措施,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措施,同时,对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影响其效果的具体情况,展开相应的探讨。方法:抽取(随机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晚期肺腺癌患者,30例视作研究对象,分为(随机数字表法)15例实验组、15例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结果:在使用治疗措施之后,实验组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低于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可降低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且借助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检测利于有效评估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清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肺腺癌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新型口服抗凝药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凝血因子Ⅹ a抑制剂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前者主要为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贝曲沙班,后者代表药物为达比加群酯,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过程中具有无需频繁调整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出血率低等优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凝血因子Ⅹ a抑制剂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化使用凝血因子Ⅹ a抑制剂提供参考。

  • 标签: 凝血因子Ⅹ a抑制剂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对大肠杆菌表达的人源重组肝细胞生长肽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蛋白rhALR。方法:其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以不溶性包含体形式存在,经过超声破菌、包含体抽提、洗涤处理、使包含体纯度达75%以上,用8mol/L尿素变性溶解包含体沉淀后上清直接稀释复性,再经浓缩、透析、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系列纯化步骤。结果: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达95%以上。回收率达20%。

  • 标签: 人源重组肝细胞生长肽 包含体 复性 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分泌器官,近年来关于脂肪因子与癌症相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脂肪因子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的1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纳入同期在我院体检合格的健康女性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血样,测定血清Resistin、adiponectin、leptin、FBG、TG、HDL-C、LDL-C、TC水平,比较相关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Adiponectin、HDL-C、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esistin、leptin、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NM分期Ⅰ期相比,Ⅱ期和Ⅲ期的血清adiponectin、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leptin和TG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esistin、adiponectin、leptin及HDL-C与乳腺癌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及脂肪因子resistin、adiponectin、leptin与乳腺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低adiponectin血症、高leptin血症和高resistin血症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脂肪因子 抵抗素 脂联素 瘦素 风险因素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家族是具有DNA结合活性的转录因子,近年研究发现,HIF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发热患儿血常规及炎症因子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发热患儿213例作为观察组,将其分为感染组142例(包括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和非感染组71例,同时选择6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选患儿血样进行检测,比较各组血常规、炎症因子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性感染组WBC、PLT、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非感染组及非细菌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及N%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IL-2显著降低,与非细菌性感染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IL-6、IL-10、TNF-a显著高于对照组、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L-6与非细菌性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联合炎症因子检测漏诊率显著低于血常规、炎症因子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炎症因子可有效降低漏诊或误诊率,对于血常规不太明确病因的患儿应联合炎症因子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及早的予以治疗。

  • 标签: 急性发热 血常规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炎性因子作为卒中后抑郁生物学机制的主要部分,通过影响单胺类递质的生成、HPA轴的活动及神经可塑性方面,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产生影响。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炎性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许多生长因子是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而起作用的。本文对VEGF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作用、表达及生成的调节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因素对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可靠性分析。方法采用不同稀释剂、不同盐离子浓度制品和校准品不同复溶时间对凝血因子V、VII、VIII、IX活性测定的分析。结果生理盐水、纯水及配套稀释液对因子V、VII、VIII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含1mol/L氯化钠的样品中因子V、VIII活性显著低于含0.25mol/L氯化钠的样品(P<0.05),VII、IX无显著性差异(P>0.05);4小时、24小时测定校准品时V、VII、VIII、IX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种因素对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有影响,应正确严格按照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条件,保证检测结果具有最佳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凝血因子V VII VIII IX 凝血因子活性(FVC FVIIC FVIIIC FIXC) 盐离子浓度 稀释剂 校准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发病时的危险因子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把基线诊断轻度认知障碍的病人分为两个组,分别是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的病人有42名,实验组的病人有45名。对常规组与实验组之间通过使用不同检验对风险因子进行筛选,并构建相应的诊断模型。结果经过专业的分析与检验,常规组与实验组中的顶叶皮质灰度、R-hippo、PCING以及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行为评分上存在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应的诊断模型,对常规组的预测准确率明显的高于对实验组的预测准确率。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人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得到相应的诊断模型,该模型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危险因子进行有效的评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早期危险因子 评估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的影响.方法7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实验组另外增加中频电体操、面部穴位按摩及面肌辅助操治疗.结果2组House-Brack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实验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表情肌电信号比较,实验组增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物理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ClinicalobservationofcomprehensivephysicalfactortherapyforperipheralfacialneuritisBeijingFriendshipHospital,CpitalMedicalUniversity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department10005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ombinationofphysicalfactorstherapyonperipheralneuritisplane.Methods70casesofperipheralfacialneuritiswererandomlydividedinto2groups.Bothgroupsreceivedconventionalmedicaltherapyandphysicalfactortherapy;theexperimentalgroupanadditionalintermeGdiatefrequencyelectricgymnastics,facialmassageandfacialassistedexercisetherapy.ResultsGroup2House-BrackmanngradingtreatmentsignificantlyimGprovedcompared(P<0.01),andtheexperimentalgroupweremuchhigher(P<0.05).EMGexpressionaftertreatment,theexperimentalgroupincreasedmoresignificantly,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ComprehensivephysicaltherapyforpatientswithperipheralfacialneuritisrecoverasignificantroleinKperyowmoortdinsg.comprehensivephysicalfactor;therapy;peripheralfacialneuritis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91-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关系研究。方法选取9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65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31例。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采用Pearson分析对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出血性脑卒中组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36、7.34、-55.31、-35.01、17.04、15.12、22.90、23.39、-13.98、-9.42,P均〈0.05),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组D-D水平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P〈0.05),其余FIB、IL-6、CRP、TNF-α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27、-0.79、-0.05、-1.39,P均〉0.05)。Pearson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FIB、D-D水平与IL-6、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0.34、0.59、0.64、0.46、0.49、0.54,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FIB、D-D、IL-6、CRP、TNF-α水平较高,检测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或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凝血指标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CAP患者(观察组),选取同期94例体检健康老年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CRP水平,使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CRP和PCT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以及与CAP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诊断老年C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13%和72.16%,血清PCT诊断老年C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56%和80.6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与PCT联合诊断老年C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04%和90.30%,均高于单项诊断(P<0.05);血清PCT水平随老年CAP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明显升高,且与肺炎严重程度(P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27,P<0.05),血清CRP水平与PSI评分无相关性(r=0.254,P>0.05).结论血清CRP与PCT联合诊断老年CAP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为多种疾病所引起,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双侧肺部浸润性病变。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的炎症反应,多种效应细胞和炎症介质是参与ALI/ARDS两个主要因素,对ALI/ARDS的发病机制起关键作用。核因子-κB是一种具有基因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调控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它在ALI/ARDS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年NF-κB与ALI/ARDS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核因子-ΚB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背景:骨骼肌损伤后再生能力有限,细胞因子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细胞和系列调控分子参与了骨骼肌损伤的修复。细胞打印技术是一种在体外构造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维多细胞体系的先进技术,其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探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和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并简述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中的优势和应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2至2015年有关细胞因子修复骨骼肌损伤,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骨损伤中应用的相关报道。通过计算机检索到文献146篇,初筛标题和摘要,排除重复研究及不相关的内容,最终45篇文献进入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等抗炎性细胞因子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形成肌管,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可能取得骨骼肌修复有重要意义;(3)细胞打印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复制和重建缺损组织/器官的复杂结构,在包括毒理学研究、医疗测试和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试验平台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应用,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 标签: 细胞因子类 骨骼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舒适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疗养院2017年4月~2018年收入的9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舒适护理的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自然疗养因子,对两组影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理状态(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血压、心理状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疗养因子结合舒适护理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血压 自然疗养因子 舒适护理 血压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