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和奠基性工程。针对大多数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私、任性、早恋、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意识差"等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重视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若干"小问题",促进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细微 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心理门诊收治的50例心理障碍青少年为研究组对象,另选取心理健康正常的某中学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父母养育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9个因子评分皆高于对照组,除了躯体化、恐怖、偏执外,其余项目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阳性项目数及SCL-90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青少年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惩罚严厉,母亲的拒绝否认、过度干涉保护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父亲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惩罚严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者在父亲的过分干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父母的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大影响,对其健康的心理发展及人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父母养育方式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影响
  • 简介:摘要:在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青少年的生活娱乐水平与精神娱乐层次也逐步优化。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经过系统的心理学调查研究分析,大多数青少年都存在着偶像崇拜心理,他们通常会将偶像视作一切自身行为的精神寄托,在行动上会或多或少的对偶像进行模仿,良好的偶像行为模仿能使给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影响。偶像崇拜行为也具有群体性,在群体的作用下,部分青少年会出现极端追星的情况,而且会带动其他青少年做出偏激的行为。因此偶像崇拜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偶像崇拜 心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以艾森克个性测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为工具进行一般问卷方法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EPQ中精神质P、神经质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AS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比较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SDS)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质,情绪不稳定,焦虑等个性特征对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有影响,产生拒绝上学的心理可能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包括学习压力,转换学校,寄宿以及独生子女等。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拒绝上学 心理健康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生活条件越来越舒适,青少年在平时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必须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所有困难,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稳步前进。如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就当今社会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 标签: 青少年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创新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并表现于创造性活动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就学校如何重视和开展创新素质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 标签: 青少年 创新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
  • 简介: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这一高科技产物的主要接受者,青少年在分享网络的快捷与便利的同时,网络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分析网络和青少年心理的特点入手,论述了网络可能带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双重影响。

  • 标签: 网络 心理健康 影响 对策
  • 简介:流动青少年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者们的关注。流动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表现为:渴求财富但是实现手段不足、归属结群中盲目的哥们义气、对于家庭和学校的逆反和报复、恐惧和侥幸的耦合、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要加强犯罪心理的预防,以更加有效地解决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

  • 标签: 流动青少年 犯罪心理 心理分析
  • 简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因素调查问卷对1567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提示,单亲家庭子女人际敏感、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着高于双亲家庭子女;家庭有意外事件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家庭无意外事件者;家族有精神疾病者各因子分均高于家族有其它躯体疾病者;而家族有精神疾病和其它躯体疾病者各因子分高于家族无疾病者。表明,社会家族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家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周末上床和起床推迟时间、午睡情况等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调整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和噪声等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95%CI。结果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睡眠不足分别占90.4%、90.1%、98.2%和98.4%,有19.9%的学生不午睡,19.6%的学生周末推迟起床时间≥2 h,35.1%的学生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15.5%的学生每天不固定时间起床。与夜间睡眠时长8~9 h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7~8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睡眠时间>9 h与心理行为问题呈负向关联;小学高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初、高中生夜间睡眠≤6 h者心理行为问题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53(1.85~3.47)、2.41(1.11~5.25),而夜间睡眠>9 h者心理行为问题也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37(1.40~4.01)、5.38(1.79~16.1)。与午睡时间0.5~1 h相比,不午睡及午睡时间<0.5 h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午睡时间1~2 h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推迟起床≥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周末夜间推迟入睡≥2 h,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OR值(95%CI)分别为2.07(1.45~2.97)、1.57(1.09~2.26)、2.66(2.06~3.44)、2.48(1.96~3.15)。结论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不午睡以及睡觉与起床时间不固定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正向关联,但夜间睡眠长也是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的社会时差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小学低年级学生周末入睡推迟0.5 h即与不良心理行为增加有关联。

  • 标签: 睡眠 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研究表明,对于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而言,决定其运动成绩的四项基本素质是体能、技能、战术、心理,体能、技能、战术三项素质通过长期训练、不断积累就能达到一定高度,是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基础条件,在比赛中可变性不大;而心理素质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容易发生变化,在比赛中的表现存在很大变数,对比赛成绩有很大影响。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训练尤其重要。

  • 标签: 心理训练 策略
  • 简介:21世纪的青少年的生存和生活越来越紧密地与网络联系在一起,作为我国网民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无不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网络就如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认识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种种负面影响,将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 标签: 网络 青少年 心理发展 负面影响
  • 简介: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4063名青少年人际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我国青少年人际素质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2)青少年在整体人际素质及人际交往、人际调控、人际知觉等各维度上的年级变化呈现一定差异,整体人际素质与人际交往、人际调控维度得分随年级增长呈现下降趋势,人际知觉维度得分随年级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 标签: 青少年 人际心理健康素质 年级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住院网瘾青少年心理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7年1月份-10月份收治的住院网瘾青少年患者78例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分变化情况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护理前比较有差异,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4%(36/38),较比对照组84.21%(32/38)的满意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网瘾青少年由于年龄等情况,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心理焦虑严重,抵触治疗,对治疗效果等有一定的影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住院网瘾 青少年 心理影响
  • 简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有关因素问卷封15778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农村生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及县城生长者;幼年由父母抚养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由亲友抚养者;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家庭经济收入较高者。因此。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 标签: 青少年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关系分析 生长环境 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经济收入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加快,青少年正面临复杂的文化环境,加上伴随着年龄特征的自我适应压力、学业压力及人际关系压力等,容易产生心理危机。本文在分析危机融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当前危机干预的发展现状。最终从危机干预和危机干预活动内容两方面提出危机干预融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路径。

  • 标签: 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 突发危机事件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