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逆反心理是现代中学生成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现代教育应积极应对的新课题,教师的师德素养、知识能力、教育艺术水平在此类学生的转化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学生逆反心理是由很多种原因造成的。作为老师,要积极引导,巧妙应对。

  • 标签: 逆反心理 教育 转化 健康成长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教育对象由于主客观原因,对教育内容或教育主体表现出来的对立情绪、消极态度或抗拒行为。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育内容简单重复、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育者人格魅力缺失等原因。要有效规避逆反心理,必须坚持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凸显内容的丰富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凸显方法的丰富性;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相结合,凸显教育者良好的角色形象;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凸显教育的感染力。

  • 标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逆反心理
  • 简介:摘要逆反心理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这种心理有其独特的诱因、发生机制、心理特征,一旦产生就会极大地妨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本文深入分析了逆反心理的多样表现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克服高中生的逆反心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 标签: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为,青年人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较快,并能产生兴趣,对一些新异的学说好奇关心。

  • 标签: 网络 青少年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站儿保科2015年7月-2016年10月诊治的肥胖儿童60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我站儿保科门诊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严格测量两组儿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脂等方面状况,再对所有受检对象的自尊水平与社会焦虑水平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儿童经严格检查评估后,观察组儿童不自信与社交焦虑、不自信合并焦虑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女性儿童不自信与社交焦虑、不自信合并焦虑的情况高于男性儿童;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童极易出现心理疾病,要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尽早纠正患儿的心理疾病,确保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让他们都快乐的成长。

  • 标签: 肥胖 儿童及青少年 自尊水平 社会焦虑水平
  • 简介: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5个年龄组的大量样本进行统计抽样,分析得出,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年龄差异越大,心理健康程度相差越大;选取差异性较为显著的年龄阶段作为样本,得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生命健康的程度以及生活的态度。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SPSS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矛盾的日益增多,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高,青少年激情犯罪是当前社会中比较突出的一类犯罪。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少年激情犯罪心理的成因、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青少年激情犯罪心理的预防对策。

  • 标签: 青少年 激情犯罪 心理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不断增多,影响了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和自身的成长进步。文章主要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诱因及特点,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心理诱因 特点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心理门诊收治的50例心理障碍青少年为研究组对象,另选取心理健康正常的某中学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父母养育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9个因子评分皆高于对照组,除了躯体化、恐怖、偏执外,其余项目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阳性项目数及SCL-90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青少年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惩罚严厉,母亲的拒绝否认、过度干涉保护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父亲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惩罚严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者在父亲的过分干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父母的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大影响,对其健康的心理发展及人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父母养育方式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厌学与个人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应对方式问卷(CSQ)对86例厌学青少年及84例非厌学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厌学组在极高目标和标准、害怕失败、过度计划和控制、过度谨慎和仔细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解决问题、求助这些积极应对方式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自责、逃避这些消极应对方式因子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厌学青少年有消极完美主义的人格基础,面对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逃避和自责,较少应用积极(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

  • 标签: 厌学 青少年 性格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青少年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次肿瘤组调查病例来源于我院肿瘤科2014年6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40例青少年肿瘤患者,另选取身体正常的某中学40名学生为常规组对象,对两组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肿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9个分量表的因子评分皆高于常规组,差异较大,且P<0.05,此外,肿瘤组患者的SCL-90总分(134.71±40.42)分比常规组(129.93±38.71)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及时对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其心理状态,增加其治疗配合度,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青少年 肿瘤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2015年11月22日,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委会(以下简称心咨委)学术年会“爱在路上——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实务技巧”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举行。“青少年心理服务的发展与趋势”研讨会是年会重要活动之一。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解放军驻沪部队汪新亮、虹口区教育局未成年人办公室主任陈再跃、《青年学报》主编刘宏森、乐事社工师事务所吴亦君,

  • 标签: 心理服务 青少年 研讨会综述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心理健康辅导 学术年会
  • 简介:健康人格是个体优秀人格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心理健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影响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环境四个方面。对于青少年而言,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环境,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加强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进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人格健全。

  • 标签: 健康人格 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腔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关注.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对人们进行宣传、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以达到建立增强青少年口腔保健医师的目的.而青少年口腔健康教育的发展、一些常见和严重口腔疾病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口腔健康 青少年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