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入住我院并且通过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实施冠脉造影诊断之前均有进行专门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把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疾病诊断重要依据,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面的价值。结果96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数据符合ST段压低发作要求的有75例(78.13%)。75例ST段压低发作患者中,发生缺血性ST-T改变总有250阵次,其中症状性心肌缺血(45阵次,占18%)和无症状心肌缺血(205阵次,占82%)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在上午600~1200(130阵次,占52%)最高,在夜晚000~0600(20阵次,占8%)最低,两个时间段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作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的重要依据,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实施动态心电图方法对于冠心病患者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了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接收诊治的 70例患有冠心病的病患者统一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讨论对象,列为实验诊断组。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其个人基本信息和患病情况,为了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进行探究,对于本次实验当中的所有病患者则选择动态心电图的诊断路径对其展开诊断,诊断方式顺利结束之后,医院需要科学的分析并统计实验当中全部病患者其诊断完成后呈现的诊断效果。结果:本次实验诊断模式完成以后,医院依据本次实验各项信息数据的结果显示,实验诊断组的病患者其呈现缺血性 ST 段改变者存在 67例,总占比为 95.71%,其中,有症状者存在 20例,无症状的患者存在 50例, 数据经过检验之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病患者的满意度信息调查方面,实验诊断组患者在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之后,病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满意程度也较高。讨论: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来诊断患有冠心病的病患者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面,可以显著的诊断出病患者的心肌缺血,进而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救治,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应用价值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分析颈椎病患者心电图变化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应关系,探讨Holter对鉴别颈心综合征和冠心病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45-65岁颈椎病患者作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嘱其在检查过程中详细记录生活日志,仔细监测心电图异常和生活、活动的相应关系。结果150例被查者中,生活、体位导致心电图异常改变96例,占64%;心电图无改变(正常)42例,占28%;患者不配合12例,占8%。心电图异常与情绪、运动或劳累无相应关系。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鉴别颈心综合征和冠心病有辅助作用,对临床医生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并有针对性进行治疗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颈椎病 颈心综合征 冠心病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诊断,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为心肌缺血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10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案,观察组则为动态心电图诊断,并分析患者的检出率和具体病情情况。结果从检查结局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7.1%(99/102),对照组则为89.2%(91/102),,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分析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用时上,患者缺血持续时间以无症状患者更低,在心率上,无症状患者高于有症状患者。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病情检查,有利于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优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结果的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出自2012年6月~2015年4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4例,将选出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组一3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组二32例为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总体有效率、特异性诊断准确率、ST段的位移指标情况。结果对照组在特异性诊断准确率、临床诊断总体有效率、ST段的位移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确诊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机缺血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18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现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中,59例为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中6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组,53例为器质性心脏病组。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30例中,有24例伴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90例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同时伴有传导阻滞或其它心律失常者6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4例,有器质性心脏病55例。11例有房颤伴发的患者中冠心病10例。结论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运动心电图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对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时,需对病因进行分析,选择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以全面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意义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 (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 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 方法 : 采用动态心电仪对135例冠心病患者的 24h 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 结果: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256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33次(91%),有症状发作23次(9%)。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睡眠中(62.5%),日常活动仅占28.5%。有症状心肌缺血睡眠与活动中分别为6.3%和2.7%。 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实施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20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查结果(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疾病的检出率及检查结果均比常规心电图较高(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检出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估其与患者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5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采用对比法,将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低、中和高危三组。通过对动态心电图波形、ST段变化、T波改变等特征进行分析,评估动态心电图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经过动态心电图分析,在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中,低危组占25%(n=12),中危组占40%(n=20),高危组占35%(n=18)。动态心电图显示了明显的差异,包括ST段压低、动态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并且,随着危险级别的提高,动态心电图呈现的异常程度也增加。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急性胸痛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帮助医生快速判断危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动态心电图所显示的ST段变化和T波改变等特征,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因此,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手段,应该在急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急性胸痛 价值 危险分层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运动负荷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有符合入选标准的7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当同时联用两种无创检查手段时,则敏感性较单一的任一项检查均高,达到了84.6%(33/39)(P<0.05);特异性似受到一定的削弱,为82.9%(29/35),数值上比单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时(85.7%)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达到83.8%(62/74)(P<0.05)。结论联用运动负荷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地提高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且不影响特异性,从而最终提高检出的准确性。

  • 标签: 联合运动负荷心电图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录2021.3——2023.3期间我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共计70例,入组后均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两种诊断方案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和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结果:评价两种诊断方案显示心肌缺血阳性的检出率,观察组阳性率90.00%高于对照组阳性率52.86%,P<0.05。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均以动态心电图更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症状的诊断工作中,相对于常规心电图检查而言,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更高,更能有效检出患者心律失常情况。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在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诊断准确率以及诊断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以及诊断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以及诊断质量评分。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发性高血压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心电图检查的项目教学法是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实际工作项目任务开展的教学活动,以项日教学法为理论依据,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要求探讨了基于项目任务的“心电图检查”教学,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 标签: 项目教学 护理专业 健康评估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心电图应用于高血钾患者急诊抢救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该时间段内对医院数据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录入高血钾患者的个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录入其中76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对所有患者应用心电图异常监测,明确患者的病症状况并分析诊断符合率。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有心电图异常患者51(67.11%)。确诊患者中包括肾功能不全患者26(50.98%),其次为糖尿病患者16(31.37%)。患者的血清钾浓度为5.0~7.0mmol/L,诊断符合率为26(34.21%)。而当患者的血清钾浓度升高至7.0mmol/L以上时,诊断准确率为43(84.31%)。结论随患者的血清钾浓度逐渐增高,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会出现明显增加,异常程度也会明显加重,故而在对患者进行高钾血症检查时,应用心电图进行鉴别诊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高血钾 急诊抢救 价值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血管源性晕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来治疗的166例心血管源性晕厥患者实施研究,把1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各83例。给予对照x组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观察组检出率为38.6%,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对照组检出率为37.3%,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均可以对心血管源性晕厥患者有效诊断,两种方式临床诊断中均有利弊,因此诊断中可根据患者意愿和自身情况选取有效方式诊断。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血管源性晕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对照组(常规心电图诊断)各55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诊断检出率(96.36%)、确诊率(94.55%)较高,误诊率(1.82%)、漏诊率(3.64%)较低(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9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予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对比二者对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者72例,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阳性者52例,冠脉造影诊断阳性者64例。动态心电图组>冠脉造影组(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动态心电图组>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组(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组<冠脉造影组(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动态心电图还是超声心动图对准确诊断冠心病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详细分析临床症状,结合多方面检查,尤其是冠脉造影检查以期正确诊断冠心病。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冠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患者进行检测时应用动态心电图,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与有意义进行观察并讨论。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共计94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在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的3日停止给予其能够影响窦房结功能的相应药物,并对患者进行血脂,血压,肾功能,胸片,十二导以及血糖的常规心电图检测,而后应用动态心电图对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患者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94例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测后,66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正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以及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分别有8例,4例与2例,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左室高电压,4例患者表现为完全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早期复极综合征以及偶发性室上性早搏患者各有2例。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后,94例患者均表现存在着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现象。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患者进行检测时,使用动态心电图较之于常规的心电图检测具有着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检测效果更为准确,具有着良好的临床与应用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临床意义 常规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