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切除和非解剖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前瞻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肝癌患者进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解剖组(行腹腔镜解剖切除)和非解剖组(行腹腔镜非解剖切除)各53例。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围期指标、肝功能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解剖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解剖组,但中出血量、输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非解剖组(P<0.05)。非解剖组术后第1、3、7天血清ALT、TBIL值明显高于解剖组(P<0.05);术后1、3天血清AST值解剖组低于非解剖组(P<0.05)。解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非解剖组22.6%(P<0.05)。解剖组与非解剖组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6%和75.5%(P=0.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腹腔镜非解剖切除,腹腔镜解剖切除临床疗效更好,并有效提高1年无瘤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腹腔镜 肝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慢性阻塞肺气肿老年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5%;治疗后患者的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肺气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模拟切除技术在腹腔镜解剖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因肝细胞肝癌接受术前行模拟切除后实施腹腔镜叶、段、亚段或联合切除病例22例。观察分析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信息。结果22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了模拟切除的规划,部分患者因术前规划改变原定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170.0 min,中位中出血量150.0 ml,中位阻断次数4次,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5 d,所有病例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模拟切除能精确规划出手术切除范围,显示重要的解剖结构,能够提高手术效率、保证足够的手术切缘。

  • 标签: 模拟训练 成像,三维 腹腔镜 解剖性肝切除
  • 简介:摘要腹腔镜解剖切除已成为肝细胞癌的治愈治疗措施之一,从外科学和肿瘤学的角度,都被证实能给患者带来微创和生存双重获益。我国肝细胞癌患者>80%合并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受损,肿瘤常跨越段生长、累及多个段,传统腹腔镜解剖切除切除肝脏体积较大,容易导致术后衰竭而应用受限。基于肝细胞癌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和传统腹腔镜解剖切除的局限性,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的理念应运而生并用于实践。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又称保留实质的解剖切除,是指以肿瘤病灶为中心,以荷瘤门静脉流域为参考平面,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及其与亚段和(或)段的解剖关系,切除肿瘤及其所在亚段和(或)段门静脉流域,其核心理念是在保证肿瘤学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功能实质。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的手术方式包括解剖切除切除和保留实质的联合亚段和(或)切除,其适应证主要是位于(亚)段之间的小肝癌或微小肝癌,采用三维可视化、腹腔镜超声检查和吲哚菁绿融合荧光等导航技术,通过多个亚段的拼接组合,实现以肿瘤病灶为中心、以切缘为本的解剖切除,可以达到既最大限度切除荷瘤门静脉流域的组织,又最大限度保留功能肝脏结构和体积的目的。目前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远期肿瘤学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技术进步和理念更新,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将成为肝细胞癌微创精准治疗的核心手段。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深入阐述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的概念与发展沿革、理论和技术支持、肿瘤学安全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 标签: 肝肿瘤 限量肝切除 解剖性肝切除 外科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病变行开腹精准解剖切除的可行。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桂林市南溪山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肝脏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开腹精确解剖切除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中出血量、中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病变行开腹精准解剖切除有效可行。

  • 标签: 肝脏病变 开腹精确肝蒂解剖性肝切除术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切除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护理并与开腹解剖切除患者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切除者25例,作为实验组,以及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开腹切除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下地所需的平均时间、肛门排气以及进食所需的平均时间、总住院平均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2天以及3天腹腔引流量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切除相对较安全并且创伤较小,与手术护理密切配合,有利于患者安全通过围手术期。

  • 标签:
  • 简介:探讨早期肝细胞肝癌(HCC)采取解剖切除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效果.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手治疗的93例早期H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采用手术方式分为解剖切除组(52例)和非解剖切除手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中情况、术后近期疗效及术后2年随访结局的差异.解剖切除组的手术时间(4.6±1.4)h,显著高于非解剖切除组(P<0.05);中出血量(753.4±331.8)mL、中输血量(437.5±201.4)mL,显著低于非解剖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缘距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切除组术后第3天的ALT、AST值显著低于非解剖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的ALB、TBIL、ChE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15%,显著低于非解剖切除组的41.46%(P<0.05),两组均有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解剖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内有15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者转移(29.4%),非解剖切除组有23例(57.5%),非解剖切除组显著高于解剖切除组(P<0.05).解剖切除组的术后2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显著高于非解剖切除组的17个月(x2=4.034,P=0.041).采取解剖切除治疗HCC可以减少中出血量,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早期肝细胞肝癌 解剖性肝切除术 近期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我国肝细胞癌患者常同时伴有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术前肝功能及肝脏储备功能不佳,因此,对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有较高要求。解剖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患者的远期疗效。解剖切除不同于规则切除,其可以在完整切除癌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实质,理论上是肝细胞癌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随着腹腔镜切除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腹腔镜解剖切除,但判断段之间的界面仍非常困难。采用吲哚菁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切除安全、可行,有助于外科医师对段之间界面的识别和肝脏外科医师安全、规范地行腹腔镜解剖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性肝切除术 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吲哚菁绿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解剖切除的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2.0±3.7)岁。2例为右叶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采取右叶切除联合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1例为右前叶肿瘤,肿瘤侵犯门静脉右前支腹侧段,采取右前叶切除;1例为左叶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采取左叶切除联合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4例患者中均成功实施了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指导解剖切除,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对于合适的肝癌病例可以采用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的解剖切除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动脉 解剖性肝切除 门静脉癌栓
  • 简介:摘要腹腔镜解剖Ⅶ段切除是被公认难度较大的切除手术方式之一。Ⅶ段因其位置与解剖特点,行解剖切除时存在显露不佳、操作困难、解剖复杂、切除平面难以确定和断容易出血等问题。笔者在行腹腔镜解剖Ⅶ段切除时病人常规采取左侧半卧位,将Trocar布局整体向右季肋区偏移,根据术前三维重建个体化选择适宜的Ⅶ段解剖方式,由Ⅵ和Ⅶ段间平面开始离断肝脏,以垂直方向寻找和显露右静脉主干,然后以右静脉作为内路标指引实质离断。笔者临床经验表明:通过选择合适手术策略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解剖Ⅶ段切除难度、提高手术安全和可控,同时保证肿瘤根治效果。

  • 标签: 肝肿瘤 肝Ⅶ段 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策略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解剖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份到2023年3月份到本院接受腹腔镜下解剖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肝脏CT三维重建后的影像信息,总结右静脉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解剖切除的手术规划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肝脏CT检查的77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年龄(50.2±12.8)岁。收集受检查的CT原始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将二维影像数据重建为三维模型,通过分析右静脉的分支数量和汇入主干的空间位置,对其特征和分型进行分析。结果77例受检者的肝脏CT三维重建模型中,观测到645条右静脉分支:268条(41.6%)右侧支,240条(37.2%)背侧支,70条(10.9%)左侧支,67条(10.3%)腹侧支。每支右静脉拥有的右侧分支数为3(3,4),背侧分支数为3(3,4),左侧分支数为1(0,1),腹侧分支数为1(0,1)。多组间比较显示四个方位的分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5.89,P<0.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右侧分支数分别多于左侧(χ2=136.87)和腹侧(χ2=140.07)分支数,背侧分支数分别多于左侧(χ2=-123.36)和腹侧(χ2=126.57)分支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腹侧与左侧分支数比较、背侧与右侧分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静脉分支的腹侧支和左侧支较少,中从腹侧或左侧解剖分离右静脉相对安全,涉及中或Ⅷ段切除时,循右静脉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右静脉 三维重建 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解剖左外叶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3例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其中4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解剖左外叶切除治疗作为腹腔镜组,另37例患者采用开腹解剖左外叶切除治疗作为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虽然长于开腹组但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出血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IL-6以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而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胆漏、肺部感染以及切口感染,腹腔镜组、开腹组发生率分别为8.70%、21.62%,腹腔镜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腹腔镜解剖左外叶切除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治疗效果较佳,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解剖性 肝内胆管结石 血液流变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静脉导向解剖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能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行腹腔镜解剖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静脉主干的显露与否区分手术方式,分为显露静脉主干的静脉导向切除(HVOH)组与未显露静脉主干的传统(TAH)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HVOH组纳入3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年龄29.0~70.0(49.9±11.2)岁;TAH组纳入3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22.0~73.0(51.4±12.1)岁。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中转开腹率、围手术期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VOH组比TAH组低[9.7 %(3/31)比32.2%(1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Clavein Ⅳ级)。HVOH组1年无瘤生存率高于TAH组(77.4%比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静脉导向解剖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在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潜在优势,可能提高早期无瘤生存率、改善肿瘤学结果。

  • 标签: 腹腔镜 解剖性肝切除术 癌,肝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ennec入路在腹腔镜解剖右半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描述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7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行Laennec入路腹腔镜解剖右半切除女性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分别为51岁和57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例病人均成功施行Laennec入路腹腔镜解剖右半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分别为180 min和185 min,中出血量分别为200 mL和400 mL,均无中输血。中均未放置胃肠减压管。(2)术后情况:2例病人均在术后第1天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术后第2~3天下床活动。2例病人术后均未发生胆汁漏及出血,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其中1例因呼吸困难行右侧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好转,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病人无围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 d和11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1例为血管瘤,1例为原发性肝癌;静脉Ⅴ、Ⅵ、Ⅶ、Ⅷ段分支均存在Laennec膜,且与静脉间存在间隙。2例病人术后分别获得7个月和5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均生存,肿瘤均未复发。结论行Laennec入路腹腔镜解剖右半切除安全、可行。

  • 标签: 肝肿瘤 肝血管瘤 手术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Laennec膜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精准解剖切除对于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给予精准解剖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给予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开取石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以及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其结石清除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其中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进行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精准解剖切除其能够取得良好的结石清除效果,并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水平至左右管二级分支开口之间的胆管癌,又称Klatskin肿瘤。门胆管癌切除是患者可能获得最好效果和最佳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肝胆外科手术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其切除率及1、3、5年生存率都有明显的提高。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或姑息切除、胆肠内引流、单纯胆管外引流和同种原位肝移植等。以下将重点介绍门胆管癌根治切除

  • 标签: 根治性切除术 肝门胆管癌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 胆管癌切除术 肝胆外科手术 姑息性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