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空肠内营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2例接受全胃肠外营养干预,其余32例接受空肠内营养干预,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并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两组的血清指标上对比,结果(p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空肠内营养 作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s-CRP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早期DN患者的hs-CRP含量为(15.87±8.38)mg/L,正常对照者的hs-CRP含量为(3.92±2.81)mg/L,经统计学处理,早期DN组的血清hs-C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s-CRP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糖尿病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旨在探索IL-17A与肝脏损伤、乙肝病毒(HBV)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1)对101例CHB患者和33例健康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7A水平;(2)所有研究对象HBV抗原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3)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CHB患者HBV-DNA。结果:(1)对照组、CHB轻度组、CHB中度组及CHB重度组之间血清IL-17A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依次逐渐升高;(2)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血清IL-17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IL-17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6、0.762、0.181、0.509、0.345、0.403,P均〈0.05;IL-17A与白蛋白(A)呈负相关(r=-0.194,P〈0.05);(4)血清IL-17A水平与HBV-DNA水平正相关(r=0.204,P〈0.05)。结论:(1)CHB患者血清中IL-17A水平升高,且随炎症程度加重、合成功能下降呈上升趋势,推测IL-17A可能参与了CHB患者肝脏受损和疾病进展;(2)IL-17A不能使e抗原发生血清学转换;(3)血清IL-17A的表达与HBV复制相关;(4)联合检测IL-17A和肝功能对CHB患者的病情、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IL-17A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检验结果相关探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0月,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脑梗死组,同时再选择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人员在入院的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4ml,实施血清分离,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健康人员,叶酸数据则低于健康人员。P<0.05,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叶酸水平降低,则会加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可作为鉴定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指标,可以有效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检验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前列地尔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的作用。方法回顾了2012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诊断并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进行禁食、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等措施。治疗组较对照组加用0.9%生理盐水100ml+前列地尔10ug静点,连续7天。观察其临床效果及患者外周血CRP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8.37%,治疗组患者为64.28%,治疗组患者较于对照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RP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RP含量(12.11±6.31)mg/L比对照组(38.31±13.21)mg/L降低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降低外周血CRP水平,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效。

  • 标签: 前列地尔 急性胰腺炎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血清Apelin水平的因素。首先介绍了血清Apelin水平的测定方法和指标,包括ELISA、RIA和质谱法等。接着讨论了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Apelin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Apelin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降低。随后,探讨了Apelin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联性,发现血清Apelin水平的降低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血脂异常等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进一步研究血清Apelin水平的发生机制方面,讨论了Apelin在脂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脂肪合成和存储,抑制脂肪酸释放等。此外,还探讨了Apelin与胰岛素抵抗以及慢性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及机制。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血清Apelin水平的调节机制,为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血清Apelin水平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调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用于冠心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接诊冠心病病患400例为研究组,将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100名纳入对照组。2组都检测血清胆红素和尿酸,并对其检测结果作出比较。结果:针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研究组分别是(14.21±1.37)umol/L、(5.91±1.02)umol/L、(7.12±1.34)umol/L,比对照组(21.68±1.24)umol/L、(9.84±1.36)umol/L、(10.25±1.73)umol/L低,P<0.05。针对尿酸水平,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临床诊断中,使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的价值。方法:挑选2022年1月-2023年5月,冠心病的患者32人,及健康人群32人,均使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结果:相比健康人群,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存在差异(P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59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GAP-43水平,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血清GAP-43水平(1.13±0.65μg/L)低于对照组(1.92±0.78μg/L)(P<0.01),其中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血症(LGAP-43<0.5μg/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P<0.05)。GAP-43水平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总分呈负相关(r=-0.47/-0.4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AP-43水平的降低与精神病理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有关,与精神分裂症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酶联免疫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早产、分娩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了解其变化,探讨其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20例、临产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为了解胎膜破裂与血清中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关系分为胎膜早破组和胎膜未破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产组与临产组铁蛋白升高(P〈0.05),转铁蛋白水平减低(P〈0.05);胎膜早破组与胎膜未破组比较,胎膜旱破组铁蛋白水平升高(P〈0.05),转铁蛋白水平减低(P〈0.05)。结论体内铁的储存与早产、胎膜早破关系密切,可能是早产的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早产 铁蛋白 转铁蛋白 分娩 胎膜早破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含量与甲胎蛋白(AFP)和a-L-岩藻糖苷酶(AFU)组合检测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含量(HBV-DNA)、AFU与AFP浓度检测,根据病毒含量分组:HBV-DNA1×10^3copies/ml以下为阴性组;HBV-DNA1×10^4~1×10^5copies/ml为低病毒量组;HBV-DNA1×10^6~1×10^8copies/ml为高病毒量组,对每组组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毒含量组AFU、AFP浓度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AFU与AFP的阳性比例随病毒复制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定期进行病毒含量检测评估病毒的复制状况的同时,进行AFU和AFP水平组合检测发现肝组织的损害程度及演变过程,是必要的。

  • 标签: 乙型肝炎 慢性 A-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时间段冠心病患者4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受检者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实施尿酸、血清胆红素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在研究中所得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中所得数值,研究中所得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中所得数值,观察组中Gensini评分越高,检验出的尿酸水平越高,检验出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冠心病 尿酸 临床检验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I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4月-2012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68例,分别于确诊及确诊后24h内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阳性组(13例)及阴性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确诊时及24h血清cTnI水平,同时采用Gensini积分和SYNTAX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分别记录、比较两组于确诊7d及随访180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评价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远期的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确诊时cTn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24hcTnI阳性组水平[(13.57±7.38)μg/L]明显高于阴性组[(7.37±9.24)μg/L](P〈0.01);两组中多支病变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阳性组Gesini积分(85.54)、SYNTAX积分(15.73)明显高于阴性组(Gesini积分52.73,SYNTAX积分9.99)(P〈0.01),PCI术后7d与180d两组患者的左室重构指数、LVEF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可能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cT-nI的浓度,并导致cTnI峰值的延迟;而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阳性往往提示患者血管病变较重,心肌梗死时累及范围较广,梗死面积较大。远期随访结果提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影响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肌钙蛋白Ⅰ 自身抗体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检测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抽选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5例健康体检者,抽选时间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所有受检者均检测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对比受检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对比,急性脑梗死患者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少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4.056、11.118、9.381、14.919、16.453,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中的检验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人数共45例,均为我院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CysC水平、血浆纤维蛋白(Fg)水平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更低,差异显著(P<0.05);为了对脑梗死的价值进一步研究,观察组患者分为进展型(22例)、完全型(23例),发现与完全型相比,进展型患者的CysC水平与Fg水平更高,且PT、APTT水平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CysC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价值,其能指导临床分型,为患者制定有效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确定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验的6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之上,测两组人员的血清胆红素及尿酸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清总胆红素量分别为15.73±2.68与11.5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清间接胆红素分别为9.48±1.16与6.77±1.36,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直接胆红素分别为4.88±0.48与6.56±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酸水平分别为276.65±17.53与375.62±2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冠心病患者,可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和尿酸进行诊断,从而为医生进行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对进行IFN—α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男性患者20例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及TGF—β1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TGF—β1水平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的9倍及3倍(P<0.01)。IFN—α治疗后,TNF—α、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1个月与治疗6个月时的水平亦有差别。在治疗6个月后,有应答组TNF—α不能降至正常,但TGF—β1却能降至正常;而无应答组TNF—α、TGF—β1均不能降至正常。有应答组血清TNF—α下降较迅速,治疗1个月时差别即有显著性,且一直持续至治疗6个月,而无应答组TNF—α下降相对较慢,直至治疗6个月时差别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无论对治疗有无应答,TGF—β1下降均相对较慢,直到6个月时才与治疗前有差别,且与治疗1个月时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IFN—α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包括按传统标准对IFN—α无应答在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和TGF—β1水平。

  • 标签: α—干扰素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 TNF-α TGF-Β1
  • 简介:目的探讨X线3D立体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血清放射免疫检测(RIA)和淋巴细胞变化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4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在3D立体放射治疗前后和随访观察期间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球蛋白(AFP),微球蛋白(β2-M)和淋巴细胞变化。结果治疗前血清RIA及淋巴细胞检测有一定的阳性率,随着治疗部分患者血清RIA及淋巴细胞趋向正常,β2-M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检测CEA,AFP,β2-M和淋巴细胞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分析转移,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立体放疗 射频加温 放射免疫检测 肺部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对5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循环酶法和放免法检测血清Hcy、FA、VitB12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组血清Hc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FA、VitB12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A和VitB12缺乏可引起HHcy,轻度或中度Hcy升高是青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年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