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狼疮肾炎(LN)是继发性肾脏病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病因之一.根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肾穿刺病理活检资料,LN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81%,其病理改变以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肾小球、肾小管、血管及间质的损害为特征,而炎症和免疫异常参与肾病的发展.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霉酚酸酯 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剂
  • 简介: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成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及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在香港、台湾及上海等地区,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经超过膀胱癌成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标签: 转移性前列腺癌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 治疗 男性肿瘤 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 简介:狼疮肾炎(LN)是系统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为了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应用霉酚酸酯(MMF)治疗LN患者30例,并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的25例患者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霉酚酸酯 狼疮性肾炎 TNF-Α
  • 简介: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不同,分为特发性膜肾病和继发性膜肾病[1]。陈老师多年来致力于膜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尤其在运用黑料豆丸和清热膜肾颗粒治疗特发性膜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2]。我们跟随陈以平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有幸从导师侍诊3年,现将陈老师治疗继发性膜肾病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继发性 陈以平 治疗 病经 临床特点
  • 简介:过敏紫癜,也称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以首次描述过敏紫癜出现肾脏损害表现的德国学者Schonlein和其学生Henoch的名字而命名。Osier1895年肯定了肾脏表现在过敏紫癜的重要。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是本病受累的主要器官。1994年系统脉管炎命名国际商讨会议上把它定义为:一种由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小血管炎,累及皮肤、胃肠道、肾小球,并伴有相关的关节炎或关节痛。

  • 标签: 过敏紫癜性肾炎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 免疫复合物沉积 肾脏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结痂膀胱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例结痂膀胱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等,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男,62岁,输尿管结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经实验室、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诊断考虑为结痂膀胱炎,行钬激光碎石+膀胱病损等离子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结痂膀胱炎较为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依靠影像学联合膀胱镜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治疗上包括抗感染、酸化尿液和病灶刮除等对症治疗,本研究采用的经尿道膀胱钬激光碎石+膀胱病损黏膜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庆大霉素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明显,对于结痂膀胱炎患者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

  • 标签: 结痂性膀胱炎 钬激光碎石 等离子电切术 膀胱灌注
  • 简介: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委员会2011年制定出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实践指南[1],其目的是为已确诊为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提供全面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治疗指导和建议,协助肾科医生改善治疗,但指南中不包括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或预防,重点在于儿童和成人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中较常见的形式。本指南的制定遵循证据的审查和评价,

  • 标签: 临床实践指南 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小球肾炎 解读 肾小球疾病 疾病预后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尿频、尿痛10d伴血尿5d入院,否认腰部外伤史。查体:膀胱区稍隆起,轻压痛,叩诊呈浊音。B超提示:膀胱底可见5cm×5cm异常回声。CT扫描提示:膀胱内血凝块、膀胱底前壁5cm×5cm软组织影。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镜检、膀胱肿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镜下见膀胱内有大量血凝块,约1000mL,吸尽血凝块,见膀胱底、顶交界处有一直径约5cm左右新生物,表面黏膜充血水肿,局部溃烂出血,

  • 标签: 膀胱 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根治肾切除术是肾癌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于肾周筋膜外游离并切除肾脏及肾周脂肪、同侧肾上腺及区域淋巴结。其切除范围随着人们对肾癌的认识改变而变化。从单纯的肾切除术到经典的根治肾切除术,肾癌的预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近30年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进步和普及使得肾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在行根治肾切除术时,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可不再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并保留同侧肾上腺,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术后生存效果。

  • 标签: 肾癌 根治性切除术 肾上腺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囊肾癌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9例囊肾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囊肾癌,随访3~6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综合运用B超、CT等各种检查,可以提高囊肾癌的术前诊断率,但仍有一定的误诊率,术中再行快速冷冻切片及术后细致的常规病理切片可更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行肾癌根治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囊肾癌的预后较好。

  • 标签: 肾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方面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选取生后3~4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处理组(IRI+DMOG组),每组6只。Sham组右侧肾脏切除,仅游离左侧肾动脉,但不钳夹;IRI组右侧肾切除,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45min,之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肾脏血流(术前24h给予DMOG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IRI+DMOG组IRI术前24h给予腹腔内注射DMOG40mg/kg(用生理盐水溶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的HIF-1α和NGAL蛋白表达水平,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Hmox-1和NGAL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的肾功能(BUN、Scr、CystatinC)、评价各组肾脏的形态学改变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TUNEL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对各组结果的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DMOG处理后的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GAL和HIF-1α的表达上调;并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结论:在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GAL可能受HIF-1α调控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6例(1990年3月至2005年12月)闭合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行B超、CT、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urography,IVU)检查分别是80例(93%)、32例(37.2%)和8例(9.3%);保守治疗65例(75.5%),手术治疗21例(24.5%),其中保肾手术16例(76.2%);治愈83例(96.5%),死亡3例(3.5%)。结论B超和CT检查可诊断并评估肾损伤程度,有利于制订合理保肾治疗方案。

  • 标签: 闭合性肾损伤 诊断 保肾治疗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及人口流动的增加,HIV感染者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疾病的多样和隐蔽,以及医生对疾病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导致对该疾病的漏诊和误诊。现报告1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 标签: HIV感染者 文献复习 狼疮性肾炎 人口流动 重视程度 认识水平
  • 简介:BPH术后膀胱无抑制收缩或膀胱痉挛较为常见,是诱发BPH术后出血或其它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处理好术后膀胱无抑制收缩至关重要.硬膜外自控镇痛法(PCEA)是一种新型止痛方法,我们对1998年2月至2000年10月间BPH术后120例患者作PCEA法治疗,在预防膀胱无抑制收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PCEA BPH术 膀胱无抑制性收缩 硬膜外自控镇痛法 术后并发症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尿频伴便柱变细1年余"于2010年9月入院。既往于13年前因右肾良性肿物行右肾切除术。查体:肛门指检于膝胸位1~4点处触及直肠黏膜向中间压迫,边界欠清楚,黏膜光滑,无明显触压痛,前列腺无明显增大,表面光滑无结节,质地中等,中央沟存在,退出指套无沾血。余查体未及明显异常。

  • 标签: 输尿管 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紫癜肾炎(henoch-sch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1987年2月-2011年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HSPN儿童515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治疗转归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55.5%),孤立血尿型次之(26.0%);病理分级以Ⅱ级最多(64.9%),Ⅲ级次之(31.1%)。孤立血尿型、孤立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近乎均为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的病理分级均为Ⅱ级和Ⅲ级;而肾病综合征型、急进肾炎型、慢性肾炎型均为Ⅲ级和(或)Ⅲ级以上。不同临床分型其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呈正相关(r=0.557,P〈0.01),临床分型越重,病理分级亦越重。临床分型与免疫复合物IgA、IgG、IgM和C3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341,P〈0.01;r=0.526,P〈0.01),临床分型越重,免疫复合物沉积越明显。不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其治疗转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564,P〈0.01;r=0.699,P〈0.01),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治疗转归越差。结论:儿童HSPN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与治疗转归彼此密切相关。尽早明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临床 肾脏病理学 治疗转归 儿童
  • 简介:目的:加深对系统红斑狼疮(SLE)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0例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临床特点及初诊误诊原因.结果:SLE形式多样,急缓轻重不一,非典型病例多见.30例中初诊误诊为急性肾炎1例,急进肾炎2例,慢性肾炎4例,肾病综合征(NS)8例,隐匿肾炎1例,风湿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各2例,结核胸膜炎、溶血性贫血、急性白血病、乙肝相关肾炎、甲状腺炎、偏头痛各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详询病史,仔细体检,科学地进行临床思维.对NS、血小板减少紫癜、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难以解释的神经精神症状、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等,要注意排除本病.对可疑病例应及时作免疫学等有关检查.对未达诊断标准的轻症、非典型患者,应密切观察,定期复查.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误诊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