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还是在中学时代,我就听老师讲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法西斯向欧洲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许多欧洲国家的贵族们纷纷逃到国外去避难,而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王室其他成员却留守在英国本土,同人民共患难,与祖国共存亡,坚持抵抗法西斯的侵略。那时,国王十几岁的大女儿伊丽莎白公主和二女儿玛格丽特公主,与她们的父母一道,共同经历了战火的洗礼。

  • 标签: 玛格丽特 公主 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桂林 侵略战争
  • 简介: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王宇博在我国的许多世界近代史著作、教材和有关论文中,往往把英国在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表现,是英国资产阶级保守性和局限性的标志,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有关的重要文件...

  • 标签: 君主立宪制 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议会 查理一世 英国革命
  • 简介:自愿捐助医院在18-19世纪的英国大规模兴起。近代英国自愿捐助医院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人口增加及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对医院的需求增加;资产阶级慈善事业的发展;医学教学的需要及医学专业化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理解,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及护理工作的改善改变了公众对医院的态度。这些自愿捐助医院已经不同于中世纪的医院,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救助中心,成为英国近代医院的开端。

  • 标签: 自愿捐助医院 专科医院 医生 医学
  • 简介:<正>2007年3月24日,在加拿大爱德蒙顿大学任教的女儿新梅、女婿王智翔,带着他(她)们的孩子回国探亲,向我们展示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切接见女儿和外孙王海跃的许多珍贵照片,讲述了女王亲切接见他们的情

  • 标签: 英国女王 琴童 回国探亲 伊丽莎白二世 阿尔伯 报社记者
  • 简介:1938年11月至1939年9月,英国从纳粹德国专门营救并接纳了大约10000名儿童难民。英国之所以决定营救这些儿童难民,一方面是由于产生了促使其考虑接收大量儿童难民的动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自身具备了对接收儿童难民的吁请做出积极回应的条件。儿童难民的营救工作,是一项由遴选和运输两个基本环节构成、历时漫长、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庞大工程。这场营救运动固然存在较大的缺憾和局限性,却不失为英国在纳粹德国难民营救史上做出的独特而巨大的贡献。

  • 标签: “儿童运输” 英国 纳粹德国 儿童难民
  • 简介:玛格丽特公主是英国温莎王朝第四代君主伊丽莎白二世的妹妹,生前曾于1987年5月访问桂林,我参加了接待她的全过程,印象极深.

  • 标签: 公主桂林 桂林行 玛格丽特公主
  • 简介:在近代外国驻广东领事馆中,相对来说,英国的势力是最大的,这也渗透到当时广东外贸、基督教及有关教育文化机构的各个方面。在近代广东反帝斗争史上,也大多是以英国广州领事馆为对象的。总的说来,英国只在广州、汕头、三水、江门及黄埔设有总领事馆、领事馆及副领事级的分馆,但由于过去的地理划分,广西的梧州、北海,还

  • 标签: 总领事馆 近代广东 领事代理 副领事 近代英国 广州
  • 简介:英国的崛起存在外来因素特别是尼德兰因素的参与和推动。从11世纪到18世纪,尼德兰人移居英国经历了四次高潮,这种移民既有尼德兰人逃离内乱或寻求生存和发展新环境的动机,也有英国方面的主观因素,即政府和民众的欢迎态度。对英国崛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经济现象,如呢绒工业的发展,乡村毛纺业的兴起,棉纺业的起步,农业革命的进行,工业革命的资金准备,都与尼德兰移民和资本的到来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英国崛起 英国呢绒业 尼德兰移民 荷兰资本
  • 简介:16-19世纪英国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期间,但父母与子女的情感关系并未和政治、经济、文化一样发生急剧的变迁,而是具有极大的延续性。从16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所疼爱的,不管哪个社会阶层,大多数父母都倾心子女的健康成长,因孩子生病焦虑,为孩子的死亡而悲痛,为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谋取生存之道而殚精竭虑;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感情。

  • 标签: 亲子关系 传统农业社会 情感关系 工业社会 母亲会 可怜天下父母心
  • 简介:利用全球性国际组织谋求美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进而推进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是美国筹划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要动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谈判和建立过程中,美国发挥了政策设计、议程引领和规则制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最终促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立。但在主导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美国却无法控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运转,更无法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推进美国国际文化战略与对外政策的工具。

  • 标签: 美国 对外政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简介:近年来,博物馆事业迎来大发展,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教育学学科取得长足进步,为教育博物馆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教育博物馆建设引起部分学者重视,地区教育博物馆相继出现并发展。但就现状来看,教育博物馆发展较慢,地位不高,规模始终不大。教育博物馆发展应当发挥教育功能的主力作用,加强教育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构建教育与博物馆的行业合作机制。

  • 标签: 博物馆 教育博物馆 现状 建议
  • 简介:尽管有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在介绍美国教育,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者和普通家长在中美教育之间做着对比。无论大家如何努力,悲观地说,这一切的对比和思考基本都属于纸上谈兵。不可置辩的事实是,中国根本就无法复制美国教育。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有句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我用几个简单的事实来说明一下这个命题。

  • 标签: 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学校 体育活动 中小学课堂教学 班级人数 社会环境
  • 简介:1951年艾德礼领导的英国工党政府在大选中失利。当时工党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经济困顿时期,且在内外政策上有诸多失误不当之处、而保守党则趁此时机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此外,工党失去执政党地位也与时机不好.运气欠佳有关。

  • 标签: 艾德礼政府 1951年 英国大选 英国工党 经济因素 内外政策
  • 简介:陈依范(1908—1995)现代画家,作家,新闻记者。父亲陈友仁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广东中山人,生于南美特列尼达。早年在英国受教育,1927年按照父亲的要求到中国,在武汉人民论坛报英文版任漫画编辑。后又到莫斯科绘画学院学习。毕业后作为漫画家和记者先后在苏联和英国工作。1937—1938年在欧美与亚洲二十个城市展出中国画家作品。向世界介绍中国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以外国报社记者身份驻华,到延安访问过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人。

  • 标签: 毛泽东 英国 延安 绅士 新闻记者 中国抗日战争
  • 简介:理查德·卢斯爵士是英国玛格里特·撒切尔夫人内阁的艺术大臣和枢密院大臣,非内阁全权阁员,但因其所辖领域较广,涉及政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兼之他本人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待人宽厚,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无论在政府内或社会上均影响较大,享有较高知名度,深受人们称道和敬重。我在担任驻英使馆文化参赞时,有幸与卢斯爵士有过多次接触,其中4次印象最深,他当时的音容笑貌至今清晰地记在脑子里。第一次1988年5月20日,即我抵伦敦就任后一周,为了抓紧时间安排王蒙部长赴英访问事,冀朝铸大使破例带着我去拜访卢斯。这里说的破例指两点:一、通常新参赞到任拜会只能拜会到

  • 标签: 文化参赞 英国政府 英国文化委员会 大使 商业性演出 文化关系
  • 简介:萧乾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编辑家,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很多国家的文字,深受外国读者欢迎。我初中的时候就读他的作品。抗日战争初期,他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和转载许多解放区的文艺作品,我对萧乾甚为敬佩。

  • 标签: 萧乾 英国 审查 抗日战争初期 文艺作品 《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