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上胰腺癌诊断中 18F-FDG PET-CT显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 2017年 8月 -2019年 10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 60例胰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均采取 18F-FDG PET-CT显像方法,诊断标准以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胰腺癌诊断过程中 18F-FDG PET-CT显像方法应用的敏感度、准确度和特异度进行观察。结果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可以发现,在胰腺癌早期诊断过程中 18F-FDG PET-CT显像方法在敏感性和准确性方面明显更高,而且对于病灶较小肿瘤在检出率和检测准确率方面相对较高。

  • 标签: 胰腺癌 18F-FDG PET-CT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检查在局灶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病理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并在检查结束10日内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计算(18)F-FDGPET/CT诊断宫颈原发部位肿瘤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18)F-FDGPET/CT检查诊断的宫颈原发部位肿瘤的敏感度为79.25%,特异度为86.79%,准确度为84.9%;以病人为单位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85.71%,特异度为97.87%;以淋巴结为单位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84.61%,特异度为99.00%。结论:PET/CT显像对宫颈癌诊断,分期诊断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宫颈癌 18F-FDG PET/CT 诊断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ET/CT检查过程中应用(18)F-FDG对医务人员所产生的辐射情况。方法选取以往在我院就诊的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射检查;观察组应用(18)F-FDG进行PET/CT检查。对比两组医务人员所产生受到的辐射剂量、出现放射性检查工作风险事件的例数、患者对临床检查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所产生受到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有1例出现放射性检查工作风险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显著(P<0.05);患者对临床检查的满意度为95.1%,高于对照组的80.5%,差异显著(P<0.05)。结论PET/CT检查过程中应用(18)F-FDG,可以有效减少对相关医务人员所产生的辐射,降低发射性检查工作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PET CT (18)F-FDG 医务人员 辐射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5例皮肌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3.33%(15/45),平均年龄为58.33岁,男∶女为2.1∶1。18F-FDGPET/CT发现恶性肿瘤的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13.33%、86.67%、0、91.11%、78.95%、100%。肌肉/皮肤18F-FDG弥漫性代谢异常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6.84%(7/19),肌肉/皮肤18F-FDG局部异常代谢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57%(2/7),肌肉/皮肤18F-FDG代谢无异常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1.58%(6/19)。三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5%(3/20),无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48%(12/25)。两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是否伴有肌肉/皮肤代谢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关,对年龄较大且无间质性肺病的男性皮肌炎患者,18F-FDGPET/CT对于肿瘤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皮肌炎 肿瘤筛查 18F-FDG 间质性肺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 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在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和胃镜检查的 3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 20例胃癌患者,比较 18F-FDG PET-CT和胃镜两种方式的诊断符合率以及 18F-FDG PET-CT和手术病理 TNM分期。结果: 18F-FDG PET-CT 诊断符合率为 85%,胃镜诊断符合率为 90%,两种方式诊断无明显差异( P>0.05); PET-CT T期总体检测符合率为 80%, N期的灵敏度为 73.33%,特异性为 80%, M期的的灵敏度为 85.71%。结论: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 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高,意义重大,属于非侵入性恶性肿瘤检测技术,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能有效辅助胃癌制定手术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18F-FDG PET-CT 胃癌诊断分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40岁。2018年3月20日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临床分期T4N1M1a期。初始PSA 47.99 ng/ml。初次68Ga-PSMA PET/CT检查示前列腺双侧外周带、右侧尖部多个结节病变;腰2~5椎体水平腹主动脉走行区、分叉区和双侧髂动脉走行区多个淋巴结核素异常摄取,考虑转移。患者接受药物去势+抗雄治疗+术前系统化疗(多西他赛)6个周期,6个月后PSA降至0.225 ng/ml。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减瘤性切除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维持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监测PSA缓慢上升。术后10个月对盆腔延伸野及前列腺瘤床区、盆腹腔可见肿大淋巴结行挽救性放疗,PSA维持稳定。放疗7个月后PSA升高,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方案更换为曲普瑞林+阿比特龙,PSA有效。颈部出现新发淋巴结转移灶行局部放疗。68Ga-PSMA PET/CT为患者的精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评估及远处转移病灶定位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全程管理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多学科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前基线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对其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的孤立性NSCLC患者300例[男189例、女111例,年龄(62.3±9.0)岁];采用R语言将300例患者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10例,验证组90例。采用LIFEx软件包提取300例患者NSCLC原发灶的PETCT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组中以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结合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预测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两者结合的复杂预测模型,计算每例患者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临床得分及复杂得分。在验证组中验证训练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各模型预测NSCLC患者预后效能,并基于最佳预测模型开发可视化列线图。结果在训练组中,影像组学模型预测NSCLC患者OS、PFS的C-index分别为0.762和0.724,临床模型对应指标分别为0.834和0.780,复杂模型对应指标分别为0.842和0.787。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ad-score和复杂得分均是影响OS[风险比(HR)值:1.804、9.996,95% CI:1.023~3.184、4.582~21.808,均P<0.05]和PFS(HR值:1.771、5.627,95% CI:1.138~2.756、3.429~9.234,均P<0.05)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治疗前18F-FDG PET/CT影像组学能够预测NSCLC患者OS和PFS;基于影像组学与临床模型结合的复杂模型预测NSCLC患者预后效能较高,由此得到的列线图对于辅助临床决策简单便捷。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micro-PET/CT对活体大鼠脑出血(ICH)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3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其中28只在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注射0.125 U/μL胶原酶Ⅳ构建大鼠ICH模型(ICH模型组),其余4只以0.9%生理盐水代替胶原酶Ⅳ构建假模型(假手术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ICH模型组大鼠按脑出血后的时间分为7个组:6、24、48 h和3、5、7、14 d,每组4只。假手术组和7个ICH模型组均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18F-FDG micro-PET/CT显像,18F-FDG micro-PET/CT勾画感兴趣区(ROI)法和多田公式分别计算ICH模型组各时间点的脑血肿体积。大鼠显像后取脑,观察脑内血肿情况。同一时间点2种方法得出的脑血肿体积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并将2种方法得出的脑血肿体积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为0分;18F-FDG micro-PET/CT显像结果显示大鼠大脑18F-FDG分布均匀。ICH模型组大鼠在出血后6、24、48 h和3、5、7、14 d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分别为(2.21±0.30)、(3.51±0.66)、(2.83±0.20)、(2.12±0.50)、(1.44±0.37)、(1.02±0.25)、(0.51±0.12)分;18F-FDG micro-PET/CT显像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点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均见18F-FDG摄取减低或缺损;18F-FDG micro-PET/CT勾画ROI法测得的脑血肿体积分别为(24.05±3.00)、(27.19±1.25)、(25.58±1.57)、(21.94±0.98)、(19.88±1.53)、(18.35±2.11)、(16.29±1.53) mm3;多田公式计算的脑血肿体积分别为(23.17± 1.93)、(26.09±1.35)、(24.64±1.95)、(21.31±1.32)、(19.07±1.64)、(17.29±1.38)、(15.63±1.98) mm3。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ICH模型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的脑血肿体积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3.06,均P>0.05)。2种方法所得的脑血肿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01)。ICH模型组大鼠解剖后,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均可见不规则血肿形成,与18F-FDG micro-PET/CT显示的放射性稀疏及缺损区相对应。结论18F-FDG micro-PET/CT能准确显示ICH后血肿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其可以作为活体验证大鼠ICH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的新型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大鼠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早期诊断淋巴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TACT)的价值及分析不同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淋巴瘤患者,患者接受淋巴瘤标准化疗方案治疗。通过视觉法及半定量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治疗前后心肌摄取18F-FDG情况,计算治疗后与治疗前SUVmax-心差值(ΔSUVmax-心)、%ΔSUVmax-心,以及治疗后SUVmax-心/SUVmax-纵隔比值、SUVmax-心/SUVmax-肝比值及SUVmax-心/SUVmax-本底(左侧臀肌)比值。以心电图(ECG)出现异常(早期TACT)为终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影像不同评估标准的最佳阈值,分析诊断效能。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274例入组淋巴瘤患者的男女比为1.85∶1,中位年龄36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占78.1%(214/274)。治疗后,55.1%(151/274)的患者心肌为高摄取(高于肝摄取),20.4%(56/274)为中度摄取(介于心血池摄取与肝摄取之间),24.5%(67/274)为等摄取(低于心血池摄取)。ECG(+)组(n=71)与ECG(-)组(n=203)心肌摄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Vmax分别为7.77±4.06和5.91±3.04(t=4.045,P<0.01)]。ROC曲线示,治疗后SUVmax-心、ΔSUVmax-心、%ΔSUVmax-心及治疗后SUVmax-心/SUVmax-纵隔比值、SUVmax-心/SUVmax-肝比值及SUVmax-心/SUVmax-本底比值诊断早期TACT的最佳阈值为9.4、4.8、1.4、5.0、2.3及7.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3、0.637、0.612、0.655、0.649和0.650。其中治疗后SUVmax-心/SUVmax-本底比值预测早期TAC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40.85%(29/71)、82.76%(168/203)、45.31%(29/64)、80.00%(168/210)及71.90%(197/274)。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早期诊断淋巴瘤TACT,若以治疗后SUVmax-心/SUVmax-本底比值7.0为阈值,18F-FDG PET/CT对早期TACT预测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达到80%。

  • 标签: 心脏毒性 淋巴瘤 药物疗法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CT显像在不同危险度分层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价值,以及相较于传统影像对转移灶的检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68Ga-PSMA-11 PET/CT显像的60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4~88岁,中位年龄69岁)的临床及影像数据。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原发灶SUVmax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评分(GS)的相关性。根据D′Amico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类方法对患者进行分层(PSA>20 μg/L与≤20 μg/L,GS>7分与≤7分),用χ2检验评估PET/CT对不同分层患者转移灶的检出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病灶SUVmax的差异。根据PSA和GS将患者分为不同风险组(均小于分层界值为低风险,均大于界值为高风险,余为中风险),对比传统影像学方法(骨显像、CT或MRI),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价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以及对患者分期的改变情况。结果68Ga-PSMA-11在60例患者原发灶中呈不同程度的高摄取,SUVmax与GS、PSA呈正相关(rs值:0.42、0.38,P值:0.001、0.002)。68Ga-PSMA-11 PET/CT对PSA>20 μg/L组淋巴结及骨转移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1/18和13/18,高于PSA≤20 μg/L组的28.57%(12/42)和35.71%(15/42)(χ2值:6.56、7.56,P值:0.010、0.006),但病灶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1.04、-0.96;P值:0.299、0.337);在GS>7分组与GS≤7分组中,上述2类病灶的检出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4.05%(20/37)与13.04%(3/23),59.46%(22/37)与26.09%(6/23); χ2值:10.09、8.19;P值:0.001、0.004],骨转移灶的SUVmax存在差异(z=-2.02,P=0.044)。在高风险组,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16/17与10/17;P=0.039),改变了25.0%(15/60)的患者的分期。结论PSA和GS影响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率;在危险度分层为高风险时,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率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当患者PSA>20 μg/L且GS>7分时,推荐行68Ga-PSMA-11 PET/CT显像进行准确分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同位素标记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68Ga-Pentixafor(趋化因子受体4常用核素配体显像剂)PET/CT对醛固酮产生腺瘤(APA)和肾上腺无功能腺瘤(NFA)的鉴别价值,并探究其与临床指标及术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68Ga-Pentixafor PET/CT核素显像检查的73例APA和12例NFA患者,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视觉分析及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APA和NFA的鉴别价值。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及χ2检验分析APA病灶SUVmax的相关因素以及核素显像结果对病灶切除术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68Ga-Pentixafor PET/CT视觉分析显示,73例APA患者中64例肾上腺病灶显像阳性(敏感度为87.7%);12例NFA患者肾上腺病灶显像均阴性(特异度为100%)。SUVmax鉴别APA与NF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P<0.001)。SUVmax切点值为6.23时,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80.8%,特异度为100%。SUVmax与APA病灶大小(r=0.598)及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r=0.313)呈正相关,与血钾水平(r=-0.286)、肾素活性(r=-0.240)及诊断年龄(r=-0.273)呈负相关(均P<0.05)。进行肾上腺病灶切除手术并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者中,68Ga-Pentixafor PET/CT显像阳性患者的临床完全缓解比例高于显像阴性患者(24/39比0/4,P=0.031)。结论68Ga-Pentixafor PET/CT对鉴别肾上腺APA和NFA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其SUVmax与患者起病年龄、病灶大小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相关,且对术后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醛固酮合成酶 放射性核素显像 醛固酮产生腺瘤 趋化因子受体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前列腺癌筛查门诊中引入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的临床价值,分析我院筛查门诊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穿刺活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筛查门诊参加前列腺癌筛查人群的资料。采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筛查指标,对PSA≥4ng/ml者先行mpMRI检查寻找可疑病灶,阳性者再进一步行68Ga-PSMA PET/CT检查确定病灶,勾画穿刺靶点,在超声引导下行系统+靶向穿刺。记录筛查人群的年龄、PSA分布、穿刺检出率,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等特征。结果筛查共纳入1 079例,年龄(63.9±9.9)岁(40~92岁),其中PSA≥4ng/ml者249例(249/1 079,23.1%)。249例中,87例(87/249,34.9%)接受mpMRI检查,34例(34/249,13.7%)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此34例mpMRI有可疑病灶者均进一步行68Ga-PSMA PET/CT扫描,11例(11/249,4.4%)PSMA核素异常摄取。共有32例(12例仅PSA异常,20例影像学阳性)患者最终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11例,阳性检出率为34.4%(11/32),占筛查人群的1.0%(11/1 079)。其中20例影像学阳性(9例仅mpMRI阳性,11例mpMRI、68Ga-PSMA PET/CT均阳性)患者进行系统+靶向融合穿刺活检,检出前列腺癌阳性率45%(9/20)。12例仅PSA异常者接受常规系统穿刺活检,阳性检出率为16.7%(2/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中,Gleason评分<7分3例(27.3%),≥7分8例(72.7%);局限性前列腺癌(≤T2期)5例(45.4%),局部进展期(T3~T4期)前列腺癌2例(18.2%);转移性前列腺癌4例(36.4%),其中3例全身多发骨转移,1例骨转移伴远处淋巴结转移。11例确诊患者中10例(90.9%)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在7例局限性和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中,高危5例(71.4%)。结论前列腺癌筛查中,如在常规mpMRI基础上引入68Ga-PSMA PET/CT检查,可以提高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合靶向穿刺可以早期发现肿瘤病灶,提高前列腺癌的筛查效率。本研究筛查门诊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达1.0%,在确诊病例中,高危患者和转移性患者比例较高。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筛查 前列腺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幕上肿瘤所致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发生机制及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86例幕上占位患者,观察并记录幕上病灶位置、数量、大小、SUVmax值、CT值、与基底节关系、是否伴发水肿等情况及小脑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比较CCD患者与非CCD患者间显像差异,分析幕上病灶SUVmax、最大径与小脑AI相关性。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CCD患者14例,非CCD患者72例,CCD发生率16.3%;CCD患者与非CCD患者原发灶是否累及基底节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7,P=0.006);CCD患者小脑AI[(0.27±0.09),(0.05±0.02),t=6.847,P=0.003]、原发灶最大径[(3.98±1.09)cm,(2.36±1.61)cm,t=2.011,P=0.040]均大于非CCD患者。CCD患者小脑AI与原发灶最大径存在显著正相关(r=0.375,P=0.028)。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辅助诊断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幕上肿瘤原发灶累及基底节区更易导致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原发灶大小与小脑AI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幕上肿瘤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脱氧葡萄糖
  • 作者: 张福全 洪正善 张建岗 卢艳 盛尹祥子 章青 尤丹 宋少莉 蒋国梁 孙筠 周荣 程竞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20 dz2261000)、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医学科,上海 201315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成都 610065,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20 dz2261000)、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放射治疗科,上海 201315,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20 dz2261000)、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医学科,上海 201315,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目的精确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质子放疗患者自由呼吸对质子束流末端截止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质子放疗患者,照射结束后10 min左右进行PET-CT扫描,图像在Raystation RV工作站上进行感兴趣区的确定和采样线的抽提,计算同一空间位置的预测感生放射性和由PET采集得到的真实感生放射性之间的空间差异ΔR50,将每对采样线的深度误差值ΔR50进行二维转化和束流视野投影。结果20例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期内未观察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20例患者进行了21例次验证,结果显示均匀分布的主视野、副视野的深度误差分别为(-0.75±1.89)mm、(-0.82±2.06)mm,序贯治疗的主视野、副视野深度误差分别为(1.81±1.87)mm、(1.32±1.74)mm,同步加量的主视野、副视野的深度误差分别为(-1.47±1.44)mm、(-1.48±2.11)mm。结论离线PET-CT在体生物验证结果显示,乳腺癌质子射线的束流末端截止误差在3 mm内,满足临床与物理师对乳腺癌治疗的精度要求。

  • 标签: 质子放疗 离线PET-CT 在体验证 深度验证
  • 简介:摘要恶性间叶瘤(MM)是一种由2种或2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恶性间叶成分组成的软组织肉瘤,其发病率较低。笔者报道了1例通过18F-FDG PET/CT检查发现的发生于肺内的特殊MM病例,分别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了MM的特点,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肺MM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肿瘤发生率以及肺间质性改变在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75例(34例抗MDA5抗体阳性,41例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男21例、女54例,年龄(52.3±14.3)岁]和30名健康对照者[男10名、女20名,年龄(53.5±11.8)岁]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测定并计算肌肉SUVmax及肌肉SUVmax平均值(mSUVmax);统计皮肌炎患者合并肿瘤性病变的情况;测定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炎病灶的SUVmax。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数据;行ROC曲线分析肌肉mSUVmax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诊断效能。结果健康对照者、抗MDA5抗体阳性和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max分别为0.39±0.05、0.66±0.21和0.87±0.29(F=39.93, P<0.001);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max均高于健康对照者(q值:6.76、12.63,均P<0.001);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高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q=5.79,P<0.001)。ROC AUC为0.74,当肌肉mSUVmax取最佳阈值0.75时,在皮肌炎中鉴别出抗MDA5抗体阳性的准确性为74.7%(56/75)。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中,恶性肿瘤6例(14.6%,6/4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中,无恶性肿瘤病例(0/34; χ2=5.41,P=0.020)。抗MDA5抗体阴性伴发间质性肺炎11例(26.8%, 11/41),抗MDA5抗体阳性伴发间质性肺炎33例(97.1%, 33/34; χ2=37.81,P<0.00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肺炎FDG代谢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SUVmax:3.65±1.83和2.38±1.27;t=2.13,P=0.039)。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高于健康对照者,但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比例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阴性患者。18F-FDG PET/CT对于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皮肌炎 肺疾病,间质性 DEAD-box RNA解旋酶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