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切除和非解剖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肝癌患者进行,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解剖组(行腹腔镜解剖切除)和非解剖组(行腹腔镜非解剖切除)各53例。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围期指标、肝功能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解剖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解剖组,但中出血量、输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非解剖组(P<0.05)。非解剖组术后第1、3、7天血清ALT、TBIL值明显高于解剖组(P<0.05);术后1、3天血清AST值解剖组低于非解剖组(P<0.05)。解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非解剖组22.6%(P<0.05)。解剖组与非解剖组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6%和75.5%(P=0.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腹腔镜非解剖切除,腹腔镜解剖切除临床疗效更好,并有效提高1年无瘤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腹腔镜 肝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我国肝细胞癌患者常同时伴有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术前肝功能及肝脏储备功能不佳,因此,对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有较高要求。解剖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患者的远期疗效。解剖切除不同于规则性切除,其可以在完整切除癌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实质,理论上是肝细胞癌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随着腹腔镜切除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腹腔镜解剖切除,但判断之间的界面仍非常困难。采用吲哚菁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切除安全、可行,有助于外科医师对之间界面的识别和肝脏外科医师安全、规范地行腹腔镜解剖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性肝切除术 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吲哚菁绿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切除是目前治疗肝脏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完全无门血流阻断下行叶、切除治疗的32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完全无门血流阻断下行叶、切除的临床方法及BiClamp®钳应用体会。32例患者均在BiClamp®钳辅助下成功实施完全无门血流阻断叶、切除,术后均无出血、胆瘘及衰竭。结果表明完全无门血流阻断下采用BiClamp®钳辅助行叶、切除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静脉导向解剖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能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行腹腔镜解剖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静脉主干的显露与否区分手术方式,分为显露静脉主干的静脉导向切除(HVOH)组与未显露静脉主干的传统(TAH)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HVOH组纳入3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年龄29.0~70.0(49.9±11.2)岁;TAH组纳入3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22.0~73.0(51.4±12.1)岁。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中转开腹率、围手术期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VOH组比TAH组低[9.7 %(3/31)比32.2%(1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Clavein Ⅳ级)。HVOH组1年无瘤生存率高于TAH组(77.4%比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静脉导向解剖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在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潜在优势,可能提高早期无瘤生存率、改善肿瘤学结果。

  • 标签: 腹腔镜 解剖性肝切除术 癌,肝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和开腹肝癌切除治疗肝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73名肝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8名,观察组35名。对照组选用传统的开腹肝癌切除,观察组选用腹腔镜肝癌切除,对比两组短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指标手术耗时和切口大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肝癌 短期疗效 腹腔镜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与开腹切除治疗肝癌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肝癌患者,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开腹切除治疗,观察组腹腔镜切除,并对比手术各项指标。结果: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发病例数显著减少;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具有一定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开腹肝切除术 肝癌
  • 简介:摘要: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对肝脏功能性分段和内管道结构区段性分布规律及其变异特点的充分认识,更好的出血控制,更准确的切除平面,更安全可靠的术后恢复已成为当今外科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以精确的术前影像学和功能评估、精细的手术操作为核心的精准切除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 标签: 精准技术 肝切除 技术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半切除中静脉(MHV)显露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下半切除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有无显露MHV将患者分为显露组和非显露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第3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腹腔镜下半切除的58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22.0~75.0(49.8±12.1)岁,MHV显露组患者30例,非显露组患者28例。两组患者年龄、Child-Pugh评分、疾病谱等方面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中显露组2例,原因为严重的CO2气体栓塞导致循环不稳和不易控制的中出血各1例,非显露组1例为中较多出血而中转开腹。显露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非显露组手术时间长[(240.8±80.6)min比(185.8±50.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组患者术后第3天ALT低于非显露组[(150.8±80.6) U/L比(287.6±110.2) 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MHV为导向的解剖性腹腔镜半切除是符合精准外科理念的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其手术难点在于如何快速安全的找到MHV主干及出血的可靠处理。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半肝切除 肝中静脉 解剖性肝切除 CO2气体栓塞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内胆管结石行切除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例内胆管结石行切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6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内胆管结石行切除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叶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血流阻断在泡型包虫病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连续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性切除的49例泡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27例,年龄10~62岁。按血流阻断方法分为Glisson组(n=22)和Pringle组(n=27)。Glisson组阻断Glisson内血流,Pringle组采用Pringle阻断血流。比较两组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输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血流阻断时间20(15,26)min,少于Pringle组35(30,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6,9)d,少于Pringle组8(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优于Pring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40.9%,9/22),Pringle组发生并发症15例(55.6%,15/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型包虫病患者切除中Glisson血流阻断法术后肝功能、引流管拔除时间、血流阻断时间优于Pringle阻断。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肝切除术 Glisson蒂阻断 Pringle阻断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切除结合动脉重建治疗门部胆管癌1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均接受联合切除结合动脉重建治疗的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围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实施左半联合尾状叶切除4例(Ⅲb型),右半联合尾状叶切除3例(Ⅲa型),尾状叶切除2例(Ⅱ型),切除门部胆管及部分左内叶、右前叶及尾状叶1例(Ⅳ型);接受右动脉切除重建6例,固有动脉切除重建4例;R0切除率为80.0%,围期均无死亡病例,术后胆瘘、消化道出血、动脉血栓继发胆道感染各1例(1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随访9~24个月,3例患者分别因肿瘤复发、动脉血栓、脓肿而死亡,术后24个月的生存率为70.0%(7/10)。结论给予门部胆管癌患者联合切除结合动脉重建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肝功能,且患者围期并发症少、术后生存率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术 肝动脉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A)在腹腔镜解剖性半切除(LAH)中的辅助性应用策略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等5家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间32例RFA辅助L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32~77岁,中位年龄52岁。肝细胞癌18例,其中,单发病灶16例,两个病灶2例,肿瘤最大直径(5.6±1.2)cm;转移性肝癌12例,其中,单发病灶8例,两个病灶3例,三个病灶1例,肿瘤最大直径(4.7±1.6)cm;原发性肝胆管结石2例。右半切除23例,左半切除9例。无中转开腹。右半切除手术时间(310.0±22.0)min,左半切除(285.0±25.0)min。中出血(330.0±28.0)ml。无患者中输注人血红细胞悬液。患者术后发生反应性胸腔积液6例,胆汁瘘3例,伤口感染1例,断面积液1例,均在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术后腹腔出血和肝功能不全。术后住院时间(9.5±3.2)d。随访1~42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随访期间,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7例(56.7%)出现肿瘤复发,无断面肿瘤复发,无死亡。结论RFA在LAH中具有多方面的辅助性作用,包括预防和治疗游离肝脏时肝癌破裂、处理断面细小血管出血、保证和巩固安全边界。

  • 标签: 腹腔镜 半肝切除术 解剖性 射频消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7岁,腹部增强CT提示、Ⅶ占位,行腹腔镜切除及左外叶切除切除外叶后,从背侧入路沿右静脉根部离断实质及右静脉回流支。随后转为前入路,沿缺血分界线自边缘向第二门逐步离断实质,直至背侧入路离断面。完成Ⅶ解剖切除。Ⅶ切除手术时间约150 min,门阻断4次,共60 min,出血量100 ml,未输血。随访8个月无肝癌复发或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胆管结石切除后发生内胆管癌(IC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 071例行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9例,女692例;年龄为(53±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对于区域性结石,行解剖切除。对于弥漫性结石,切除局限于叶的区域性毁损病灶,必要时行肝胆管切开取石和(或)胆道镜取石。当门部胆管存在严重狭窄影响胆道引流时,行肝胆管空肠吻合、胆管狭窄成形等。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切除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切除后发生ICC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数表示。连续性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时根据临床常用参考值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最佳截断值进行转换。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1 071例患者术前检查: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为8.2年(0~27.0年),CA19-9为(163±87)U/mL,癌胚抗原为(5.0±2.1)μg/L,左半、右半、双侧叶、总管或胆总管结石分别为545、245、228、53例,226例伴有胆管狭窄,172例伴有萎缩。1 071例患者中,595例行解剖切除,272例行局部非解剖切除,143例行胆管切开取石,61例行胆肠吻合。26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残留狭窄胆管,74例术后残留胆管结石。(2)随访情况:1 07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6±1.5)年。1 071例患者中,92例发生ICC,发生率为8.590%(92/1 071);其中32例、66例、90例患者术后3、5、8年内发生ICC,发生率分别为2.988%(32/1 071)、6.162%(66/1 071)、8.403%(90/1 071)。(3)影响切除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构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与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以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7年为最佳截断值,将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转换为分类变量进行后续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合并代谢性疾病、萎缩、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内胆管结石患者切除后5年内发生ICC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939,2.654,1.903,2.361,95%可信区间为1.582~5.460,1.145~6.154,1.068~3.390,1.118~4.987,P<0.05)。将P<0.10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内胆管结石患者切除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43,2.469,1.922,2.202,95%可信区间为1.523~5.309,1.042~5.851,1.064~3.472,1.021~4.747,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切除后存在发生ICC的风险;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内胆管结石患者切除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道良性疾病 胆石症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肝切除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悬吊联合3D腹腔镜在Ⅶ、Ⅷ肿瘤切除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就诊的26例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7岁。所有患者均行肝脏悬吊联合3D腹腔镜Ⅶ、Ⅷ肿瘤切除。分析手术相关资料。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余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65~350 min,平均153 min。Pringle阻断第一门15例。中出血量30~1 200 ml,平均155 ml。术后腹水4例(16.0%),胸水2例(8.0%),无胆漏及切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4~10 d,平均6.2 d。结论肝脏悬吊联合3D腹腔镜应用于Ⅶ、Ⅷ肿瘤切除,结合精准解剖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脏悬吊技术 3D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