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板下降技术在半血流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例半切除患者,中行门板下降Glissonian鞘外半血流阻断,总结中情况及手术结果。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行门板下降Glissonian鞘外半血流阻断,半血流持续血流阻断41~86分钟,平均61.5±21.4分钟,中出血240~690ml,平均660±62ml,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半切除。结论门板下降能够实现Glissonian鞘外半血流持续阻断,避免对内的解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肝门板下降 半肝血流阻断 Glissonian鞘 半肝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中半血流阻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需要进行肿瘤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半血流阻断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缺血预处理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存在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血流阻断肿瘤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肝肿瘤切除术 半肝血流阻断法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半切除后病人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32例胰左半切除病人手术后的护理情况,从中总结经验。结果我科32例左半切除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病情的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

  • 标签: 左半肝切除 护理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该式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囊肿,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腹腔镜左半切除步骤包括:游离肝脏,解剖第一门,解剖第二门,标志切除线,离断实质,处理断面,移除标本。

  • 标签: 半肝切除术 肝脏恶性肿瘤 第二肝门 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laparoscopicpartialhepatectomy)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最大径超过10cm的囊肿,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恶性肿瘤 半肝切除术 继发性肝癌 肝内胆管结石 原发性肝癌 HEPATECTOMY
  • 简介:目的:研究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解剖左外叶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3例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其中4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解剖左外叶切除治疗作为腹腔镜组,另37例患者采用开腹解剖左外叶切除治疗作为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虽然长于开腹组但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出血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IL-6以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而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胆漏、肺部感染以及切口感染,腹腔镜组、开腹组发生率分别为8.70%、21.62%,腹腔镜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腹腔镜解剖左外叶切除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治疗效果较佳,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解剖性 肝内胆管结石 血液流变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静脉导向解剖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能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行腹腔镜解剖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静脉主干的显露与否区分手术方式,分为显露静脉主干的静脉导向切除(HVOH)组与未显露静脉主干的传统(TAH)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HVOH组纳入3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年龄29.0~70.0(49.9±11.2)岁;TAH组纳入3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22.0~73.0(51.4±12.1)岁。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中转开腹率、围手术期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VOH组比TAH组低[9.7 %(3/31)比32.2%(1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Clavein Ⅳ级)。HVOH组1年无瘤生存率高于TAH组(77.4%比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静脉导向解剖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在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潜在优势,可能提高早期无瘤生存率、改善肿瘤学结果。

  • 标签: 腹腔镜 解剖性肝切除术 癌,肝细胞
  • 简介:探讨早期肝细胞肝癌(HCC)采取解剖切除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效果.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手治疗的93例早期H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采用手术方式分为解剖切除组(52例)和非解剖切除手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中情况、术后近期疗效及术后2年随访结局的差异.解剖切除组的手术时间(4.6±1.4)h,显著高于非解剖切除组(P<0.05);中出血量(753.4±331.8)mL、中输血量(437.5±201.4)mL,显著低于非解剖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缘距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切除组术后第3天的ALT、AST值显著低于非解剖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的ALB、TBIL、ChE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15%,显著低于非解剖切除组的41.46%(P<0.05),两组均有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解剖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内有15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者转移(29.4%),非解剖切除组有23例(57.5%),非解剖切除组显著高于解剖切除组(P<0.05).解剖切除组的术后2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显著高于非解剖切除组的17个月(x2=4.034,P=0.041).采取解剖切除治疗HCC可以减少中出血量,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早期肝细胞肝癌 解剖性肝切除术 近期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准切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间70例肝胆疾病且接受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的切除手术,试验组患者进行精准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肝脏功能的损害以及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显著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肝脏功能恢复情况上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肝胆疾病患者接受精准切除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较好,且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因此今后在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对精准切除这种治疗方式进行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精准 肝切除 肝外科 临床应用 推广
  • 简介:目的探讨阻断联合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右叶癌切除中出血量及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施行右叶癌切除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CVP)组(LCVP组,23例)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25例)。LCVP组切时经药物处理使CVP〈5mmHg(1mmHg=0.133kPa)、收缩压≥90mmHg,对照组则按常规手术处理。比较两组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LCVP组和对照组中出血量分别为(326.67±109.13)ml和(538.33±177.07)ml,LCV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CVP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52±1.78)d,对照组为(9.40±1.6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右叶癌切除中,阻断联合低CVP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对患者肾功能无损害。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胆管切开取石切除内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2015.5-2016.1入诊我院的106例内结石患者分为A、B两组各53例,其中A组使用胆管切开取石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A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0、24、9,B组以上例数为26、25、2,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A组83.02%,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发现A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以及胆管炎各2例,黄疸症以及膈下脓肿各1例,结石残留5例,B组仅有膈下脓肿、结石残留以及黄疸症各1例,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66%低于A组24.53%,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胆管切开取石,对内结石患者进行切除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段切除术 肝内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复杂性肝脏肿瘤患者实施精准切除与非规则性切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肝脏肿瘤患者6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非规则性切除治疗,观察组实施精准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9%、6.1%、6.1%,对照组分别为66.7%、18.2%、21.2%。结论精准切除治疗复杂性肝脏肿瘤患者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杂性肝脏肿瘤 精准肝切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和开腹肝癌切除治疗肝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73名肝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8名,观察组35名。对照组选用传统的开腹肝癌切除,观察组选用腹腔镜肝癌切除,对比两组短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指标手术耗时和切口大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肝癌 短期疗效 腹腔镜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与开腹切除治疗肝癌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肝癌患者,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开腹切除治疗,观察组腹腔镜切除,并对比手术各项指标。结果: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发病例数显著减少;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具有一定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开腹肝切除术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内区域性血流阻断在切除中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6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精准解剖后选择性阻断入血流,行解剖切除。患者年龄平均(47.1±3.5)岁。采用锐性+钝性相结合精准解剖,显露门静脉、动脉,结合中B超声技术,精确判断组织缺血范围,选择性阻断入血流后规范切除和(或)叶。结果36例均成功完成鞘内区域性血流阻断入血流,规范切除和(或)叶。平均手术时间(60.6±15.2)min,平均中出血量(253.6±35.5)ml,平均术后住院(7.3±1.6)d。结论只要熟悉掌握门板解剖,做好手术计划,手术技能娴熟,鞘内区域性血流阻断在切除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
  • 简介:目的为尾状叶切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0例肝脏标本,对紧贴尾状叶的中、左、右静脉进行解剖和形态观测.结果紧贴尾状叶的中、左、右静脉从下至上距尾状叶脏面的距离越来越小,从下至上彼此的间距亦越来越小;中、左、右静脉不在同一平面52例(86.7%).结论在尾状叶切除中,先找到中静脉末端之后,才能更容易寻找中、左、右静脉.

  • 标签: 肝尾状叶切除术 肝静脉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气囊导管阻断静脉流出道在腹腔镜切除中的可行性.方法:用特制的带中央分流管的气囊导管阻断静脉血流,观察血流动力学和下腔静脉、静脉血流改变,行左半切除.结果:受试动物均耐受了腹腔镜左半切除.实验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轻度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至基础值的70%,中心静脉压下降明显,气囊内液体排除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立即恢复正常.气囊充盈后,静脉血流几乎消失,下腔静脉中有部分血流通过.结论:用带中央分流的气囊导管阻断静脉血流行腹腔镜切除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腔镜术 肝切除术 气囊导管 肝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