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脑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伤病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整理。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以摩托车交通伤居多,多发生时间在1~3月份,其中手术治疗33例(占33.3%),非手术治疗67例(占67.0%);总死亡13例(占13.0%),其中手术治疗死亡8例(占61.5%),与GCS评分较低有关。结论颅脑交通伤患者病情重、致死率高,对于GCS评分较低患者,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颅脑交通伤 特点 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针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选取本院 收治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共计 160 例,根据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区分护理干预后,对照两组患者的躁动率以及护理满意情况,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意义与效果。 结果 通过研究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 P < 0.05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后的躁动率,观察组躁动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针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躁动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护患矛盾关系,促进双方和谐,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满足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康复需求。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颅脑外伤手术患者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qualityimprovenment,CQI)的质量管理方法在手术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手术室自2016年1月~12月制定与实施质量改进方案,通过培训、监督等措施实施质量管理。观察实施前后的相关问题。结果CQI实施后的2017年1月~12月用物准备、术中配合、医生满意率均上升,杜绝了漏收费。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颅脑损伤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配合能力,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诊手术 手术室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节阻滞对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均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并根据疼痛部位选择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阻滞。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经t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节阻滞治疗颅脑手术后颈源性头痛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颅脑手术 颈源性头痛 神经节阻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3年7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共20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手术中不予以控制性降压干预,观察组手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比较2组患者的输液量、出血量、异体输血量、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液量、出血量、异体输血量、CVP及MA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控制性降压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输液量、出血量及异体输血量,稳定CVP及MA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肿瘤 控制性降压 中心静脉压 平均动脉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特点。方法60例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亚低温条件下手术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前水肿体积为(91.46±7.47)cm~3、颅内压为(26.3±7.5)mmHg(1mmHg=0.133kPa),治疗后水肿体积为(72.16±6.42)cm~3、颅内压为(19.4±3.2)mmHg;对照组治疗前水肿体积为(91.07±7.95)cm~3,颅内压为(25.9±5.3)mmHg,治疗后水肿体积为(88.92±8.23)cm~3、颅内压为(24.3±2.6)mmHg;治疗后研究组水肿体积和颅内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亚低温条件下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水肿体积以及颅内压等指标,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手术 继发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颅脑损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脑外科住院的72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使其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提高其成活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干预中,PICC置管以及优质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8例颅脑手术患者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模式置管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接受PICC置管与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参照组,留置时间短于参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患者中,PICC置管与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颅脑手术 优质护理 不良反应 CVC置管
  • 简介:目的探索、研究锁孔(微骨孔)技术治疗颅脑深部肿瘤和动脉瘤,回顾性总结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治疗517例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39例颅内深部肿瘤,包括脑桥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经锁孔(微骨孔)技术切除,以及在导航指引下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517例手术中死亡2例(占0.4%),在439例颅脑肿瘤中全切肿瘤396例(占90.2%),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切除21例。结论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颅内肿瘤 颅内动脉瘤 锁孔技术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导致急性脑疝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5例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护理办法。结果本组患者抢救成功50例,占到76.9%,36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占到55.4%,1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4%。结论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并且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性脑疝 手术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手术后恢复期间的心理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2.32±0.91)分<(4.15±1.42)分、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41.12±3.64)分<(52.37±4.45)分以及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40.85±2.52)分<(51.76±3.75)分相对更低(P<0.05),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4.12%>79.41%)相对更高(P<0.05)。结论颅脑肿瘤患者手术后恢复期间的心理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使其快速、良好的恢复健康。

  • 标签: 颅脑肿瘤 心理康复护理 预后
  • 简介:目的总结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的经验,分析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IV型和Axon公司的EpochXP型监测仪,共对661例手术患者进行了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其中听神经瘤220例,颈动脉狭窄237例(249侧),颅内动脉瘤64例,脑干肿瘤21例,其他桥小脑病变47例,垂体瘤4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12例,侵犯海绵窦肿瘤15例。结果通过诱发肌电图、EEG、SEP、ABR、F-VEP及MEP的监测,可以准确判断颅神经的位置或脑实质的功能状态,颅神经的监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颅神经的损伤,长束功能监测可以提供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如脑供血的情况、功能区脑灌注状态。结论术中神经功能的监测,对神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使用得当可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应该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规工作。

  • 标签: 术中监测 诱发肌电图 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进入我院治疗的5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患者都顺利通过了手术,术后回访6~12个月;采用GOS评判预后20例(37.04%)良好、12例(22.22%)中残、9例(16.67%)重残、3例(5.56%)植物生存、10例(占18.52%)死亡。良好率为59.26%,死亡率为18.52%。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不仅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还能提高存活率、减少死亡率,治疗意义相当大。

  • 标签: 重症 颅脑外伤 开颅手术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时间阶段内诊治的3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均实施大骨瓣开颅手术,并利用格拉斯哥GCS昏迷指数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状况,统计患者治疗效果,并记录患者开颅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经过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后,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提高至12.56±3.18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73±1.54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11.7583,P=0.0000);术后追踪随访12个月,其中9例(24.32%)病患恢复良好,10例(27.03%)为中度残疾,9例(24.32%)属于重度残疾,6例(16.22%)保持植物状态,3例(8.11%)患者死亡;在手术治疗期间3例患者伴有脑积水症状,2例并发脑脊液外漏,1例并发脑膨出,并发症率为16.22%。结论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率低,减少死亡风险,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开颅手术 重症 颅脑外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9年4月~2012年10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实施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对手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患者GCS为(5.42±1.44)分,治疗后为(12.57±3.75)分,治疗前后G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存活率达90.0%(54/60);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7例,脑脊液外漏4例,脑膨出3例,其他并发症1例。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治疗重症颅脑外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开颅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对冲伤与冲击伤再手术的原因和预见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脑对冲伤与冲击伤再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8例采用GOS评定,随访6个月~2年,良好5例,轻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颅脑外伤同时具备减速性损伤,冲击伤侧的颅骨骨折,时间短,对冲伤侧的硬膜下血肿宽度大于10cm,意识昏迷时再手术可能性大。

  • 标签: 脑外伤 对冲伤 冲击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之后的ICU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9~2020年我院颅脑外伤患者共计80例,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对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采用综合护理方式的路脑外伤患者在满意度、疾病恢复上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通过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对重型路脑外伤患者在ICU进行术后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型路脑外伤 ICU护理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