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心衰患者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心衰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抗感染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RP和ESR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和ESR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 抗感染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t-C水平变化与TOAST分型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yst-C水平测定,按照TOAST标准将病因分为5类,即心源性脑梗死(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和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分析患者血清Cyst-C水平与TOAST分型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Cys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32,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CE病因、LAA病因、SAO病因、OC病因和UND病因的Cyst-C水平分别为(1.090±0.213)、(1.144±0.302)、(1.051±0.282)、(1.028±0.202)、(1.057±0.2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LAA病因组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yst-C水平根据TOAST分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见急性脑梗死血清Cyst-C水平对病因分型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Cyst-C TOAST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和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SIRS患者IL-6和TNF-α及常规测定血脂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5例SIRS患者血清IL-6、TNF-α于24h内即显著升高,而血脂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因子及血脂变化与SIRS密切相关。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清细胞因子 血脂水平 MODS
  • 简介:本文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并结合多变量分析方法对卵巢癌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样本中的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卵巢癌患者血清的代谢轮廓变化及其特征,以寻找可以判断出患者的卵巢癌病理生理状态和与之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阐明卵巢癌患者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与卵巢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卵巢癌细胞 NMR 代谢组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营养因子4(NT4)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诊的肿瘤抑郁症患者36例,设健康对照组20例。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并应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BDNF、NGF及NT4的表达水平。结果肿瘤抑郁症患者BDNF、NGF及NT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下降,这为针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4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性别、血清中HBV-DNA含量及年龄对肝脏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量系统检测了血清HBV-DNA含量。同时对患者肝组织进行病理分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无论男女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血清中HBV-DNA含量,以重度患者为高,其次为中度和轻度患者(H=10.017P〈0.01)。结论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的损害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乙肝 HBV-DNA 肝组织
  • 简介:精神分裂症属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精神障碍,具有慢性、持续性、症状持续加重及功能逐渐丧失等特点,且常伴有持久的缺陷性症状,包括认知缺陷、阴性症状等[1]。神经认知障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多涉及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方面,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甚至会发展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2]。相关研究指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与血清Hcy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本研究主要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水平变化 认知功能 HCY 慢性 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抗-ds-DN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肾损害情况及其相关的化验指标的差异。方法:对抗ds-DNA抗体阳性者33例及阴性者24例,分别比较其肾损害及临床化验指标。结果:抗ds-DNA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尿蛋白定性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苷测定值、血清补体C3和C4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抗ds-DNA抗体阳性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损害情况及体内免疫紊乱均较抗ds-DNA抗体阴性者重。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抗双链DNA抗体 阳性 阴性 临床观察 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14d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d后,两组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7、14d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d后,两组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3个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血清炎症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值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6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检测C-RP和血脂(TC、TG、HDL-C、LDL-C),并根据C-RP值的升高与正常分为两组。4年后再回访每位患者,并比较两组的死亡率。结果C-RP升高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RP正常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C-RP值与死亡率密切相关。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展开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在我院确诊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100人,其中50人患有冠心病,将所有病人分成两组,患有冠心病的50位患者为试验组,不患有冠心病的50位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试验组不同病例程度的病人的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将所有患者的血液进行化验之后发现,试验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比对照组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而试验组患者的尿酸水平都比对照组的高,试验组病人病程越重,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尿酸水平越高。结论:精神病患者开展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中,可以更好的检验病人是否患有冠心病,从而更加及时准确的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实践意义,可以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精神病患者 尿酸 冠心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月50例医院收诊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月50例至医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血清胱抑素C(CysC)及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异,然后再观察不同类型脑梗死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患者仅在CysC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组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无现实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PCT(血清降钙素原)和CRP(C反应蛋白)联合检查对于肺病患者抗生素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其中观察组根据PCT 和 CRP联合检测结果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PCT≥0.5ng/mL,CRP≥10mg/L),两项指标检测结果满足上述范围才可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根据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结果确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WBC在正常范围以上(4-10×109/L)时给予抗生素药物。比较不同方法下两组治疗后的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感染率等情况。结果:采用PCT和CRP联合检验的观察组治疗后的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PCT CRP 联合检验 肺部疾病 抗生素药物 应用指导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TGF-β1、IL-18水平,并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B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血清各项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1);HBeAg阴性组血清中TGF-β1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低(P〈0.01),HBeAg阳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阴性组明显低(P〈0.01)。结论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指标呈正相关,这对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TGF-β1及IL-18水平有助于肝脏炎症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 标签: 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象是同时间段内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观察组根据梗死体积和斑块性质进行进一步分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相对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提示大梗死患者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中梗死组,中梗死组小于小梗死组,有显著差异;经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稳定斑块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患者和无斑块患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以及早诊断、及早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急性脑梗死 梗死体积 斑块性质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酒精依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49例酒精依赖患者为研究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MoCA评分。结果:研究组T3、FT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FT4、T4、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oCA评分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及MoCA总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命名、定向2项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FT3与MoCA总分呈正相关(P<0.05);TSH、T4、FT4与MoCA总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T3、FT3水平与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在临床治疗中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从而为患者安排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酒精依赖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认知功能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Ⅱ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物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Ⅰ)水平,化学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与3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6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Ⅱ、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SOD、GSH—PX水平低于时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Ⅱ水平与MDA呈正相关(r=0.6014,P〈0.01)。结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Ⅱ水平的升高与活性氧代谢紊乱有关。

  • 标签: 肝炎 丙型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HCY、TGF-β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RIA)、酶联法(ELISA),检测了33例手术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HCY、TGF-β1的水平,和正常人组(35例)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直肠癌患者血清CEA、HCY、TGF-β1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半年,未复发者(29例)血清CEA、HCY、TGF-β1的水平持续下降,接近正常人,复发者(4例)的相关指标水平再次上升,与术前水平接近,明显的较未复发者高,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并且血清中CEA的水平与HCY、TGF-β1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0180.5988,P<0.01)。结论检测手术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CEA、HCY、TGF-β1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直肠肿瘤 癌胚抗原 同型半胱氨酸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自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并哮喘患者中的差异。方法103例患者按不同病因分为哮喘组33例,过敏性鼻炎组35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组(合并组)35例,对照组35例,4组受试者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CAM-1、sVCAM-1、sE-selectin、IL-4、IL-10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哮喘组、过敏性鼻炎组、合并组血清中sICAM-1、sVCAM-1、sE-selectin、IL-4、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1)。合并组血清中sICAM-1、sVCAM-1、sE.selectin、IL-4、IL-10水平较哮喘组均增高(P〈0.05或P〈0.01),过敏性鼻炎组各指标水平同哮喘组差异不明显。结论过敏性鼻炎、哮喘有类似的炎性过程,合并组血清黏附分子及IL-4、IL-10水平升高明显。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哮喘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E-选择素 白细胞介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