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报每期固定开出《在校生追踪》和《毕业生回访》两个栏目平台,旨在更贴近同学,贴近他们的生活。让《大艺术》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与温馨家园。

  • 标签: 我的大学 二时 里人 我在 四姑娘山 油画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深入了解辖区流动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健康状况,为以后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7、8月份儿童入园体检时对常住儿童3517名,流动儿童3241名进行身高、体质量、血红蛋白的检测以及营养状况评估。结果流动儿童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消瘦、贫血显著高于常住儿童。结论流动儿童体格发育较差,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流动儿童的营养健康水平,预防营养失衡的发生。

  • 标签: 流动儿童 营养不良 贫血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提高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3年与2014年流动儿童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流动儿童为对照组,2014年流动儿童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免疫接种情况。结果观察组流动儿童的接种率为97.33%,对照组流动儿童的接种率为87.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动儿童感染疾病发病率为0.33%,对照组流动儿童的感染疾病发病率为2.6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降低疾病发生,提高预防能力,是普及流动儿童免疫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管理 接种率
  • 简介:2013年5月12~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北京师范大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本次论坛以“守护童年幸福,行动带来改变”为主题,聚焦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近400位参会代表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流动儿童 发展论坛 学前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 综述 教育问题
  • 简介:本文利用福特基金会课题组2008年初对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状况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概率选择模型考察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转学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对女童、初中阶段和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负面影响更大。分性别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只对男童有积极的影响,说明流动儿童家庭可能更倾向于增加男童的教育投入;在分教育阶段模型中,家庭生活状况只在初中有显著正影响;在分学校类型模型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公立学校和有证打工子弟学校有显著正影响。研究建议减少公立学校接受流动儿童的限制,规范收费制度,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特别是女童和高年级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

  • 标签: 流动儿童 学业表现 打工子弟学校 有序概率选择模型
  • 简介:通过对流动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状况的考察和分析,发现流动学前儿童处于低社会经济地位,他们与城市儿童在学前教育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根据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社会在允许差别时,必须最优先地考虑最弱势群体的利益。对此,政府应该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并通过教育制度给予流动学前儿童教育上的补偿,以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平。

  • 标签: 流动学前儿童 教育公平 差别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动儿童实际预防接种状况以及几大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本院所在地区集中较多外来人口社区309名年龄不大于六周岁、没有本地户籍并且居住本地时间不大于三个月的流动儿童作为研究组,抽取本地年龄相同的309名儿童作为对比组。对比分析我院所在地区的人数均等的以流动儿童为主的研究组以及以本地儿童为主的对比组的实际预防接种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几大疫苗接种比率都比对比组低,可以得出P<0.05,有极大的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儿童没有进行五苗全程免疫接种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深入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怀疑接种疫苗产生的保护作用、接种时间与儿童父母上班时间相冲、与接种时间错过以及其他原因,分别占比为31.37%、19.56%、11.07%、10.33%以及10.33%。结论本院所在地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过小,应通过提升宣教活动的力度来保障流动儿童的安全。

  • 标签: 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率 相关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论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机会的最新状况与特点,探讨了制度排斥与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机会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城-城和乡-城流动儿童的在园比例和概率与户籍儿童没有显著差别,但他们就读公立幼儿园的比例分别只有52.6名和40.1名,大大低于户籍儿童的67.9名;即便控制其他变量,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幼儿园的概率也仅为户籍儿童的38%。流入东部地区儿童的在园概率低于西部地区,但就读公立幼儿园的概率高于中西部地区。这表明,经济发展与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机会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受制于制度安排和资源丰盈与否。户籍类型、流动范围、父母在流入地居住时间对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机会没有显著影响,这再次说明,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机会受到了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双重排斥。

  • 标签: 流动儿童 学前教育机会 幼儿园教育 制度排斥
  • 简介:非政府组织在改善欧美新移民子女教育、金砖国家和极不发达国家流动儿童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融合办公室框架下的合作模式、美国非政府组织联合体模式、印度小型非政府组织办学模式及国际非政府组织非正式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及融合课程革新都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非政府组织 国际教育改革
  • 简介:阅读是影响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国民素质和民族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2017年3月,"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然而,处于城市生活与教育发展夹缝中的流动儿童成了被"阅读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因此,创设流动儿童良好的阅读环境也就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广州流动儿童阅读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城中村流动儿童阅读环境状况,并总结提炼出改善流动儿童阅读环境的"广州模式"。该模式以社区图书馆为基础,统筹社区及学校各方面的资源,营造城中村流动儿童阅读环境。

  • 标签: 城中村流动儿童 阅读环境 对策研究
  • 简介:目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SDQ(StrengthsandDiffficultiesQuestionaire)量表,通过OLS、OrderedProbit模型的回归分析,探析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中的忽视、当着外面人的吼骂显著影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情绪症状、行为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影响并不相同。此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与母亲受教育水平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仅在特定维度有影响。农民工父母应正确处理好经济上的供养与精神上的抚慰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自身教育能力,同时城市应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流动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 标签: 家庭关系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SDQ量表
  • 简介:目的:为了深入了解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的营养状况,为以后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无锡市北塘区刘潭社区门诊自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出生的流动及常住儿童2028名,给予全身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实验室检查,评价其营养状况,筛查出营养不良、贫血及肥胖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查出流动儿童营养不良32人,常住儿童24例;流动儿童检出贫血51例,當住儿童26例;流动儿童检出肥胖25例,常住儿童65例;结论流动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常住儿童(x~2=4.49),流动儿童贫血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常住儿童(x~2=17.1),常住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流动儿童(x~2=10.10)。

  • 标签: 流动儿童 营养不良 贫血 肥胖
  • 简介:本文根据在上海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标准化考试结果,考察学校类型对于流动儿童考试成绩的影响。我们在控制家庭和学生个人因素,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调整学校选择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和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之间仍存在较大的成绩差距。进一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学校类型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影响更大。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目前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普遍低于公办学校的观察相吻合。

  • 标签: 流动儿童教育 民工子弟学校 标准化考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按照PPS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0个村共900名2007.7.1-2010.7.1出生的1-3岁流动儿童。结果流动儿童建证率为70.6%,HepB、BCG、OPV、MV、JE、DPT、MenA、HepA的单苗接种率分别为74.1%、74.3%、72.8%、63.3%、63.9%、62.9%、54.7%、40.2%。流动儿童家长文华水平较低,家庭经济收入少,对计划免疫的信息和信心有待提高。结论流动儿童接种率较低,要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必须加强宣传,改善免疫服务形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进城务工、异地上班的家庭数量逐年增加。这些家庭中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家庭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影响作用,而基于进程务工、异地工作的家庭中,家庭关系状况直接关系到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论述家庭关系的内涵、探究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与家庭关系的联系、适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关系的构建等方面,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 标签: 家庭关系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影响
  • 简介:为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现状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小学生社会智力量表、社会支持系统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无性别差异,但显著低于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社会智力和社会支持正相关且非常显著;移情、社会焦虑和父亲支持可正向预测心理韧性。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有待提高,可从移情、社会焦虑和父亲支持方面予以提升。

  • 标签: 流动儿童 心理韧性 心理社会因素 社会智力 社会支持 生活事件
  • 简介:本文分析了流动儿童发展性贫困的现状以及流动儿童家庭互动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动儿童发展性贫困与家庭互动机制的关系:家庭的不良互动容易导致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突出;家庭的不良互动妨碍儿童的正常社会化;家庭不良互动导致的流动儿童发展性贫困存在代际相传的可能性。

  • 标签: 流动儿童 发展性贫困 家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