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妇胶囊联合外用硝酸咪康唑治疗阴道伴外阴瘙痒症状的疗效。 方法: 纳入对象为本院接收治疗的 62 例阴道伴外阴瘙痒患者,抽取时间为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1 月。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 31 例),单独硝酸咪康唑治疗;另一组为实验组( 31 例),硝酸咪康唑 + 康妇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 结果 :实验组疗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对阴道伴外阴瘙痒症状通过康妇胶囊 + 硝酸咪康唑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康妇炎胶囊 硝酸咪康唑 阴道炎伴外阴瘙痒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是引起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的常见神经眼科疾病。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控制急性性反应、预防复发是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治疗的两个主要目标。随着对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不断出现针对病变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的治疗现状和治疗前景综述如下。(中华眼科杂志,2020,56: 539-543)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炎 糖皮质激素类 血浆置换 免疫抑制法 水通道蛋白质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促因子、抑因子的表达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以指导后续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评估与治疗方案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完成治疗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据此分为心肌损伤组和单纯脓毒症组,对比两组外周血促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分析外周血促因子、抑因子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与预测价值。结果80例脓毒症患者中,31例发生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发生率为38.75%。心肌损伤组外周血促因子IL-6、TNF-α水平高于单纯脓毒症组,外周血抑因子IL-4、IL-10水平低于单纯脓毒症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促因子IL-6、TNF-α过表达及抑因子IL-4、IL-10低表达是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外周血促因子IL-6、TNF-α与抑因子IL-4、IL-10单项检测用于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820、0.844、0.922,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脓毒症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伤风险,患者促因子IL-6、TNF-α过表达及抑因子IL-4、IL-10低表达可能是增加心肌损伤风险的危险因子,早期检测外周血促因子与抑因子,可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心肌损伤风险的预测。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损伤 促炎因子 抑炎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氨溴索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的效果及对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 87 例 哮喘性支气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 45 例 )和对照组( 42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氨溴索,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性因子水平。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CRP 、 TNF-α 水平比较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 P < 0.05 )。 结论: 氨溴索能提升哮喘 性支气管治疗水平,降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氨溴索 哮喘性支气管炎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合并骨髓纤维化(MF)患者的基因突变、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并同时行骨髓活组织检查的103例AML患者纳入研究,根据WHO(2016)骨髓纤维化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AML伴MF组(MF-1~3)与AML不伴MF组(MF-0),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①103例患者中AML伴MF组46例(44.7%),其中MF-1 39例(84.8%),MF-2/3 7例(15.2%);AML不伴MF组57例(55.3%)。和AML不伴MF组相比,AML伴MF组中位WBC显著增高[11.205(0.69~191.82)×109/L对4.64(0.18~95.10)×109/L,P=0.024];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43.5%对24.6%,χ2=4.119,P=0.042);FAB分型:4例AML-M0患者均在AML伴MF组,而AML不伴MF组AML-M2所占比例更高(P=0.014)。②AML伴MF组患者FLT3-ITD及NPM1基因突变率更高(15.2%对1.8%,P=0.021;26.1%对10.5%,P=0.039),而CEBPA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AML不伴MF组(2.2%对17.5%,P=0.029)。③AML伴MF组完全缓解(CR)率显著低于AML不伴MF组(69.7%对93.2%,χ2=7.412,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MF,尤其是纤维化程度是影响初诊AML患者CR的独立危险因素。④AML伴MF组3年总生存(OS)率明显低于AML不伴MF组(20.5%对72.2%,χ2=4.032,P=0.045);亚组分析显示MF-1和MF-2/3两组患者的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显著低于AML不伴MF组(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F,尤其是MF-2/3是影响初诊AML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21和0.044)。结论AML合并MF患者具有较为独特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MF是影响AML患者CR、OS和PFS的独立预后不良指标,MF的评估对初诊AML的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骨髓纤维化 预后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病临床检测中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对提高诊断准确率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时段内血液病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检查,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5例患者经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检查,共检出23例,诊断准确率为92.00%,其中急性白血病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骨髓涂片检查显示患者巨核细胞多数为幼稚型和颗粒性,未发现血小板成堆式分布的情况。结论:在血液病临床检测中应用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及误诊情况,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 标签: 骨髓涂片 血小板参数 血液病 失误率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