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空肠内营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2例接受全胃肠外营养干预,其余32例接受空肠内营养干预,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并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两组的血清指标上对比,结果(p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空肠内营养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用于冠心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接诊冠心病病患400例为研究组,将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100名纳入对照组。2组都检测血清胆红素和尿酸,并对其检测结果作出比较。结果:针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研究组分别是(14.21±1.37)umol/L、(5.91±1.02)umol/L、(7.12±1.34)umol/L,比对照组(21.68±1.24)umol/L、(9.84±1.36)umol/L、(10.25±1.73)umol/L低,P<0.05。针对尿酸水平,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心衰患者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心衰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抗感染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RP和ESR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和ESR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 抗感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展开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在我院确诊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100人,其中50人患有冠心病,将所有病人分成两组,患有冠心病的50位患者为试验组,不患有冠心病的50位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试验组不同病例程度的病人的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将所有患者的血液进行化验之后发现,试验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比对照组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而试验组患者的尿酸水平都比对照组的高,试验组病人病程越重,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尿酸水平越高。结论:精神病患者开展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检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中,可以更好的检验病人是否患有冠心病,从而更加及时准确的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实践意义,可以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精神病患者 尿酸 冠心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PCT(血清降钙素原)和CRP(C反应蛋白)联合检查对于肺病患者抗生素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其中观察组根据PCT 和 CRP联合检测结果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PCT≥0.5ng/mL,CRP≥10mg/L),两项指标检测结果满足上述范围才可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根据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结果确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WBC在正常范围以上(4-10×109/L)时给予抗生素药物。比较不同方法下两组治疗后的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感染率等情况。结果:采用PCT和CRP联合检验的观察组治疗后的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PCT CRP 联合检验 肺部疾病 抗生素药物 应用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象是同时间段内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观察组根据梗死体积和斑块性质进行进一步分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相对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提示大梗死患者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中梗死组,中梗死组小于小梗死组,有显著差异;经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稳定斑块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患者和无斑块患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以及早诊断、及早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急性脑梗死 梗死体积 斑块性质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分析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5月--2020年05月之间于我院进行骨折手术且出现术后感染的患者120例为范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成2组,即研究组展开降钙素原指导用药治疗;基础组未展开指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无任何差异性,P>0.05;分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基础组,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PCT监测后,能够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减少抗菌约物的应用时间,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骨折 术后感染 血清细胞因子辩护 降钙素原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妊娠妇女的血清贫血检测指标展开分析。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T(降钙素原)、AMS(血清淀粉酶)联合TAP(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检测在AP(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试验对象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5月-2021 年5月期间的疑似AP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67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PCT、AMS联合TAP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PCT、AMS、TAP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本次AP疾病的PCT、AMS以及TAP联合诊断中,误诊率、漏诊率、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分别为6.67%、1.92%、93.33%以及98.08%。

  • 标签: PCT AMS TAP AP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对其凝血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7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醋酸泼尼松片以及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p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凝血功能 血清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血清CRP与cTnl检验中,联合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在本院选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件本院治疗中急性心肌梗死80例为检测,对发病时间将患者随机分类A组、B组,A组在发病时间少于4小时是40例,B组在发病时间中5-9小时中40例,同时健康体检中20人是健康组,其检验的全部人进行血清CRP联合cTnI检验,在三组中相对的血清CRP、cTnI水平变化状况和阳性检验率.结果:在B组中中血清CRP、cTnI水平改变状况相比明显高于A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血清CRP、cTnI水平改变状况和健康组相比较高,更有统计学意义.血清中CRP联合cTn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阳性检测率较高,A组、B组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RP联合cTnI检验判断急性心肌梗死中阳性检验率较高,其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的好处,针对患者的病情在对症治疗中取得了珍贵的时间.【关键词】血清,CRP,cTnl检验,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7月本院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选同时期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检测水平。结果:研究组轻、中、重度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蛋白(Al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2020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压疮不良事件中病人压力性损伤前后Mb、CK、LDH、CK-MB、Alb值的变化,比较5种血液生化指标在早期压力性损伤前后的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Mb、CK、LDH、CK-MB在病人早期压力性损伤后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b在发生压力性损伤后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b、CK、LDH及CK-M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中水平增高,Al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中水平降低,对评估早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血清生化指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与分析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用于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的结果。方法:挑选本院从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110例急诊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经肘部抽取静脉血液,再分别使用促凝管与肝素钠管分离血浆,分别检测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急诊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检验与对比,促凝血清检测与肝素抗凝血浆检测在K+、Na+、LDH以及GLU的检验值对比拥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项指标的检验值对比均不存在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遭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临床血清生化检验测定值的标准度相对减少,并且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倘若选择肝素抗凝血浆的检验值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便能够大幅度降低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提升临床生化检测的准确率,但同时因临床检验对比差异较小,因此无法将血浆检验完全取替血清检验。

  • 标签: 促凝血清 肝素抗凝血浆 应用结果 临床生化检验测定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NGAL及CysC联合检测用于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为大量白蛋白尿组(5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正常白蛋白尿组(36例),同时选择同时间段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人群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胱抑素C(CysC)水平、分析NGAL、CysC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 大量白蛋白尿组NGAL、CysC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对照组(P<0.05);NGAL、CysC联合检测阳性率比单独使用NGAL、CysC检测阳性率高(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诊断中,NGAL、CysC联合检测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血清TK1、AFP、CE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我院共计选取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TK1、AFP、CEA水平,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K1、AFP、CEA水平和血清TK1、AFP、CEA阳性率。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血清TK1、AFP、CEA水平均显著较高,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K1、AFP、CE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血清TK1、AFP、CEA水平可为诊断原发性肝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继而为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保留乳腺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结直肠癌诊断中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意义。方法:择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6例(实验组)以及同个期间健康体检的人员100例(参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比较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各指标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均高于参照组,组内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有明显升高的迹象,联合CEA、CA125、CA50等进行检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验 结直肠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CCCI)疗效。方法:在我院就诊的CCCI患者中选取88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44例,治疗时,对照组选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养血清脑颗粒,分析组间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组间疗效、MMSE、MoCA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养血清脑颗粒 脑动脉供血不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中期进行血清学筛查对产前诊断以及妊娠结局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进行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的170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可选择AFP(甲种胎儿球蛋白)、Free-β-HCG(游离-β亚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μE3(血清学游离雌三醇)双标试剂盒联合检测。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所有孕妇中,其存在妊娠高风险患者占831例,其产妇年龄超过35岁的患者占139例,剩余692例的产妇年龄低于35岁,阳性风险检查率为4.5%,其新生儿缺陷类型中,21-三体综合症检出率占660例,18-三体综合症的检出率占77例,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检出率占94例,高风险患者中年龄大于35岁产妇占84例,其染色体异常阳性检出人数为11例,异常检出率13.1%,产妇年龄低于35岁占414例,其染色体异常阳性检出人数为14例,异常检出率3.38%,,不同年龄其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显著(P

  • 标签: 孕中期血清学筛查 产前诊断 妊娠不良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时本院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研究中所选患者均接受HBV血清学检验,患者例数50。本组患者分别进行CLIA与ELISA,分析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和准确性。结果:CLIA法HBsAg、HBeAb、HBeAg检出率高于ELISA法;CLIA法0.06~0.10、0.11~0.50IU/ml水平检出率高于ELISA法(P<0.05);CLIA法敏感性、准确性高于ELISA法。结论:对于感染HBV患者,病毒血清检验工作属于首选诊断方式,CLIA法相比于ELISA法准确性更高,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验 CLIA 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