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莪术醇对人肝癌Huh7细胞Oct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空白及药物,药物以50μM莪术醇干预人肝癌Huh7细胞,空白添加相同体积的DMSO,处理48 h后,提取各组RNA,经qPCR观察莪术醇对人肝癌Huh7细胞Oct4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相比,药物组人肝癌Huh7细胞Oct4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莪术醇对人肝癌Huh7细胞Oct4基因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莪术醇 人肝癌Huh7细胞 Oct4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16例膝内翻畸形患者,均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辅助以3d打印导板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未出现有并发症情况,术后股胫角以及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胫骨近端内侧角、下肢负重线比率明显高于手术前,且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内翻畸形患者而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辅助以3d打印导板技术,可有效纠正下肢力线,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3d打印导板 胫骨高位截骨 膝内翻畸形
  • 简介: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多项指标及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22例晚期妊娠妇女与80例健康非孕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结果妊娠晚期妇女PT、APTT和TT均较对照明显缩短(P〈0.01)。FIB、DD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凝血程度明显高于非孕对照,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DIC。

  • 标签: 妊娠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帕金森氏病又名震颤麻痹(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以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主要病变为黑质纹状体、苍白球、大脑皮层的黑质细胞退变和破坏,与其有关的递质(多巴胺)减少,达到70.80%以上,临床上则会出现症状。而立体定向技术治疗P.D.是以切断两个不同的联系纤维为主要依据,一是苍白球到丘脑腹外侧核径路(与僵直有关),

  • 标签: MRI 立体定向技术 帕金森氏病 锥体外系疾病 多巴胺
  • 简介:目的 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分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瞬时外向钾电流(Ito)、L型钙电流(ICaL)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IK1、Ito、ICaL和APD。结果 1和10μmol·L-1环维黄杨星D明显延长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APD50和APD90,10μmol·L-1可明显降低静息膜电位(RP)。环维黄杨星D对IK1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当指令电压为-100mV时,1和10μmol·L-1环维黄杨星D分别使IK1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8.0±1.1)pApF降至(-4.1±0.7)pApF和(-3.4±0.8)pApF;当指令电压-30mV时,分别使IK1电流密度从(1.10±0.24)pApF降至(0.61±0.18)pApF和(0.36±0.11)pApF;在钳制电位从0到+60mV之间,环维黄杨星D明显抑制Ito,当指令电压40mV时,1和10μmol·L-1环维黄杨星D分别使Ito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8.9±2.0)pApF降至(5.5±1.2)pApF和(4.9±0.9)pApF。环维黄杨星D浓度依赖性抑制ICaL,在指令电压为10mV时,1和10μmol·L-1分别使ICaL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9.9±1.8)pApF降至(-6.4±1.4)pApF和(-4.2±0.6)pApF。结论 环更多还原

  • 标签: 环维黄杨星D 心肌细胞 离子通道 动作电位时程 钾通道 L-型钙电流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检测在判断,临产孕妇凝血情况、产中及产后是否具有出血危险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7例研究对象设为观察及对照,观察为158例住院临产妇,对照为49例健康体检者。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2进行PT、APTT和DD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胛、APTTT指标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D与对照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产前进行PT、APTT及DD检测,对临床掌握孕妇产前凝血情况,预测产程出血危险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对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共82例,随机分为单纯康复治疗(单纯)39例和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联合组)43例,治疗3个月后分析比较两患者的语言发育能力、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和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及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的差异性。结果两患者治疗后的语言发育能力、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和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的语言发育能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比74.4%,X2=2.486,P=0.032);Gesell儿童发育量表显示发育商数DQ评分显著高于单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4±11.3)比(53.3±10.5),t=3.127,P=0.026,正常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比20.5%,X2=3.016,P=0.029);联合组的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比单纯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可能较为有效改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语言功能及发育状况,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维生素D 康复 脑瘫 语言功能障碍 发育商数 发展指数
  • 简介: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HS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胶体金标法测定86例HSP患儿血D-二聚体水平,并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和肾脏损害分为三,分别比较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HSP病例中伴消化道出血及肾脏损害患者较均无二者损害患者,其D-二聚体阳性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肾脏损害尤为显著升高(P〈0.01)。结论D-二聚体的测定能早期、快速、准确的判断HSP患儿体内的高凝状态程度,对减轻并发症,缩短病程,防止复发十分重要。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D-二聚体 高凝状态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CT增强联合CT3D对卵巢囊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实性病变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与观察,每组40例患者。参照采用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采用CT增强联合CT3D检查,观察两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病理诊断两患者均为卵巢囊实性病变症状,参照检查诊断符合度为85.0%(34/40),观察检查诊断符合度为100.0%(40/40),两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CT增强联合CT3D检查在卵巢囊实性病变诊断当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能够明显提高病症诊断准确度,有利于临床医师对病症进行判断,尽早会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增强 CT3D 卵巢实性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结合VR技术的效果,对骨科本科生临床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某班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其中对照共22名学生接受常规“师带徒”教学方法,试验24名学生则在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结合VR技术。两学生均在教学任务完成后采用相同方式进行操作考试,所有学生均由同一名教师进行考核,内容为操作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有效性。所有学生在考核完毕后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对各组学习兴趣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与对照相比,试验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准确度和有效性评分均显著升高,各指标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3D打印 VR技术 骨科本科生 临床教学 联合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联合检验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确诊患者40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孕妇4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和对照。分别采用凝固法和免疫比浊法,对两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检测结果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 研究研究对象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对照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研究对象上述五项指标检测结果阳性率均高于对照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健康孕妇,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病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联合检验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确诊患者40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孕妇4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和对照。分别采用凝固法和免疫比浊法,对两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检测结果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 研究研究对象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对照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研究对象上述五项指标检测结果阳性率均高于对照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健康孕妇,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病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 诊断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致病机制包括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两大方面,其中近10%的PD病例为特定基因缺陷所导致的遗传性PD。ATP13A2(即PARK9)基因突变会引发Kufor-Rakeb综合征(KRS),KRS是一种具有明显特殊临床特征的早发性帕金森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青少年期发病、运动障碍和肌强直症状。

  • 标签: 神经元损伤 多巴胺能 MPTP 基因缺失 神经退行性疾病 早发性帕金森病
  • 简介: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探索甘草酸协同麻黄碱对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F-Ⅱ诱导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再分别用麻黄碱、麻黄碱联合甘草酸进行干预。提取细胞的mRNA,反转录后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经扫描分析筛选表达差异的基因。结果:共筛选出显著表达差异基因53种,其中33种基因表达水平上调,20种基因表达下调,经GeneGo软件分析这些基因在不同生物途径中存在协同作用。结论:甘草酸在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细胞周期与凋亡以及离子通道等不同途径协同麻黄碱发挥作用。

  • 标签: 麻黄碱 甘草酸 基因芯片 人支气管平滑肌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peptidemodifiedcarboxylated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MHR)基因载体,考察其对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方法:将羧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与精氨酸(arginine,R)和组氨酸(histidine,H)组成的短肽(HR)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反应,通过酰胺键连接得到MHR。采用1H-NMR、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取纯化后的MHR,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凝胶电泳法测定载体MHR对pEGFP质粒的包裹能力。用MHR/pEGFP纳米复合物与HEK293细胞共同培养,考察细胞摄取情况及相关基因转染情况,并测定MHR和MWCNTs-COOH对DU145和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通过结构鉴定确定MHR合成成功。在氮磷比(N/P)=20时,HEK293细胞对MHR/pEGFP的摄取及转染效率高于其他N/P值时,其中N/P=20时,RAW264.7细胞对MHR/pGL3复合物的摄取率约为单体pGL3的2.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表明,MHR作用于DU145和RAW264.7细胞24和48h后,当MHR浓度达64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的活性仍然〉80%;而MWCNTs-COOH浓度达32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当浓度达640μg/ml时,细胞活性低于20%。结论:MHR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

  • 标签: 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基因载体 转染 细胞毒性
  • 简介: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44例携带者、70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并分析了不同感染谱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结果①177例感染者HBV基因型C型130例(73.5%)和B型43例(24.3%),偶见D型1例(0.6%),未定型3例(1.7%).②各种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HBV携带者的基因型主要为B基因型.结论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C型和B型为优势基因型,与我国北方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相似,但亦有少数其他基因型存在.HBV基因型C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 标签: 山西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流行病学 肝硬化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福建东南沿海某战区医院MRSA感染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型情况,为制定院内MRSA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头孢西丁试纸片法初步鉴定MRSA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ecA基因,最终鉴定临床送检标本所检测出的MRSA菌株,并通过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所检测的MRSA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经PCR对MecA基因检测,从临床标本及医护人员身上共分离出42株MRSA菌株。采用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细菌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同源性分析,42株临床菌株共可以分为12型。其中Ⅰ型共7株,Ⅱ型共2株,Ⅲ型共4株,Ⅳ型共4株,Ⅴ型共7株,Ⅵ、Ⅶ及Ⅷ各1株,Ⅸ型共8株,Ⅹ型共2株,Ⅺ型共3株,Ⅻ型共2株。结论本院MRSA菌株存在相似度大小不同的遗传距离,医院内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院内感染 PCR RAPD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脂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启动子-634C/G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多态性,旨在了解其是否为高脂血症的遗传因素。方法:筛选高脂血症患者197例,健康志愿者200例。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_RFLP)技术检测IL-6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脂血症CC、C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1.3%(101/197),37.6%(74/197)和11.1%(22/197),与正常对照[CC:65%(130/200):CG:28.5%(57/200):GG:6.5%(13/20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 标签: 高脂血症患者 白细胞介素-6 基因多态性 外周血DNA 聚合酶链反应 高血脂患者
  • 简介:过去的几年中建立了一些非侵入性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方法,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培养的Hp菌体抽提物作为抗原检测血清总抗体或尿素酶抗体。近年国外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多克隆或单克隆基因蛋白作为抗原,并结合到固相载体上,同时应用酶标记抗人IgG(或IgA)可以检测相应的血清—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基因克隆 Cag-A HSP-58 UreaA Ure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