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凝血四项作为术前必查项目,其指标精准度对判断患者止血功能有无缺陷及防止术中出现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影响。而作为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APTT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本文重点研究APTT异常的影响因子,同时对各类干扰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求最大限度的还原APTT真实性,为患者术前提供精准医院检验参考。

  • 标签: APTT 干扰因子 研究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miR-17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CM)增殖中的作用,以及转录因子因子(NF)-κB调控miR-17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R-17mimics转染人VSCM,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生物信息学预测NF-κBp65与miR-17启动子区存在结合位点,将pcDNA3.1-p65与报告基因载体pGL3-miR-17启动子区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活性分析NF-κBp65对miR-17启动子区的影响。脂多糖(LPS)刺激细胞后,检测NF-κBp65、miR-1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miR-NC组相比,转染miR-17mimics后,VSMC增殖能力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G0/G1期明显减少,S与G2/M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17启动子区结合位点突变型(Mutant)组相比,转染miR-17启动子区野生型(Wild)组荧光素酶Luc活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细胞后,NF-κBp65、miR-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通过直接结合miR-17启动子区,促进miR-17的表达从而促进VSMC的增殖。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核因子-ΚB P65 Micro RNA
  • 简介:摘要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由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分泌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导致肿瘤细胞坏死的特性。近年来,TNF-α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TNF-α与肿瘤的研究做一综述,为生物学和医学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肿瘤 关系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多种炎症因子引起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通过电子期刊检索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多种炎症因子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结论: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哮喘 气道重塑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肾间质纤维化作为慢性肾脏病最终的共同通路,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最终结果是肾功能衰竭。我们期望通过研究肾纤维化的相关因子及机制,明确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为寻找有效的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靶点、阻止或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提供理论依据。肾间质纤维化涉及的相关因子繁多,本文就当前研究较多的主要的肾间质纤维化相关因子作一综述。

  • 标签: 肾间质纤维化,相关因子,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 (FFP)融化后保存时间和温度凝血因子Ⅷ、Ⅸ活性的影响。方法 留取新鲜冰冻血浆 40 例,在融浆机 37 ℃ 20min 融化后均分为 2 份, 1份于 ( 4 ± 2) ℃条件下保存,另 1份于 ( 22 ± 2) ℃条件下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 0、 6、 12、 24 、 48和 72 h 分别进行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检测。结果  FTP 融化后同一保存时间点的两个不同温度间Ⅷ、Ⅸ活性无明显差异 (P>0.05); FTP 融化后在 4℃和 22℃保存 6h, Ⅷ凝血因子活性与 0h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但超过 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FTP 融化后在 4℃和 22℃保存 24h, Ⅸ凝血因子活性与 0h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但超过 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凝血因子Ⅷ、Ⅸ活性随时间延长而衰减,临床在针对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衰竭、大量输血等患者治疗时,在血浆输注过程中,应尽量在其融化后 6h内输注,有效地补充患者凝血因子,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

  • 标签:  不同保存时间 温度 Ⅷ Ⅸ因子活性 新鲜冰冻血浆 (FF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因素对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可靠性分析。方法采用不同稀释剂、不同盐离子浓度制品和校准品不同复溶时间对凝血因子V、VII、VIII、IX活性测定的分析。结果生理盐水、纯水及配套稀释液对因子V、VII、VIII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含1mol/L氯化钠的样品中因子V、VIII活性显著低于含0.25mol/L氯化钠的样品(P<0.05),VII、IX无显著性差异(P>0.05);4小时、24小时测定校准品时V、VII、VIII、IX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种因素对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有影响,应正确严格按照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条件,保证检测结果具有最佳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凝血因子V VII VIII IX 凝血因子活性(FVC FVIIC FVIIIC FIXC) 盐离子浓度 稀释剂 校准品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CAP患者(观察组),选取同期94例体检健康老年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CRP水平,使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CRP和PCT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以及与CAP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诊断老年C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13%和72.16%,血清PCT诊断老年C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56%和80.6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与PCT联合诊断老年C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04%和90.30%,均高于单项诊断(P<0.05);血清PCT水平随老年CAP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明显升高,且与肺炎严重程度(P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27,P<0.05),血清CRP水平与PSI评分无相关性(r=0.254,P>0.05).结论血清CRP与PCT联合诊断老年CAP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背景:骨骼肌损伤后再生能力有限,细胞因子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细胞和系列调控分子参与了骨骼肌损伤的修复。细胞打印技术是一种在体外构造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维多细胞体系的先进技术,其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探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和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并简述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中的优势和应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2至2015年有关细胞因子修复骨骼肌损伤,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骨损伤中应用的相关报道。通过计算机检索到文献146篇,初筛标题和摘要,排除重复研究及不相关的内容,最终45篇文献进入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等抗炎性细胞因子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形成肌管,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可能取得骨骼肌修复有重要意义;(3)细胞打印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复制和重建缺损组织/器官的复杂结构,在包括毒理学研究、医疗测试和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试验平台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应用,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 标签: 细胞因子类 骨骼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转录因子 ZEB1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免疫组化 SP 法,选择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组织、乳腺增生组织、乳腺导管内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浸润性小叶癌组分别为: 32 例、 66 例、 18 例、 40 例、 134 例、 40 例。分析转录因子 ZEB1 的表达以及意义。 结果: 浸润性小叶癌的转录因子 ZEB1 阳性率跟浸润性导管癌之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跟浸润性小叶癌的 转录因子 ZEB1 阳性率比差明显,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乳腺癌恶性肿瘤中,转录因子 ZEB1 的表达呈现一个逐渐升高的情况。转录因子 ZEB1 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是乳腺癌增殖;其次是乳腺癌浸润;最后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转录因子 ZEB1 检测可以促使乳腺癌侵袭转移研究顺利完成,并且还可以正确的完成患者预后效果的有效判断,值得后期研究使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1例稳定型冠心病(sCAD)(sCAD组)、56例ACS患者(ACS组)、64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IL-6、NT-proBNP和全血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L-6、NT-proBNP、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分别为22.00(10.80~58.30)ng/L、205.00(107.60~653.40)pmol/L、6.65(2.00~22.47)mg/L;sCAD患者为5.95(1.50~17.65)ng/L、60.00(16.35~307.80)pmol/L、3.40(1.10~9.70)mg/L;健康者为2.97(1.51~4.40)ng/L、3.35(1.23~6.18)pmol/L、1.15(0.50~2.38)mg/L,各组IL-6、NT-proBNP、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S患者和sCAD患者IL-6与NT-proBNP、hs-CRP均呈明显正相关(r=0.542,0.527,P<0.001;r=0.521,0.478,P<0.005).IL-6、NT-proBNP、hs-CR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7、0.988、0.847;IL-6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95.3%,NT-proBNP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89.7%,hs-CRP的灵敏度为70.8%,特异度为81.2%.结论IL-6与NT-proBNP、hs-CRP可用于ACS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患者与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28例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参加体检的2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空腹血浆内脂素浓度。观察组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组,探究各组血浆内脂素、血脂等生化指标差异,分析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为(27.43±11.13)ng/mL,对照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为(17.04±6.08)ng/mL,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1)。

  • 标签: 血浆内脂素水平 心血管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转移因子联合微波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45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并分为两组,常规药物组给予常规治溃疡药物,联合治疗组采用转移因子联合微波治疗,评价治疗1周、3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3周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5.5%,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的60.9%、56.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转移因子联合微波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转移因子 微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住院患者坠床与跌倒危险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防坠床与跌倒方案,指导护士对有坠床与跌倒危险肿瘤患者的护理,有效预防住院肿瘤患者坠床与跌倒的发生。方法将31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6例和对照组156例,其中实验组用《坠床与跌倒危险度评分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312例病例中,实验组肿瘤患者坠床与跌倒发生1例,对照组肿瘤患者坠床与跌倒发生5例。结论坠床与跌倒危险因子评分表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坠床与跌倒发生率。适合在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对预防坠床与跌倒发生评估和应用

  • 标签: 肿瘤住院患者 跌倒 评估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的炎性因子表达,并且重点分析炎性因子与胃黏膜病变之间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后2h和12h后分别各取8只动物经肠系膜上静脉采血,检测血清TNF-α、IL-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测定胃黏膜血流和损害情况及NF-κB蛋白活化水平。采用SPSS17.0和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炎性细胞因子和胃粘膜血流量(GMBF)等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模型组建模后2h的TNF-α、IL-1水平显著高于建模前和对照组(P〈0.05)。模型组建模后12h的NF-κB、TNF-α、IL-1水平显著高于建模前和对照组(P〈0.05)。模型组造模后2h出现出轻微的泡壁水肿,但无炎细胞浸润,无出血发生。12h后观察到黏膜充血、水肿、粗糙不平,点状出血、淤点或淤斑,点状或者斑片状糜烂,黏膜可见血管显露或者是粗大皱襞及结节。模型组的GMBF表达量与血清NF-κB表达水平之间呈密切负相关(P〈0.05)。而与TNF-α、IL-1无相关性(P〉0.05)。结论炎症介导了NF-κB的活化,导致了胃黏膜局部缺血发生,并最后导致了胃黏膜的损伤。而且NF-κB的活化同时也在不断的反向调节TNF-α、IL-1的升高,加重了急性胰腺炎的发展。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胃粘膜 NF-κB 白细胞介素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复方不同剂量给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各9只,均进行心梗后心力衰竭处理,A组采用益气活血复方中药灌胃,B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组,两个月后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A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发展。

  • 标签: 益气活血复方 慢性心力衰竭 大鼠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烟雾病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3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22例烟雾病患者和同期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烟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烟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清HGF的表达。结果烟雾病组患者血清HGF浓度为(1108.320±290.811)pg/mL,健康对照组血清HGF浓度为(720.496±112.579)pg/mL,烟雾病组HGF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5,P<0.05)。结论HGF可能作为一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在烟雾病的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烟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本站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集的新鲜冰冻血浆100袋,依据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离心法检测凝血因子)与观察组(采用虹吸法检测凝血因子),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Ⅷ因子(106.32±1.11)IU;Fbg含量(192.41±1.03)g,均优于对照组Ⅷ因子(82.36±1.88)IU;Fbg含量(150.65±1.52)g,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采用虹吸法检测凝血因子,具有较多优势,值得研究。

  • 标签: 虹吸法 离心法 冷沉淀凝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