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骨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骨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56例新生儿骨髓患儿,男39例,女17例;起病日龄1~28 d,以14~28 d为主(66.1%)。62.5%(35/56)以局部活动差伴被动活动时哭闹入院;57.1%(32/56)发病部位在股骨,76.8%(43/56)有两个及以上骨部位受累;均有局部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94.6%)、局部压痛(94.6%)和局部皮温增高(83.9%)。40例(71.4%)血白细胞计数呈不同程度升高,28例(50.0%)C反应蛋白呈不同程度升高。血和局部脓液培养结果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分别为25.0%(3/12)和40.9%(9/22)。骨髓液培养结果示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33.3%(5/15)。11例(19.6%)使用抗生素保守治疗,45例(80.4%)行手术治疗。随访到48例患儿,出现对位不良1例、患侧下肢长1例、膝外翻1例,其余患儿情况良好。结论新生儿骨髓早期症状不典型,应尽早完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及早诊断和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婴儿,新生 骨髓炎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慢性无菌性骨髓(CNO)的临床特点并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风湿科确诊的18例CNO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18例患儿中男12例、女6例,发病年龄为9(5,11)岁,症状出现至确诊时间为2(1,6)个月,随访时间17(8,34)个月。14例患儿发热起病,14例骨痛和(或)关节痛;17例外周血白细胞正常,18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均升高,14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2例抗核抗体阳性,18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和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影像学提示18例骨骼受累病灶均为对称性、多病灶性,受累骨为8(6,11)个,较常受累部位为18例胫骨和17例股骨。14例患儿进行骨活检,病理表现均为急或慢性骨髓症改变。磁共振成像(MRI)发现骨病变为18例,同位素全身骨显像发现骨病变为13例。18例患儿均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10例联合糖皮质激素,9例联合使用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病药物,8例联合使用阿伦磷酸盐,6例联合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随访6个月,13例患儿达到儿童CNO疾病活动度评分70%及以上改善。结论CNO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伴或不伴有骨痛和(或)关节痛,伴外周血白细胞正常,CRP和(或)ESR升高,全身骨扫描联合MRI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部位的骨髓,提高CNO的诊断率。

  • 标签: 儿童 慢性无菌性骨髓炎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患儿 男,11岁,因“急性髂骨骨髓”于2020年1月入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急转入小儿重症医学科,因体循环高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肺动脉高压,进一步行心脏大血管CT造影(CTA)发现右下肺动脉栓塞,给予积极抗感染,依诺肝素皮下注射及口服利伐沙班序贯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CTA示肺栓塞消失,随访1年患儿恢复良好。儿童急性骨髓合并肺栓塞临床特征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临床医师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创伤性骨髓法医临床鉴定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案例24例为对象,针对该组被鉴定人损伤部位的方面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法医临床鉴定,本组案例中13例患者存在有明显功能异常症状,6例患者存在有生理结构破坏伴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在法医临床鉴定中未发现生理结构与功能异常。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10例患者构成八级伤残,3例患者构成九级伤残,3例患者构成十级伤残,其余患者不构成伤残。结论 创伤性骨髓的法医临床伤残评定过程中,需结合患者外伤手术史、MRI影像以及病理组织活检进行鉴定,才能保障法医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创伤性骨髓炎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急性血源性骨髓(AHO)是儿科常见的骨髓类型,儿童AHO经及时、适当的治疗,临床治愈率高,如果治疗不当或延迟,可导致不良结果。为进一步规范儿童AHO的治疗,本共识对来自临床一线调查总结的9个临床问题,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为儿科医生治疗儿童AHO提供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骨髓患者术后创口灌注冲洗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5月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0例,采取优质护理),观察护理结束后的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慢性骨髓患者术后创口灌注冲洗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腰椎的气肿性骨髓。患者女,65岁,糖尿病病史,“受凉”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半个月,腰3椎体及附件骨质密度减低伴多发气体影,周围软组织肿胀,可见较多积气,腰椎椎管内散在积气。血液细菌培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病理诊断为坏疽,临床诊断气肿性骨髓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气肿性骨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慢性无菌性骨髓(CNO)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8例CNO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8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并与国外报道的儿童CNO患者进行比较和文献复习。结果8例患儿,男3例,女5例;发病年龄(7.2±3.2)岁,平均确诊时间25.9个月;常见临床症状为骨痛(7例,87.5%),关节(4例,50.0%),发热(3例,37.5%);X线片与CT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进行性骨质硬化;磁共振成像(MRI)主要表现为骨髓水肿、骨膜炎、软组织肿胀,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患儿受累骨骼均>1处,7例(87.5%)患儿为双侧病灶;常见部位为胫骨(22.0%),其次为股骨(17.1%)、下颌骨(9.8%);8例患儿均行病变部位骨活检,其中4例表现为骨坏死,4例骨纤维化改变,2例骨髓改变;骨组织病原学检查均阴性;8例患儿接受非甾类抗炎药单药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双膦酸盐及肿瘤坏死因子ɑ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8例患儿病情均好转,监测炎症指标正常,均无致残致畸和多器官损伤。结论儿童CNO多于学龄期起病,病程长;以多部位骨痛、关节为主要表现;影像学可见多处骨骼受累,以下肢骨最常见;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双膦酸盐及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对CNO有效。

  • 标签: 无菌性骨髓炎,慢性 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 儿童
  • 简介:摘要慢性骨髓是一种常见疾病。骨髓传统治疗疗程是在彻底清创后使用4~6周的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然而,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这一疗程相较于其他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具有优越性。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的认识愈发深入,各项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抗生素的使用方案也发生了改变。本文就慢性骨髓抗生素应用疗程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感染 骨髓炎 抗生素 治疗疗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脓性骨髓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数据。方法:100例患者参与,均患化脓性骨髓,对所有病例开展培养、药敏试验,记录细菌培养结果。结果:100例标本中,阳性标本89例,占比89.00%,阴性标本11例,占比11.00%,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9例,占比43.82%,第二是铜绿色假单胞菌14例,占比15.73%。药敏试验结果:敏感率从高到低分别是: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76.40%、环丙沙星敏感率62.92%、青霉素11.24%。结论:化脓性骨髓容易滋生很多细菌,需培养细菌,分析致病菌,开展药敏试验,结合药敏试验数据合理选择抗生素搭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化脓性骨髓炎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临床上,化脓性颌骨骨髓是口腔颌面部比较常见的疾病,传统治疗方案为抗及手术摘除死骨,其治疗周期长,花费较大,还可能会出现软组织和骨组织的缺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上应及早解决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膜诱导技术在骨髓治疗过程中围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某医院当中一年度的17名骨髓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病人13名,女性病人4名,年龄在19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9岁左右,在I期进行清创之后,骨缺损的平均程度为6.7厘米左右,以骨缺损填充抗生素骨水泥诱导生物膜形成,II期通过应用模内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方法。17名病人术后24-32个月进行随访,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果:4-6个月内,骨折愈合良好。1例患者在手术后感染复发,1例患者出现了外固定器近端的钉道感染。2例发生功能异常,1例发生内翻性,1例发生踝关节僵硬,1例发生金属性排异。膜诱导技术对骨髓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大段骨折的修复和重建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治疗时,要注意防止肢体功能的并发症。

  • 标签: 骨髓炎 胫骨骨折 膜诱导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骨髓患儿脓液中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住院的急性化脓性骨髓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儿的骨膜下脓液或骨髓液培养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均采用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结果(1)共纳入104例患儿,60例(57.7%)为男性。65例(62.5%)患儿中分离出病原菌6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51.0%)、大肠埃希菌3株(2.9%)、铜绿假单胞菌2株(1.9%)、肺炎链球菌2株(1.9%)、人苍白杆菌2株(1.9%)和其他细菌4株(3.8%)。39例(37.5%)脓液未培养到致病菌。⑵在病原菌阳性的患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1.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3.4%。金葡菌阳性患儿年龄明显大于非金葡菌感染者(P=0.028),体重明显高于非金葡菌阳性者(P=0.040),且金葡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骨髓具有更高的C-反应蛋白水平(P=0.038)。⑶5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显示100%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且仅56.6%的菌株对苯唑西林敏感。菌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3%、30.2%、67.9%、69.8%。菌株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为90.2%。所有的菌株对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利福平、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69.8%菌株为耐三种及三种以上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儿童急性化脓性骨髓最常见的病原菌,其对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提示临床上经验性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骨髓患儿时,传统药物苯唑西林、克林霉素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另外尚有39例(37.5%)脓液培养未检测到病原菌,其病原学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儿童 骨髓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
  • 简介:【摘 要】目的四肢长骨骨髓引起疾病的复杂性,因此在次方面的治疗没有较好的成功案例,最近几年膜诱导技术在骨髓的医治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被广泛的适用。我院在四肢长骨骨髓患者中适用膜诱导技术,本文此来进行探讨,研究膜诱导技术治疗四肢长骨骨髓的疗效。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的四肢长骨骨髓患者,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和重建骨。结果 5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的感染取得了有效的控制,控制率达到了80%。在复发的感染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再感染的复发一般不是即时性的,通常是发生在植骨后的3-9月;50例患者中36例患者骨愈合,愈合率达到72%,同时愈合的时间有缩短的现象,为6.5月。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骨髓是一种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方案,它在临床治疗中有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其并发症的处理和标准的鉴定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膜诱导技术 四肢长骨 骨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的临床特征、致病菌种类、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住的107例急性血源性骨髓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特征等临床资料,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组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根据随访患儿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7例患儿中男62例、女45例。就诊年龄5.6(1.7,10.0)岁,其中>28日龄至3月龄 5例(4.7%)、>3月龄至5岁 46例(43.0%),>5~12岁 43例(40.2%),>12~18岁 13例(12.1%)。首发症状包括急性发热35例(32.7%)、肢体疼痛24例(22.4%)、发热伴肢体疼痛23例(21.5%)。75例(70.1%)病原菌培养阳性中,化脓性链球菌、肠炎沙门菌及大肠杆菌各1例(1.4%),金黄色葡萄球菌72例(96.0%),其中MSSA组47例、MRSA组22例,仅外院培养阳性且无药敏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MRSA组感染患儿居住农村、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均高于MSSA组[14例(63.6%)比 18例(38.3%),21例(95.5%)比33例(70.2%),χ2=3.87、4.23,均P<0.05]。无并发症组患儿65例,有并发症组患儿42例。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脓毒症19例(17.8%)、化脓性关节17例(15.9%)、静脉血栓12例(11.2%)。有并发症组出现精神改变、食欲减低和(或)乏力、病原培养阳性的患儿比例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高于无并发症组[18例(42.9%)比9例(13.8%)、20例(47.6%)比12例(18.5%)、34例(81.0%)比41例(63.1%)、3.5(2.0,6.0)比2.0(1.0,4.0)d,χ2=11.38、10.35、3.89,Z=2.21,均P<0.05]。预后不良组有合并症、合并局部并发症、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0/15比34.9%(30/86)、7/15比17.4%(15/86)、14/15比61.6%(53/86),χ2=5.39,6.40、4.4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急性期C反应蛋白是并发症(OR=1.01,95%CI 1.01~1.02)和不良预后(OR=1.01,95%CI 1.00~1.0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血源性骨髓首发症状以急性发热、肢体疼痛、发热伴疼痛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精神改变、食欲减退和(或)乏力、病原培养阳性、入院至手术时间长者易发生并发症。患并发症、合并局部并发症、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者预后差。急性期C反应蛋白高是并发症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骨髓炎 预后 儿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髓治疗过程中采取胫骨近端与远端骨搬移治疗的成效。方法:研究对象68例均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接收的慢性胫骨骨髓患者,2021年7月前为a组,予以远端骨搬移治疗,反之为b组,采用近端骨搬移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统计得出,b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a组,P

  • 标签: 胫骨近端 远端 骨搬移治疗 骨髓炎
  • 简介:摘要患儿 男,1月12日龄,因“左前臂肿胀1个月,加重3 d”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骨科,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穿刺,诊断为留置针穿刺部位感染引发新生儿尺骨骨髓,通过手术引流,术后万古霉素强力抗感染,病变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深静脉血栓起病的儿童急性骨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以"发现深静脉血栓"为主诉,急诊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21例急性骨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为(8.5±2.9)岁;中位住院时间为23 d;急诊就诊的中位时间为病程第三天,19例存在发热,均有患侧肢体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骨髓病变部位为股骨14例、胫腓骨6例、肱骨1例。19例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10例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患儿都在外院完成四肢软组织超声和(或)血管超声检查并提示患侧肢体存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所有DVT位置均与急性骨髓感染灶位置相邻。既往均无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免疫制剂史及血栓性疾病史,1例起病前有外伤史。所有患儿在本院急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18.4±3.4)×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升高,CRP(139.9±47.8)mg/L,红细胞沉降率(45.3±16.5) mm/1 h,中位D-二聚体含量为3.7 mg/L。结果所有患儿在急诊即予抗菌药物治疗,抗感染疗程4~8周,11例接受手术治疗。21例均在急诊启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其中2例发现DVT合并肺动脉栓塞后改为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和(或)肝素抗凝疗程为7~28 d,治疗后血栓均有回缩。9例在出院前血栓消失,9例在随访过程中消失,3例末次随访时提示血栓机化。部分患儿出院后随访行血管超声及其他相关影像学检查。结论对以DVT起病的急性骨髓患儿,在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 标签: 骨髓炎 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