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蒋介石企图在3至6个月内消灭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随之打响。战争伊始,国民党军的陆海空军、特种部队以及后方机关、军事院校,总数达430万人,而中共方面只有61万人的正规军(野战军)、66万人的地方部队(军区、军分区、县属武装)和后方机关人员,总数127万人,双方兵力对比非常悬殊。

  • 标签: 战争初期 中共 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解放战争 武装力量 特种部队
  • 简介: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转变思维,在法制的认识上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认识到搞法制靠得住、法制建设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进行、提出了“两手抓”战略,确立了基本的法制理念,形成了独特法制策略。同时,受时代条件限制,当时的法制观也存在着过渡性和不平衡性的局限。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法制观 转变 局限
  • 简介:<正>马克思说:“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的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而产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便是二十世纪发端西方世界的特点。这与风雨飘摇

  • 标签: 小说 二十世纪初期 中国文学 鲁迅 演进 世界意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10
  • 简介:虽然毛泽东、刘少奇都认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苏联的集体化,他完全是按毛泽东的这种思路来理解新民主主义农业发展道路等问题的,  毛泽东、刘少奇对农业互助合作方式的不同偏重

  • 标签: 中共党内 党内农业 农业发展
  • 简介:中共的军事战略方针由运动战向抗日游击战的转变,从遵义会议已经开始。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对实现这一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提供了重要保证;抗战爆发后,在党内存在很大争议的情况下,毛泽东力主并全力推动这一方针的实施,从而使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抗日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从而统一了全党对这一方针的认识,推动了游击战争的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抗日战争 军事战略方针 游击战争
  • 简介:应该说,自国共双方被一道不宽的台湾海峡分隔开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就一直没有放弃过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仅是表现在宣传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纵向看来,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共对台政策有过两次重要的调整,伴随着这两次政策调整,大陆方面曾经两度对台湾展开强大的和平攻势,一次是在50年代的中期,另一次则是在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之间的再度合作、缓和台湾海峡紧张局势、加强两岸的沟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台之间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在美国看来台湾不过是美国称霸亚洲在中国沿海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关于这一点美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1950年8月28日的美国海外作战军人协会上讲演时说得十分坦率:台湾这个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供应船,可容纳10个到20个航空大队,包括自喷气式飞机到B—29型轰炸机在内的各式不同的飞机,并可予短程海岸潜艇以前方作战之供应。若取得了这个前方基地,则潜艇的效能,将因活动半径之扩大而如此地加强,以致于威胁整个从南方来的海运并切断西太平洋的所有海上通路。另一方面正处在风雨...

  • 标签: 中共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 和平解决台湾
  • 简介:摘要腐败问题从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并且正日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下实现了从革命党向全国执政党的身份转变,然而此时国内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夹裹着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思想攻击。面对严峻的执政考验和腐化危险,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当机立断,通过组织了大规模的整风整党运动、“三反”、“五反”运动以及“新三反”和新的反贪污活动有力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对这一时期廉政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对当下的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就建国初期共廉政建设的经验分析与启示展开探讨。

  • 标签: 建国初期 廉政建设 经验 启示
  • 简介:摘要:灾荒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个不可忽视并且极为重要的问题,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人们经常将“天灾人祸”连接在一起,“赤地千里”“十室九空”“人肉相食”的场景更是在史书中出现。1920年至193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死于灾荒的人口就有一千八百三十五万人。全国胜利解放以后,面对旧社会反动统治者长期破坏森林、水土的行为,和长年战乱所制造的灾荒,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得以恢复,所以灾荒在我国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刻扭转局势,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一起和自然灾荒顽强斗争,党和政府一直将领导人民战胜灾荒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

  • 标签: 灾荒 救灾
  • 简介:在中苏两党论战如火如荼的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取代了赫鲁晓夫成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完成了苏共领导人的更替。苏联政局的变化,为中苏双方寻求改善两党、两国关系提供了机遇。双方以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为契机,在莫斯科举行会谈,但由于双方的观点差异太大,最终没有能实现中苏和解的初衷,相反两党走向了对抗。这主要是因为中苏双方在此机遇面前都没有能够放弃各自所坚持的原则等而重新走上论战的征途。

  • 标签: 中苏关系 勃列日涅夫 和解
  • 简介:世纪之交,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转换。21世纪初,我国将进入一个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把握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特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应是我们制订“十五”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 标签: 中国经济 初期中国 战略选择
  • 简介: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民在地面战场与侵华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留下了一个个传奇感人的故事,激励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然而,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抗战的空中战场上,中国空军同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空中奇迹,给入侵者以痛击,谱写了一曲壮丽诗篇。为了纪念这些民族的空中英魂,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去认识这些最可爱的军人,

  • 标签: 中国空军 抗日战争初期 地面战场 入侵者 中国人 纪念
  • 简介: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学习和模仿俄国革命经验,尝试将马列主义关于暴动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发起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和广州暴动,开始创建苏维埃政权。三大暴动未能推翻国民党政权,却孕育出武装割据这一新的革命形式。最初,中共试图在武装割据基础上建立苏维埃政权,将武装割据与暴动结合,使之成为暴动的辅助手段,但遭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反对。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共“六大”重新确认了暴动的正统地位,制定了分散武装的方针。但这一方针的执行并不顺利,遭到了部分地方党组织的质疑甚至抵制。“中东路事件”后,武装割据地位重新上升。

  • 标签: 革命形式 群众暴动 军事暴动 武装割据
  • 简介:党的团结是党的力量所在,是保证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党自身地位的变化以及党的队伍的迅速扩大,党内出现了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到党内团结。为扭转这种局势,党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党内团结教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其经验对于今天党的自身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党内团结 教育
  • 简介:学校美术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是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导致了中国传统的师徒传授模式趋于式微,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基本格局与面向。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问题多集中于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内部的发展过程及其变迁,其所涉及的议题既有个体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美术思潮等问题的分析,也包括了对中国近代画家群体不同观念认知的研究。

  • 标签: 学校美术教育 20世纪 教育改革 中国传统 评介 中西
  • 简介:在中国文化史上,女性服饰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演变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国初期,由于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女性服饰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服饰作为外层文化表象,可以最直观、最写实地反映出社会历史风貌。

  • 标签: 建国初期 女性服饰 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认识与处理在华外资银行是中共在城市金融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共中央从恢复和发展对外贸易出发,在坚决肃清在华外资银行一切特权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了监管和利用的政策,通过设立指定银行,严格限定业务范围,引导在华外资银行成为新中国对外贸易的桥梁。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迅速走向衰微,陆续申清歇业,中共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清理工作。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外资银行 监管 清理
  • 简介: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它寄托着亿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强国必先强教。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这一切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伟大贡献。

  • 标签: 新中国初期 教育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 简评 向度
  • 简介: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知识分子政策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些政策的制定背景、具体实践以及实践效果,对1949至1956年间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 标签: 建国初期 知识分子政策 思想改造运动
  • 简介: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思想意识形态的整合以及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建设,最终构建了其执政的文化资源,奠定了其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整合与构建执政文化资源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经验教训,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执政文化资源 整合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