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阿托伐他汀钙片、依达拉奉治疗,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mg口服,3次·d-1,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d进行血清SOD、NSE含量的测定,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3、7、14d血清SOD水平明显增加、NSE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损伤,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超氧化物歧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旨在探索IL-17A与肝脏损伤、乙肝病毒(HBV)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1)对101例CHB患者和33例健康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7A水平;(2)所有研究对象HBV抗原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3)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CHB患者HBV-DNA。结果:(1)对照组、CHB轻度组、CHB中度组及CHB重度组之间血清IL-17A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依次逐渐升高;(2)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血清IL-17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IL-17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6、0.762、0.181、0.509、0.345、0.403,P均〈0.05;IL-17A与白蛋白(A)呈负相关(r=-0.194,P〈0.05);(4)血清IL-17A水平与HBV-DNA水平正相关(r=0.204,P〈0.05)。结论:(1)CHB患者血清中IL-17A水平升高,且随炎症程度加重、合成功能下降呈上升趋势,推测IL-17A可能参与了CHB患者肝脏受损和疾病进展;(2)IL-17A不能使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3)血清IL-17A的表达与HBV复制相关;(4)联合检测IL-17A和肝功能对CHB患者的病情、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IL-17A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14d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d后,两组NT-proBN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7、14d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14d后,两组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3个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血清炎症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检测皮肌炎(DM)、多肌炎(PM)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其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相关性,探索炎性肌病(IM)伴发ILD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收集DM患者35例,其中DM-ILD组17例,DM-非ILD组18例,DM-ILD患者中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SIP)患者11例,慢性间质性肺炎(CIP)患者6例;PM组15例,其中PM-ILD组6例,PM-非ILD组9例;健康对照组10例,详细记录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流式CBA法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水平。分析三种血清因子与ILD的相关性。结果(1)DM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2)PM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3)DM-ILD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DM-非ILD组(P〈0.001,〈0.001,0.011);PM-ILD组与PM-非IL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L-6在DM-ILD组表达显著高于PM-ILD组(P=0.013),IL-8和TNF-α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DM-ILD组中,IL-6、IL-8、TNF-α在A/SIP组较CIP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DM-ILD中IL-6、TNF-α、IL-8水平均显著高于DM-非ILD患者;IL-6在DM-ILD患者中显著高于PM-ILD患者;IL-6可能在DM-IL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间质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评价香砂养胃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香砂养胃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值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1(IL-11)和白细胞介素-8(IL-8)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TNF-α、IL-11和IL-8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砂养胃丸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值及其血清炎症因子测得值。

  • 标签: 香砂养胃丸 胃复春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候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其病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辽宁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血清HbA1c水平分为HbA1c正常组50例和HbA1c升高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析HbA1c水平与病情的关系。结果HbA1c升高组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HbA1c正常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HbA1c水平越高(P〈0.05)。HbA1c升高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高于HbA1c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于HbA1c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bA1c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预后较差。HbA1c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判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神经功能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COPD200例,分为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每组10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白介素-1p(IL-1p)、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均高于对照组,IL-2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IL-2低于稳定期组,其余指标均高于稳定期组(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肺功能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低于稳定期组(P〈0.05)。结论IL-1β、IL-8、IL-2、TNF-α、IL-6、CTGF和IFN-γ是评估COPD病情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炎性因子 肺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病历381份,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适应证、单次用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是否标注滴速及冲管、安全性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超剂量用药率为16.27%,溶媒不适宜率为24.67%,适应证不适宜率为16.80%,联合用药率为44.88%。结论: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建议医生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觉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湿性AMD135例(共135只眼)。均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视觉功能、血清血管新生调控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a波振幅、b波振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高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效果越明显(P〈0.05)。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均较治疗前下降,内皮抑素(ES)、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ES/VEGF、ES/PDG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变化越明显(P〈0.05)。本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04%,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视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以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为诊断指标,探究高血压前期是否存在早期肾损伤。方法收集体检中心患者97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前期组(52例),健康对照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Omentin-1及hs-CR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的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41±53)与(214±34)ng/mL](P〈0.01),hs-CRP水平和UAC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0.5)与(1.5±0.6)mg/L和(10±4)与(7±5)mg/g](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mentin-1是影响UACR的主要因素且二者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存在着Omentin-1及hs-CRP水平的异常变化,Omentin-1水平下降与早期肾损伤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前期 网膜素-1 肾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在妊高症(PIH)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宿迁市中医院自2013年6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PIH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硫酸镁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使用硫酸镁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硝苯地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使用循环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和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cy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且随着PIH的分级增高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Hcy和CRP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单独使用硫酸镁治疗,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妊高症 硫酸镁 硝苯地平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分析糖化血清白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清白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清白蛋白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东台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BDNF水平、神经功能情况及治疗后7、15d脑水肿体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第7、15d绝对脑水肿体积、相对脑水肿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BDNF与脑水肿体积、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r=-0.452、-0.441、-0.512,P〈0.05),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BDNF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减轻脑水肿程度。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高压氧 依达拉奉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和右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宝鸡市中心医院自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伐他汀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患者肺功能、右心室重塑功能及炎症因子相关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为79.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VC和FEV_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V_(max))、右室射血分数(RVEF)均升高,舒张末期右心室内径(RVAD)降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指标LVID、LVPW、TRV_(max)、RVEF高于对照组,RVAD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ET、IL-6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伐他汀有效改善COPD联合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及右心室重塑的影响,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血清炎症因子 右心室重塑 肺功能
  • 简介:收集2015年至2017年我院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1例,检测PCT水平,并进行CURB65、PSI评分。根据PCT水平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比较CURB65、PSI评分差异性,分析PCT水平与CURB65、PSI评分相关性。结果显示,CURB65评分,PCT≥0.05ng·mL-1组为(0.959±0.634)分,PCT〈0.05ng·mL-1组为(0.531±0.3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I评分,PCT≥0.05ng·mL-1组为(88.29±25.5)分,PCT〈0.05ng·mL-1组为(71±3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CURB65、PSI评分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0、0.344,均呈正相关。血清PCT检测有助于判断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的程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下呼吸道感染 CURB65 PSI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介素-35(IL-35)、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51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通过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IL-35、NF-κB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血清IL-35、NF-κB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均升高,血清NF-κB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F-κ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均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瑞舒伐他汀对LDL-C的降低效果更明显,此外,瑞舒伐他汀能更好地控制体内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药物。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喂养普通饲料,B组喂养高脂饲料,C组喂养高脂饲料,并予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实验初始、第10周末检测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结果3组初始时LPS、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LPS、TNF-α较初始时明显升高(P〈0.05、0.01),A组无改变(P〉0.05);B组IL-6较初始时升高(P〈0.01),A、C组无改变(P〉0.05);10周末时B组LPS、TNF-α、IL-6均高于A、C组(P〈0.01),C组TNF-α高于A组(P〈0.01)。3组初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组及C组(P〈0.01),C组低于A组(P〈0.05);10周末时B组拟杆菌较初始时降低(P〈0.01),A、C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C组(P〈0.01);10周末时B组大肠杆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C组降低(P〈0.05),B组高于A、C组(P〈0.01),A组高于C组(P〈0.05)。结论高脂饮食喂养会增加大鼠血清炎性因子释放,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布拉氏酵母菌可稳定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炎性因子释放。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炎性细胞因子 大鼠 Sprague-Dawley
  • 简介:浙江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对近3000例前列腺癌病例的对照研究,发现血清铁蛋白可提高前列腺癌预测的准确性,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肿瘤靶标》。

  • 标签: 血清铁蛋白 前列腺癌 浙江大学 诊治 研究人员 预后判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小儿肺炎合并呼吸困难类型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396例小儿肺炎中确诊为心源性呼吸困难40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39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均进行血清NT-proBNP检测,观察3组血清NT-proBNP水平,分析心源性呼吸困难患儿血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间的相关性。结果小儿肺炎合并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697,P〈0.05)。结论NT-proBNP可作为鉴别小儿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客观指标,其方法简单、迅速。

  • 标签: 肺炎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呼吸困难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