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华法林是最古老、最常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临床上广泛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减少关节置换手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外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非瓣膜病房颤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降低26%[2]。华法林的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通过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使环氧型的维生素K不能向还原型的维生素K转变,导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及蛋白质C和蛋白质S的谷氨酸残基无法进行羧化,停留在无凝血活性阶段,从而产生抗凝作用。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不同患者实际剂量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剂量不足难以产生有效的抗凝作用,过量则可导致出血,危及生命。剂量达标成为困扰临床医师和患者、制约华法林应用普及的最重要问题。尽管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首选治疗,但目前我国房颤患者华法林使用率极低。

  • 标签: 华法林 个体化给药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基因组学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相对危险度降低
  • 简介:2015年10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领导莅临黄陂区对武汉市创建“全国幸福家庭示范市”黄陂考察点进行评估验收。专家领导在黄陂区副区长吴立群、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刘建华、

  • 标签: 专家组 计生委 卫生 计划生育委员会 健康 黄陂区
  • 简介:目的:考察毛菊苣单体3个化合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协同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找最优配比。方法:对单体化合物采用3个简单配伍合,以HepG2细胞内脂滴为指标,考察配伍是否有显著性降脂作用以及是否某个化合物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运用均匀设计方法,使得配伍合在一定空间内均匀分布,设计9配伍,再次科学地考察配伍的降脂作用,寻找可能的最佳组合;采用SAS软件对12配伍结果进行拟合算法分析,考察各个单体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单体化合物3个简单配伍及9个均匀配伍均能显著地降低HepG2细胞高脂模型中脂滴的含量,但3个单体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毛菊苣单体化合物及配伍可显著地降低HepG2细胞高脂模型中脂滴的含量,但单体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交互作用。

  • 标签: 毛菊苣 单体 配伍 脂滴 降脂
  • 简介:华法林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凝药,但其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其中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华法林剂量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与华法林剂量相关的基因,为临床华法林个体化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给药模型 个体化用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检索2009至2013年PubMed、Nature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性研究的期刊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分析,就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免疫分子、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ADR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药物代谢酶主要涉及细胞色素P4502C9、N-乙酰基转移酶2、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二氢嘧啶脱氢酶;转运蛋白主要涉及水溶性载体家族22成员2、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γ亚基6、水溶性载体家族6成员12、ATP结合盒转运体B1;免疫分子主要涉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ymphocyteantigen,HLA)相关的基因复合体,包括HLA-B、HLA-A和HLA-C;受体主要涉及多巴胺2受体/含锚蛋白重复和激酶域1TaqIA基因、趋化因子受体3、孤儿核受体NR4A1、孕烷X受体和白细胞介素4受体α.了解基因多态性与ADR的关系有助于实施个体化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多态现象 遗传 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个体化医学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发生率,结合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儿科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4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试验法测定克林霉素的诱导型耐药。结果:测得的49株葡萄球菌中,其中6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较为敏感,21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为耐药,13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较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阳性),9株对红霉素为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阴性);在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中,D-试验阳性率为59.09%,所有菌株D-试验阳性率为26.53%。结论:医院儿科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微生物室应在开展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加用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以此指导儿科医师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

  • 标签: D-试验 葡萄球菌 红霉素 克林霉素 诱导型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福建东南沿海某战区医院MRSA感染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型情况,为制定院内MRSA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头孢西丁试纸片法初步鉴定MRSA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ecA基因,最终鉴定临床送检标本所检测出的MRSA菌株,并通过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所检测的MRSA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经PCR对MecA基因检测,从临床标本及医护人员身上共分离出42株MRSA菌株。采用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细菌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同源性分析,42株临床菌株共可以分为12型。其中Ⅰ型共7株,Ⅱ型共2株,Ⅲ型共4株,Ⅳ型共4株,Ⅴ型共7株,Ⅵ、Ⅶ及Ⅷ各1株,Ⅸ型共8株,Ⅹ型共2株,Ⅺ型共3株,Ⅻ型共2株。结论本院MRSA菌株存在相似度大小不同的遗传距离,医院内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院内感染 PCR RAPD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以NE30D为膜控材料,考察其对盐酸氨溴索渗透作用的影响,探索制定盐酸氨溴索的缓释特征参数。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E30D制备成膜作为渗透阻滞材料,以三室渗透装置考察NE30D膜厚度、盐酸氨溴索溶液浓度、同一批号膜材料批内和批间多个样本对透过率的影响,并计算阻滞效率。结果同一批号膜材料批内和批间制备的不同样本,通过控制制备参数得到的NE30D膜对盐酸氨溴索的阻滞效率重现性非常好,5%浓度制备的膜的阻滞效率在4.0%~4.6%/h,10%浓度制备的膜的阻滞效率在9.0%~9.4%/h。结论5%和10%浓度制备的NE30D膜对盐酸氨溴索的阻滞效率影响非常大,表明盐酸氨溴索可以通过改变膜的厚度来实现适当的释放速度,也表明NE30D是比较理想的盐酸氨溴索的缓释膜控材料。提示NE30D对于盐酸氨溴索的膜控缓释特征参数可以采用高、低浓度制备膜的阻滞效率及其差值。

  • 标签: 膜控缓释 NE30D 盐酸氨溴索 标准化参数
  • 简介: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年发病率位居第五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导致的病死率中位居第3[1]。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和化疗,其治疗效果差,并且几乎不能达到完全缓解或是治愈。

  • 标签: 细胞生物学特性 LIVIN 人肝癌 基因表达 肝细胞癌 居第
  • 简介:目的探讨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的多态性对宁夏地区回汉民族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宁夏地区回族、汉族的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两个民族中,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在同民族2型糖尿病和正常糖耐量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CNQ1基因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两个民族大致相同,回族T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本组汉族人群;(3)两个民族正常糖耐量人中,CC与TC+TT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糖尿病,回族与汉族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腰围水平BMI和腰臀比显著高于CC(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CC(P〈0.05)。结论KCNQ1基因变异与宁夏地区两个民族2型糖尿病不相关。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CT+TT基因型可能与回汉族2型糖尿病的腹型肥胖有关,且携带T等位基因者可能对回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KCNQ1基因 基因多态性 回族 汉族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研究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抑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growthresponsegene-1,Egr-1)表达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进行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CMECs)原代培养,取3~4代的CMECs建立缺氧复氧模型。细胞随机分为6:对照(Con)、缺氧复氧(A/R)、溶剂(LIP)、反义寡核苷酸转染(AS)、正义寡核苷酸转染(S)和错配寡核苷酸转染(Sc)。通过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内皮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观察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培养内皮细胞中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存活率。结果:A/R造成内皮细胞内MDA升高,SOD下降,上清液中LDH、TNF-α含量升高,A/R刺激下细胞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R刺激前给予AS-ODN可抑制Egr-1蛋白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AS-ODN抑制培养内皮细胞Egr-1的表达,并降低A/R损伤,提示Egr-1与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反义寡核苷酸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复氧损伤 EGR-1
  • 简介: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o)通过Nrf2防御通路对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影响。方法将12只野生型小鼠和12只Nrf2基因敲除小鼠分别分为空白对照和Iso,各6只。Iso以25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给予同体积的0.5%CMC-Na,灌胃给药3d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采用GC-MS法分析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代谢图谱,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间差异代谢物。结果筛选得到了间差异代谢物,经文献分析这些代谢物与Nrf2防御通路相关。结论利用代谢学技术获得的小分子差异代谢物能够用于探讨Iso与Nrf2通路的关系。

  • 标签: 异甘草素 NRF2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计量学 生物标记物 解毒
  • 简介: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尤其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方案(FOLFIRI)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但由于伊立替康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明显的个体差异,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伊立替康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受多种酶的影响,其中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l(UGT1A1)在伊立替康体内代谢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但随着深入研究,伊立替康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在预测伊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甚至个体化给药方面与基因多态性检测同样重要。因此,本文就影响伊立替康个体化治疗的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伊立替康 UGT1A1 血药浓度 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