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突变型P53基因(m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P53、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BTCCmP53阳性表达率66%,PCNA阳性表达率76%;10例正常膀胱黏膜mP53和PCNA的表达均为阴性(P〈0.05);mP53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m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在浸润型肿瘤组、G2和G3级肿瘤组、复发组均较高(P均〈0.05)。结论mP53和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均增高,二者与BTCC分期、细胞的分级、复发相关,可作为判断BTCC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突变型P53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羊踯躅根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方法复制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羊踯躅根治疗组。分别进行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检测和肾组织学检查;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NF-κB抑制剂IκB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和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明显增加,出现异常肾组织学改变;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脏病理改变减轻,IκBmRNA降解减少,NF-κB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F-κB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羊踯躅根制剂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和表达对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发挥作用。

  • 标签: 免疫复合物 肾小球肾炎 核因子KB 羊踯躅
  • 简介:已知平滑肌肌球蛋白亚型在PBOO的膀胱中发生改变。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PBOO过程中膀胱顶部比膀胱底部及其他区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而且在PBOO白兔中逼尿肌的收缩力存在着区域差异。因此作者推测PB00诱导的平滑肌肌球蛋白亚型的改变可能存在着区域差异。研究者构建了标准新西兰白兔PBOO模型,分别从失代偿的膀胱及假手术组的膀胱的9个部位切取逼尿肌样本,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肌球蛋白亚型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测量肌条在氨甲酰甲胆碱及氯化钾处理后的收缩力。结果发现假手术组来源的不同部位的肌条,其肌球蛋白亚型的表达全部一致,并且都只表达SM—B亚型;然而在PBOO组中,膀胱顶部表达70%的SM—B和30%的SM—A亚型,而基底部则表达35%的SM—B和65%的SM—A亚型。与之相对应,膀胱顶部SM-B蛋白表达水平是底部的2倍。而且区域SM-B表达水平的差异与肌条收缩力显著相关。因此,PBOO平滑肌肌球蛋白亚型的改变存在区域差异,可能与PBOO白兔不同部位逼尿肌的收缩力不同有关。

  • 标签: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 区域差异 肌球蛋白 平滑肌 亚型表达 BLOTTING
  • 简介:目的检测整合素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探讨整合素β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β1、VEGF、MMP-9的表达。结果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整合素β1、VEGF、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6%、64.41%和55.93%,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6.67%和6.67%,膀胱移行细胞癌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间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整合素β1、VEGF、MMP-9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相关;整合素β1、VEGF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癌灶直径、单发/多发相关;整合素β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年龄相关;整合素β1与VEGF及MMP-9之间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β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并与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相关,表明其具有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的作用。整合素β1可能通过协同VEGF及MMP-9作用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

  • 标签: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整合素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RNA激活(RNAactivation,RNAa)技术上调E-cadherin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人膀胱癌563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方法将与E-cadherin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互补的双链RNA分子(dsEcad)转染入5637细胞中,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法检测RNAa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在细胞内的重新分布结果。结果dsEcad转染5637细胞72h后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RNAa有效;5637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β-catenin在胞核及细胞质的水平明显下降并重新再分布至细胞膜上。结论RNAa技术激活E-cadherin基因表达并抑制细胞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可作为膀胱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膀胱肿瘤 RNA激活技术 E-CADHERIN 侵袭
  • 简介:目的研究人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S100P与A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30例前列腺增生症及30例前列腺癌中SLOOP与AR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表达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有无相关性。结果SLOOP蛋白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93.33%、90.00%)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20.00%)(P〈0.01);S100P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率(53.33%)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16.67%)及正常对照组(13.33%)(P〈0.01);高、中分化前列腺癌组AR阳性率较低分化组显著增高(P〈0.0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SLOOP和AR二者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325,P=0.080)。结论S100P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良性组织中明显下调,而AR表达显著升高。SLOO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而随着癌组织分化水平变低AR的表达也显著降低。二者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未见显著相关性。前列腺发生癌变后SLOOP与AR分别会发生下调与升高,可能预示肿瘤更具增殖能力和侵袭性,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的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

  • 标签: S100P AR 前列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PSA表达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22RV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针对PSA基因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分别为shPSA1、shPSA2、shPSA3、shPSA4)和阴性对照序列(NC)的慢病毒载体并由慢病毒颗粒包装后,分别感染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22RV1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PSA特异性shRNA的shPSA1-、shPSA2-、shPSA3-、shPSA4-和表达NC序列的NC-22RV1细胞。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检测shRNA对22RV1细胞中PSA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CCK-8法、Transwell侵袭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SA基因沉默后的22RV1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情况。结果与NC-22RV1细胞相比,shPSA3-22RV1细胞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沉默效果最好;shPSA2组在24、48、72h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1564±0.0225)、(0.2438±0.0358)、(0.3641±0.0205),shPSA3组分别为(0.1069±0.0120)、(0.1588±0.0192)、(0.2534±0.0289),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PSA1、shPSA2、shPSA3组侵袭力分别为NC组的77.35%(P=0.002)、54.35%(P〈0.001)、42.21%(P〈0.001);shPSA2、shPSA3组凋亡率分别为(27.97±4.28)%(P=0.001)、(43.03±3.19)%(P〈0.001),高于NC组[(16.77±0.59)%]。结论PSA具有促进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22RV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效应,抑制PSA表达后前列腺癌22RV1细胞凋亡增加。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去势抵抗性 增殖 侵袭
  • 简介:目的构建针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的小片段发夹状RNA(shRNA)表达质粒,研究shRNA表达质粒沉默GnT-V基因后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GnT-V基因的小于扰RNA(siRNA)靶序列,构建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PC-3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nT-V基因的细胞株,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GnT-V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通过CCK-8增殖实验、流式细胞仪评价GnT-VshRN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GnT-VshRNA表达质粒,且该质粒明显下调GnT-V的表达;PC-3细胞GnT-V/1079的tuRNA和蛋白质水平的抑制率分别为76.5%和67.0%,对PC3细胞呈明显抑制效应;CcK-8增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3GnT-V/1079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以48h为著;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PC-3GnT-V/1079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shRNAGnT-V能显著降低GnT-V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抑制PC-3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该GnT-V的siRNA序列可能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靶点。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RNA干扰 GnT-Ⅴ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GPIbα)、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表达及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析其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接受MHD的慢性肾衰竭患者49例和体检中心健康人群3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H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CD62P和CD63的表达。采用电阻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MHD患者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62P表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CD63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CD63表达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差异明显。结论MHD患者血小板GPIbα表达下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紊乱激活血小板,而血小板CD63表达升高,血小板进一步活化导致患者高凝状态加剧,可能增加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等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 CD62P CD63 血小板聚集 内瘘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观察全雄激素阻断(CAA)治疗前后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评估PSCA在人前列腺癌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对42例男性患者的前列腺活检组织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组织(包括去势前局限性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接受比卡鲁胺和醋酸戈舍瑞林去势治疗3个月后的癌组织)进行原位杂交。PSCAmRNA的肿瘤细胞质染色结果由两位病理学专家独立评估,t检验分析CAA前后PSCA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进行36~40个月的随访,旨在评估PSCAmRNA表达水平与癌症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原位杂交标记PSCAmRNA阳性的细胞由CAA前的67.3%(0~89%)±9.4%下降到CAA后33.8%(0~92%)±7.7%(P〈0.001)。CAA前95.2%(40/42)的患者PSCAmRNA表达阳性,而去势后阳性率降到67.5%(27/40),且随访未发现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SCAmRNA阳性表达的减少取决于原始肿瘤的Gleason评分,Gleason≤6:19.3%±4.7%;Gleason=7:38.8%±7.2%;Gleason≥8:73.4%±13.8%(P〈0.05)。其余13例,CAA后PSCAmRNA阳性表达水平增加,且随访发现3例有局限复发,4例有远处转移。结论前列腺癌CAA可抑制PSCAmRNA的表达;去势治疗后PSCAmRNA表达的增加可成为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一个不利预测指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全雄激素阻断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95%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特异性结合可以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进行早期诊断和生物治疗。我们用组织芯片检测了膀胱尿路上皮癌和正常器官组织中TAA的表达情况,并对这一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肿瘤相关抗原 正常组织 芯片检测 器官组织 泌尿生殖系统
  • 简介:目的:构建大鼠Uqcrfs1的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在人胚胎肾293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大鼠肾脏组织总RNA中扩增出编码Uqcrfs1的cDNA,克隆至pUM-T载体并测序,然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以磷酸钙共沉淀法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使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测序结果证实PCR扩增得到编码Uqcrfs1的cDNA序列正确;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HEK293T细胞后,在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达到预期。结论:成功构建大鼠Uqcrfs1的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可在HEK293T中过表达

  • 标签: Uqcrfs1 重组质粒 糖尿病肾病
  • 简介:人类良性或恶性前列腺疾病的发展与雄激素密切相关。雄激素主要包括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通过5-α还原酶(5-AR)的作用,睾酮转化成双氢睾酮。在人类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中观察N5-α还原酶的表达具有差异性。5-α还原酶抑制剂(5-ARI)通常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治疗,近年曾用于前列腺癌(PCa)的预防。本篇综述主要讨论在人类前列腺的正常发育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发生与进展过程中,5-α还原酶差异性表达所发挥的作用。

  • 标签: 5-ct还原酶 5-Α还原酶抑制剂 雄激素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 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Clusterin在肾脏远曲小管的表达与肾结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结石患者及对照组肾脏组织切片中clusterin表达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Clusterin在肾结石组及对照组肾远曲小管均有阳性表达,45例肾结石组患者平均表达强度评分为190.73±80.00,38例对照组为97.76±63.57,肾结石组表达强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clusterin表达于肾远曲小管,在肾结石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肾远曲小管损伤与肾结石的形成有关。

  • 标签: 肾结石 结石形成 从生蛋白 肾远曲小管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对单侧肾切除大鼠留存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单侧肾切除组,高脂组,高脂+单侧肾切除组。观察各组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肾功能变化,肾脏病理学改变,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高脂+单侧肾切除组大鼠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和尿蛋白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降低(0.71±0.18vS1.17±0.24,P〈0.01),在血脂升高和肾功能损害同时,肾组织内TGF-β1mRNA(1.24±0.18vS0.78±0.11,P〈0.01)和TGF-β蛋白(2.88±0.37VS1.39±0.09,P〈0.01)显著上调,Ⅳ型胶原表达增加,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结论:高脂血症可通过上调肾切除术后留存肾内TGF-β表达,导致留存肾功能损害进行性恶化,加速肾硬化进程。

  • 标签: 高脂血症 单侧肾切除 留存肾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大鼠的组织学改变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CAN模型,分为移植组、F344对照组和Lewis对照组。观察3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学改变及。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①与F344对照组和Lewis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大鼠24h尿蛋白及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改变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肾组织TGF-t3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组大鼠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慢性病变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早期CAN功能学上表现为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组织学上表现为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并与TGF-β1表达升高呈正相关。

  • 标签: 肾移植 组织学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E-cadherin、Bcl-2在早期肾癌及癌旁不同距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早期肾细胞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中安全边距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标本45例,病理诊断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分别取癌组织(a),癌旁0.5cm(b)、1.0cm(c)、2.0cm(d)处正常组织,应用即用型非生物素免疫组化Elivision法研究E-cadherin、Bcl-2在各组组织中的表达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结果E-cadherin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1%,Bcl-2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a组的E-cadherin、Bcl-2阳性表达率与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b、c、d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旁0.5cm处可认为早期肾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安全边距。

  • 标签: E-CADHERIN BCL-2 肾肿瘤 癌旁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在5/6肾切除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复制5/6肾切除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模型组,在1、2、4、8和12周,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肾脏Ang-1和CD31表达变化以及RT-PCR观察肾脏Ang-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2、4和8周时肾脏Ang-1mRNA表达显著上调,12周时低于假手术组;模型组2周~8周免疫组化显示肾小球Ang-1阳性着染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峰值在4周~8周,12周后逐渐下调;模型组2周~12周肾小球CD31表达逐渐减少。结论:5/6肾切除大鼠肾脏存在Ang-1和CD31表达的改变,此改变参与了残肾微血管结构的变化。

  • 标签: 5/6肾切除 促血管生成素-1 CD31 微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究HPV感染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HUCC)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BUCC患者及60例对照组患者的膀胱组织标本,采用PCR结合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标本中HPV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PV病毒在HUCC中的表达(15.7%)及对照组患者中的表达(13.3%)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目前的小型研究不支持HPV16感染参与免疫功能正常个体HUCC的发生。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