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免疫指标凝血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选取我院女性乳腺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以11的比例收集在我院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免疫与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A153含量为62.87±21.64U/ml,而对照组为10.94±7.63U/ml,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APTT和TT值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存在高凝与免疫紊乱状态,要积极进行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 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53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之间的指标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3000型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10.31±0.69)、APTT(29.5±4.03)、TT(13.45±1.03)、FIB(3.75±0.8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临产孕妇在临床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以及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相关指标对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评估意义。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抽取胃癌手术患者244例,其中男177例,女67例,年龄范围35~84岁。检测244例胃癌手术患者的凝血指标,分析凝血指标在不同病理分期(pTNM)、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差异。结果pTNM Ⅰ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为(11.03±0.72)s、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为0.21(0.10,0.41)mg/L、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s)为(183.21±46.96)×109/L,Ⅱ期分别为(11.07±0.79)s、0.34(0.17,0.66)mg/L、(205.18±84.81)×109/L,Ⅲ期分别为(11.27±0.64)s、0.39(0.18,0.70)mg/L、(212.60±69.53)×109/L,Ⅳ期分别为(11.44±0.72)s、0.91(0.30,2.09)mg/L、(215.50±50.23)×109/L;胃癌患者pTNM分期越高,外周血PT、D-D水平和PLTs越高(均P<0.05)。组织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D-D水平[0.39(0.19,0.84)mg/L]和PLTs[(210.64±70.09)×109/L]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别为0.25(0.12,0.50)mg/L、(191.17±59.93)×109/L](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检测PT、D-D和PLTs水平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还有助于了解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产妇生理条件下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临产妇行凝血指标常规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血凝仪分别检测300例临产妇(研究组)及450名健康非妊娠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PT、APTT、TT、FIB分别为(10.7±0.2)、(27.9±2.6)、(15.8±0.6)、(4.4±0.2),对照组分别为(12.3±0.5)、(32.1±2.1)、(16.3±0.1)、(2.8±0.2),此四项凝血指标,两组受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妇较非妊娠育龄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妇行凝血指标检测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产妇 凝血指标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检验指标的价值。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凝血功能检验,分析凝血四项检验指标。结果:分析凝血检验指标,观察组TT(16.63±0.08)、PT(13.31±0.25)、APTT(36.22±2.38)较对照组更高,FIB(2.13±0.09)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实施凝血指标检验,能够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指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6月-2022.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疑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分为显性组(n=25)、前期组(n=15)和非显性组(n=30),将三组凝血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显性组FIB明显低于前期组和非显性组,APTT、PT及TT明显高于前期组和非显性组(P<0.05)。结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用凝血检验指标能够有效检出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诊断 凝血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5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取4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凝血检验,分析、统计检验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TT、PT、APTT、INR水平高,FIB水平低(P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改变情况,以便为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两组患者凝血活酶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APTT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PT及FIB和D-二聚体水平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患病期间其纤溶系统处于亢进状态,具有明显出血倾向,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PT、FIB及D-二聚体等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诊断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以及对预后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凝血功能 指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20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临产孕妇2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非妊娠女性2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凝血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PT、APTT、TT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密切监测4项凝血指标,对预防及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指标 检测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孕妇3604例,其中妊娠≤12周(早孕组)424例,妊娠13~27周173例(中孕组),妊娠≥28周2688例(晚孕组),妊娠高血压疾病319例(妊高组),另外入选体检正常的未孕妇女302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胛)、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结果早、中、晚孕组PT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随妊娠时间增加而缩短(P〈0.05)。中孕组TT、APTT与早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中、晚孕组Fbg、D—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妊娠时问增加而升高(P〈0.05)。妊高组各指标明显异常,与晚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11.65±0.15)s比(12.30±0.07)s,Tr:(12.39±1.07)s比(12.87±0.63)s,Am:(29.39±2.03)stL(30.95±2.85)s,Fbg:(5.09±1.01)g/L比(4.29±1.25)g,L,D—D:(1.59±0.15)mg/L比(1.45±0.08)mg/L,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增强,可能有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预防孕妇DIC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凝血酶时间 高血压 妊娠性
  • 简介: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过程迁延,部分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为了配合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我们做了其凝血筛选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为其抗凝和溶栓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并发症 治疗 常见 过敏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毒蕈中毒患者血浆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正常对照的差异,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发展。方法采用ACL-3000plus自动化凝血仪,发色底物法及免疫学等方法,对14例毒蕈中毒患者总共34份血浆标本测定凝血、抗凝、及纤溶的各项指标,再根据其标本采取日期进行处理,采用统计t-检验计算各项指标均值与正常对照的差异显著性,观察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毒蕈中毒引起的出凝血指标改变,表现为PLT显著降低,PT延长,INR>1.6,TT延长,D-二聚体升高,同时抗凝活性减低,纤溶活性增强,表现为AT-ⅢC下降,α2-PI活性下降,t-PA活性增高,Pig活性增高,各项指标随病情变化和临床治疗出现动态变化。

  • 标签: 毒蕈中毒 凝血 抗凝 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孕期阶段妊娠妇女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分类随机选入研究对象:先兆流产、难免流产患者,各计30例;对其各项凝血指标与血小板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难免流产组比较,先兆流产女性Fg、DD、PLT、PDW、MPV、P-LCR皆降低(P<0.05)。结论: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处于轻度高凝、血小板指标异常的状态,通过及时检测各项指标能够评估并预测疾病发展。

  • 标签: 妊娠 先兆流产 凝血指标 血小板指标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抽取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到我院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疗的 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 9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为两组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人员实施凝血指标检验,比较两组检验人员诊断结果中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诊疗患者的 APTT、 PT、 INR以及 TT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高,而 FIB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低,两组进行凝血指标检验的诊断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实施凝血指标检验能够有效地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主治医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健康人员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agulation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DIC. method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8, 90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90 healthy person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coagulation index tes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two groups for the 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Each index in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group B inspectors. Results the levels of APTT, Pt, INR and T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levels of FI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coagulation index test (P < 0.05). Conclusion the test of coagulation index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the development of patients with DIC, and provide a more reliable basis for the attending doctors to carry out targete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诊断的意义。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5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两组受检者的凝血指标进行评估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AT-III、INR、PT、TT、Fbg、FDP、APTT等指标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P<0.05),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在就医时,通过凝血检验指标进行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被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间我院收治的 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 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性凝血状态( 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 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 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P< 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性凝血状态(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