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E26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住院手术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新鲜组织30例、石蜡组织4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ts-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ts-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发现:Ets-1表达量与卵巢癌FIGO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级、CA125水平及腹水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显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ts-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9±0.252、0.644±0.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Ets-1蛋白相对表达分别为3.967±0.787、0.970±0.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s-1在卵巢癌组织中不同表达水平可能与其不同作用机制有关,Ets-1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

  • 标签: ETS-1 卵巢浆液性腺癌 RT-PCR 蛋白免疫印迹
  • 简介: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发现CD147与某些恶性肿瘤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探讨CD14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1例星形细胞肿瘤及18例瘤旁脑组织标本,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进行CD147mRNA检测。结果:(1)胶质瘤组织中CD14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4.3%,正常脑组织中仅血管内皮细胞浆有阳性着色。(2)III、IV级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胞浆CD147着色显著强于I、II级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3)CD147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率为83.3%,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率25%(P<0.05)。CD147mRNA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274±0.08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81±0.04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47的表达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CD147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ALK在213例H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13例HCC中无ALK基因重排阳性,28例存在ALK基因拷贝数增加(ALKgenecopynumbergain,ALK-CNG)现象。ALK-CNG阳性表达与HCC患者年龄。性别。AJCC分期。Child-Pugh评分及复发情况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HCC患者预后相关(P=0.048),晚期患者中ALK-CN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ALK-CNG阳性是HCC患者的独立预后预测指标(P=0.046)。结论HCC患者ALK基因重排阳性少见,但存在ALK基因拷贝数增加现象,且可能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荧光原位杂交法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检测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和胃癌细胞株GnT-V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45和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应用RT-PCR、Real-timePCR、Westemblot等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nT-V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水平。结果检测显示3株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MKN45)均表达CmT-VmRNA,其中BGC823、SGC7901呈高表达,MKN45则低表达GnT-V(P〈0.05)。各细胞相对正常对照组GnT-V的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18.25,13.36,9.25。Westernblot结果显示3株胃癌细胞均不同程度的GnT-V蛋白表达,而正常对照组不表达GnT-V蛋白。结论胃癌细胞不同程度表达GnT-V,各细胞中以BGC823表达量最高,SGC7901表达量居中,MKN45呈低表达,提示GnT-V可能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GNT-V 胃癌细胞株 表达
  • 简介: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状况。方法采用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肝细胞癌癌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的突变;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108例HCC癌组织中仅有12例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1.1%。108例HCC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0%(75/108),其中14.6%(11/75)为细胞核阳性;57.3%(43/75)为细胞质阳性;28.0%(21/75)为细胞膜阳性。β—catenin蛋白在12例有突变的样本中表达阳性率为100%。结论广西地区肝癌中β—catenin基因突变率比较低;β—catenin基因突变可能为导致β—catenin蛋白过表达的因素之一,并参与了肝癌癌变过程。

  • 标签: 肝肿瘤 Β-CATENIN 突变
  • 简介:目的观察WWOX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WWOX基因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探讨WWOX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WWOX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WWOX基因的mRNA在胃癌组织中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呈现明显的低表达(Z=5.1409,P〈0.01);WWOXmRNA的表达下调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WWOXmRNA的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可望作为临床评价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胃癌 WWOX基因 MRNA表达 RT—PCR
  • 简介:Survivin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选择性高表达于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在癌旁正常组织和成人分化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本文就Survivin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SURVIVIN 凋亡 细胞周期 非小细胞肺癌/诊治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203(miR-203)对胃癌EIF5A2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miR-203与胃癌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应用免疫荧光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胃癌细胞和组织中EIF5A2的表达;脂质体miR-203转染干预胃癌细胞后,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EIF5A2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细胞株SGC7901胞浆中大量表达EIF5A2蛋白,而细胞核中表达较少;胃癌组织中EIF5A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EIF5A2的表达在脂质体miR-203转染干预胃癌细胞后明显受到抑制。结论:胃癌细胞和组织中存在EIF5A2的表达,且miR-203显著抑制了EIF5A2的表达

  • 标签: microRNA203 胃癌 EIF5A2
  • 简介:目的探讨Gab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对AKT、P-AKT、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ab2的表达。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别用Gab2小干扰RNA(Gab2-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NC)转染细胞,以空脂质体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48h。应用WestemBlot检测细胞中Gab2、AKT、p-AKT、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胃癌组织中Gab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Gab2.siRNA组Gab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iRNA.NC组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迁移数及AKT、P.AKT、Bax、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Gab2.siRNA组细胞的AKT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细胞的存活率、迁移数及P.AKT、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ab2在胃癌组织高表达,沉默Gab2的表达能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和迁移,并通过调节Bax、Bcl-2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其可能的机制与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 标签: Gab2 胃癌 AKT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迁移
  • 简介: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上皮中E-cad全部表达.Ⅰ期E-cad的异常表达率为19.6%,而Ⅱ、Ⅲ、Ⅳ期的异常表达率分别是57.2%、62.1%和69.3%,Ⅰ期和Ⅱ、Ⅲ、Ⅳ期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者51例中异常表达为74.3%,而无淋巴结转移者40.2%,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展期胃癌中按肿瘤生长方式分组,结节型E-cad异常表达率41.2%,而溃疡浸润型异常表达率67.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分化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32.0%,而低分化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69.6%,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癌细胞浸润深度达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者E-cad异常表达率为30.1%、38.2%,而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者异常率为67.3%,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cad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上皮型钙粘蛋白 胃癌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检测PSC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SCA在胰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78例导管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病人,1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100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PSCA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78例胰腺癌病人中,PSCA阳性表达率为79.5%(62/78),与正常组比较PSCA表达与胰腺癌显著相关(χ^2=15.81,P〈0.005),与慢性胰腺炎比较PSCA亦与胰腺癌显著相关(χ^2=11.33,P〈0.005);PSCA表达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SCA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相关,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型无关。

  • 标签: 胰腺癌 PSCA 组织芯片
  • 简介:目的探讨耐药相关蛋白在人脑恶性胶质瘤的表达规律,评价其对临床化疗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未经治疗的脑胶质瘤6种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包括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胸苷酸合成酶(TS)。结果TS在所有病例中均不表达;P-gP仅表达于正常脑组织及肿瘤周边区域的毛细血管;MGMT、GST-π、ToPoⅡ以及MRP均表达于肿瘤细胞,阳性例数(率)分别为53例(54.6%)、97例(100%)、42例(43.2%)和31例(31.9%);Ⅲ、Ⅳ级肿瘤MR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而MGMT及ToPoⅡ表达阳性率则较低(P〈0.05),GST-π和P-gP阳性表达与肿瘤分级无关。结论①脑胶质瘤细胞表达多种耐药相关蛋白,其原发性耐药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P-gP介导的多药耐药(MDR)机制在胶质瘤细胞原发性耐药中作用不大,但可能与血脑屏障、血肿瘤屏障的形成有关;③耐药相关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存在明显异质性,常规联合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状况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 标签: 胶质瘤 原发性耐药 多药耐药 化疗 人脑恶性胶质瘤
  • 简介:目的比较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fn2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大肠癌标本各20例,另取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对Mfn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P〈0.01).结论Mfn2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Mfn2与这3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三种恶性肿瘤转移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线粒体融合基因 MFN2 肿瘤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成员在人类多种实体肿瘤如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食管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神经胶质瘤等均有过度表达,这种现象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长及细胞凋亡的抑制等有关。本文就食管癌组织EGFR家族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EGFR家族 食管癌组织 临床研究 蛋白表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ECEPTOR
  • 简介:CD151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促癌基因,属于跨膜四蛋白超家族成员,它是第一个在人类中被证实的促癌基因。跨膜四蛋白被认为具有一系列广泛的细胞功能,包括在细胞增殖、融合,肿瘤的生长、迁移中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CD151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CD151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消化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MCL1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乳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CL1蛋白表达定位于乳腺癌细胞的胞浆及胞核,阳性率为49.11%,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MCL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此外,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病理Ⅲ期组织中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01),伴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8),其表达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MCL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CL1基因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 标签: MCL1蛋白表达 乳腺癌 正常乳腺组织 免疫组化 病理分期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观察端粒酶基因hTRT反义表达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反义基因治疗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含620bp端粒酶反义hTRT基因的PBSTRT质粒用SalⅠ、BamHⅠ酶切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amHⅠ、XhoⅠ酶切位点,构建成含反义hTRT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子.反义hTRT基因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1-6,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hTRT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1-6中,获表达hTRT反义基因的细胞系(HepG1-6/pCDNA3-反义hTRT),该细胞系出现显著生长抑制现象,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G0/G1期细胞增加,S和G2M期细胞减少,而HepG1-6/pCDNA3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反义hTRT基因治疗可以明显抑制HepG1-6细胞的增殖,部分细胞受阻于G1期,提示hTRT基因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靶基因.

  • 标签: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治疗 肝癌 反义RNA 基因表达 转染
  • 简介:目的:探讨c-FLIP(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7例临床资料完整石蜡包埋的骨肉瘤肿瘤标本,25例骨软骨瘤标本,8例正常的骨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白质印记法测定c-FLI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性状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标本中c-FLIP表达的阳性率是83%(39/47),而在骨软骨瘤标本中表达的阳性率是16%(4/25),两者比较P〈0.01;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FLIP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发病次数、肿瘤体积、病理类型及有无转移无关(P〉0.05),而与临床Ennecking分期有关(P〈0.05)。结论:c-FLIP蛋白的过量表达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标签: C-FLIP 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法
  • 简介:目的研究TGFβ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其在胃癌血管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胃癌TGFβ1蛋白的表达,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结果TGFβ1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细胞的胞质内.胃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60.0%)和强阳性表达率(22.22%)显著高于癌周组织(26.67%)(8.89%)(P<0.05).胃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质呈棕黄色染色.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值(58.13±19.99)显著高于癌周组织(24.02±10.28)(P<0.05).TGFβ1表达阳性MVD值(60.94±16.91)显著高于表达阴性MVD值(40.26±18.83)(P<0.05).结论TGFβ1在胃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它可能参与胃癌的血管形成.

  • 标签: 胃癌 TGFΒ1 表达 血管形成 研究 癌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