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收集2015年至2017年我院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1例,检测PCT水平,并进行CURB65、PSI评分。根据PCT水平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比较CURB65、PSI评分差异性,分析PCT水平与CURB65、PSI评分相关性。结果显示,CURB65评分,PCT≥0.05ng·mL-1组为(0.959±0.634)分,PCT〈0.05ng·mL-1组为(0.531±0.3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I评分,PCT≥0.05ng·mL-1组为(88.29±25.5)分,PCT〈0.05ng·mL-1组为(71±3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CURB65、PSI评分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0、0.344,均呈正相关。血清PCT检测有助于判断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的程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下呼吸道感染 CURB65 PSI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中毒患儿(中毒组)入院后第1、3、5、10天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并做心电图。120例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中毒组,分别为24例、69例、27例;同时测定门诊健康查体儿童40例血清心肌酶作对照组。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迅速升高,第3天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中毒组与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毒程度越重,血清酶升高越明显,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以心脏为主的组织损害越重。结论血清心肌酶测定可作为判断急性有机磷中毒程度、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的一项临床有效指标之一。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心肌酶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血清CA125、CA19-9、CEA、CA72-4、AFP对结节性肝占位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98例发现结节性肝占位的患者,按照肝穿刺后的结果和临床诊断分为肝硬化代偿期组2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26例;肝转移癌组21例;原发性肝癌组24例;1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患者作为肝区无占位的对照组。后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血清CA125、CA19-9、CEA、CA72-4、AFP与结节性肝占位病灶良恶性的关系。结果CA125在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中明显增高,这种增高与肝硬化代偿和慢性肝炎的患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EA在肝转移癌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显著高于各组(P〈0.05);AFP在原发性肝癌中显著高于各组(P〈0.01);CA19-9、CA72-4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发现肝占位的患者中病灶为恶性的患者普遍出现CEA的增高,原发性肝癌出现AFP与CEA的共同增高,CA125的单纯增高主要出现在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中。该研究对于辅助医师决策肝穿刺的时机和肝穿刺前病情的告知具有意义。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结节性肝占位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肺尘埃沉着病(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100例尘肺未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50例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hs-CRP浓度为(20.398±26.817)mg/L,对照组为(4.597±10.611)mg/L,观察组治疗前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s-CRP浓度治疗前为(20.398±26.817)mg/L,治疗后为(3.051±4.649)mg/L,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hs-CRP可作为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疗效评估的敏感指标。

  • 标签: 肺尘埃沉着病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酸度条件下,加替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进行研究.结果运用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根据Foster非辐射理论计算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二者的结合距离r,并通过热力学参数确定了二者的作用力类型.结论加替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以电荷作用力为主.

  • 标签: 荧光猝灭 牛血清 血清白蛋白 加替沙星 紫外光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新学员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肌疲劳度和血清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某军校100名新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在训练前及训练后分别测定血清酶,评定肌肉疲劳度。结果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可造成新学员肌肉疲劳。部分血清酶与肌肉疲劳度显著相关。结论血清酶的变化可以反映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对新学员肌肉的损伤及疲劳程度的变化。

  • 标签: 军事训练 肌疲劳 血清酶 运动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对临床上诊断结核病的意义。方法8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80例普通肺炎患者(肺炎组)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清结核抗体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肺结核组检测出阳性70例,阴性10例,敏感性为87.50%,诊断准确率为87.50%。肺炎组检测出阳性15例,阴性65例,特异性为81.25%,诊断准确率为81.25%。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可以有效的对肺结核进行诊断和鉴别,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 诊断 结核病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原-2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1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大肠癌39例、大肠腺瘤35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的血清胰蛋白酶原-2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血清胰蛋白酶原-2水平大肠癌组和大肠腺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绘制出胰蛋白酶原-2含量ROC曲线,以1.25μg/L为最佳截断值,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54.00%和83.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2。结论血清胰蛋白酶原-2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对大肠肿瘤性病变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可作为大肠肿瘤性病变早期筛查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肠肿瘤 胰蛋白酶原-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清Visfat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非合并下肢动脉斑块、狭窄的患者作为A组,伴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B组。另匹配性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Visfatin,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患者是否合并下肢血管病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Visfatin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B组与A组比较,前者BMI及血清TC、TG、LDL-C、FBG及Visfatin均高于后者(t=4.19~5.30,P<0.05),而前者血清HDL-C低于后者(t=3.95~6.12,P<0.05或P<0.01)。降脂治疗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血清Visfatin、吸烟、年龄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Visfatin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脂肪因子 Visfati
  • 简介:目的:建立人血清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色谱柱为Waters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乙腈(86:10:4);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6nm;以万古霉素为内标,采用硫酸锌直接沉淀蛋白后进样.结果:去甲万古霉素血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0.0348C-0.0418,r=0.9998;线性范围2.0~100.0mg·L^-1;日内RSD小于5.6%;日间RSD小于6.3%;去甲万古霉素高、中、低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1.36%、97.63%、99.57%;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9.84%、88.82%、88.68%。该方法适于ICU患者接受治疗时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稳定,适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人体药动晕研究。

  • 标签: HPLC法 去甲万古霉素 血清药物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与分析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用于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的结果。方法:挑选本院从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110例急诊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经肘部抽取静脉血液,再分别使用促凝管与肝素钠管分离血浆,分别检测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急诊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检验与对比,促凝血清检测与肝素抗凝血浆检测在K+、Na+、LDH以及GLU的检验值对比拥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项指标的检验值对比均不存在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遭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临床血清生化检验测定值的标准度相对减少,并且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倘若选择肝素抗凝血浆的检验值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便能够大幅度降低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提升临床生化检测的准确率,但同时因临床检验对比差异较小,因此无法将血浆检验完全取替血清检验。

  • 标签: 促凝血清 肝素抗凝血浆 应用结果 临床生化检验测定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常见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探讨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在一些慢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65.1%,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蛋清/蛋黄最高。不同年龄组过敏食物比较有一定特异性。结论:对慢性荨麻疹以及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应做食物不耐受抗体的检测。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食物不耐受 IGG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CC16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表达。方法:选择我院之中进入NICU治疗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将被纳入本次研究之中的150例患儿根据是否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将患儿分为观察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75例)和对照组(未接受机械通气治疗;75例),随后开展小组之间对比。结果:小组之间对比发下,不同患儿在不用时间节点的血清CC16水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进入NICU接受治疗的期间,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血清CC16水平升高,由此可见,呼吸机的使用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肺部损伤,需要医护人员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

  • 标签: 血清CC16 机械通气 新生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通过对其开展动态血清HCG和孕酮水平检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随机选取78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为早期先兆流产组,并将其分为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分别对其开展单独孕酮检测与联合血清HCG、孕酮检测,再选取同期39例孕检各项指标正常孕妇作为对照,记为孕检正常组,对比早期先兆流产组和孕检正常组血清HCG和孕酮水平以及单独孕酮检测与联合血清HCG、孕酮检测对早期先兆性流产诊断效果。结果:早期先兆流产组血清HCG和孕酮水平低于孕检正常组,采用联合血清HCG、孕酮检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率高于单独孕酮检测患者(p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血清HCG 孕酮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通过对其开展动态血清HCG和孕酮水平检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随机选取78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为早期先兆流产组,并将其分为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分别对其开展单独孕酮检测与联合血清HCG、孕酮检测,再选取同期39例孕检各项指标正常孕妇作为对照,记为孕检正常组,对比早期先兆流产组和孕检正常组血清HCG和孕酮水平以及单独孕酮检测与联合血清HCG、孕酮检测对早期先兆性流产诊断效果。结果:早期先兆流产组血清HCG和孕酮水平低于孕检正常组,采用联合血清HCG、孕酮检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保胎率高于单独孕酮检测患者(p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血清HCG 孕酮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缺铁性贫血是孕妇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对孕妇、胎儿可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因此要及时确诊,本文探析血常规结合血清铁蛋白诊断孕妇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之间在我院建卡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样本,统计缺铁性贫血孕妇占比,并对比其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数据。结果:经检验诊断缺铁性贫血孕妇共有1688例(占比18.91%),缺铁性贫血孕妇和健康孕妇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数值存在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况数据,有利于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极高。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 血清铁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梗患者在护理评估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中的指导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案例,进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评估,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两组患者入院之后不同时间段的静脉血进行采集,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并对其护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并对并发症控制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和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同时并发症控制效果较为显著,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在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作为指导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并且作为急性心梗患者的评估标准。

  • 标签: 血清肌钙蛋白 急性心梗 护理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8例EH患者和30例非高血压患者血清TXB2、6-K-PGF1α和PGE2水平,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EH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031,P<0.05),6-K-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536,P<0.01),PGE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者之间及三者与平均动脉压(MAP)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Ⅲ期组TXB2显著高于Ⅰ期组(t=2.137,P<0.05),但Ⅰ、Ⅱ、Ⅲ期组间血清TXB2、6-K-PGF1α和PGE2变化无特殊规律(方差检验示:FTXB2=1.973,P>0.05;F6-K-PGF1α=0.271,P>0.05;FPGE2=0.838,P>0.05).有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间血清TXB2、6-K-PGF1α和PGE2差异无显著性(t=1.778,t=1.006,t=0.301;P均>0.05).结论EH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K-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Ⅲ期组TXB2显著高于Ⅰ期组;通过对EH患者血清TXB2、6-K-PGF1α和PGE2变化的观察,为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一组数据,有助于其病理机理的研究.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EH 前列腺素E2 放射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胱抑素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β-2微球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组,另外45例为早期肾损伤组,对比两组人员胱抑素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β-2微球蛋白数据。结果:单纯高血压组的胱抑素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β-2微球蛋白指标明显低于早期肾损伤组患者。P

  • 标签: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尿β-2微球蛋白 原发性高血压 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