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经内镜黏膜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黏膜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2例黏膜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内镜黏膜隧道肿瘤切除术与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疼痛及负面情绪改善.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36.46±20.48)min,住院时间(6.47±0.51)d,切除率为100%,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护理后疼痛评分(2.86±0.61)分,SAS评分(34.18±3.52)分,SDS评分(34.01±3.94)分.结论:经STER治疗黏膜肿瘤患者行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有效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

  • 标签: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黏膜切开活检(mucosal cutting biopsy,MCB)与内镜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这两种方法对胃黏膜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的组织病理诊断效率。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40例SMTs患者。参照日本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原则上以EUS-FNA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如果EUS-FNA取样组织病理诊断不充分或技术不适宜,则采取MCB补充取样。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MCB与EUS-FNA的病理诊断效率。结果全部40例SMTs患者采用MCB和(或)EUS-FNA方法得到确诊。其中9例单独采用MCB方法诊断,24例单独采用EUS-FNA诊断,另外7例采用EUS-FNA、MCB联合诊断。因此,共16例患者采用MCB,31例采用EUS-FNA。MCB与EUS-FNA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5±14.7)min比(45.2±19.3)min,t=0.853,P=0.398]。两组总体病理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14/16)比80.6%(25/31), χ2=0.351,P=0.553]。两组各有2例异位胰腺无需免疫组化,其他病变免疫组化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9%(13/14)比58.6%(17/29),χ2=5.247,P=0.022]。结论MCB比EUS-FNA具有更好的免疫组化诊断率,是诊断胃SMTs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胃肿瘤 黏膜下肿瘤 黏膜切开活检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 组织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黏膜肿瘤患者进行消化内镜黏膜切除术并联合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价值。方法:针对性抽取70例本院2018年6月-2021年3月期间进行食管黏膜肿瘤治疗的患者,并在消化内镜黏膜切除术进行。为确保研究公平性,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差异化护理模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1.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食管黏膜下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胃黏膜肿瘤(gastricsubmucosaltumors,SMTs)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MTs患者的CT资料,分析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39例SMTs患者中,间质瘤(gastricstromaltumor,GST)19例,影像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肿块实性部分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至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17例GST长轴与胃壁垂直,14例表面覆盖完整黏膜,4例病变出现钙化,所有患者胃周未见肿大淋巴结;神经鞘瘤6例,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肿块,较少出血、坏死及囊变,仅2例患者病灶表面有小溃疡形成,增强后呈中度至明显强化,2例患者病灶周围出现肿大淋巴结;淋巴瘤8例,表现为范围较广的胃壁增厚而无梗阻,病灶长轴与胃壁平行,强化不明显,7例胃周出现肿大淋巴结;异位胰腺6例,表现为扁平状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类似,1例见中央导管征。结论:SMTs病灶多在CT图像上有特征性表现,CT检查及多平面重组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形状、大小、强化方式及胃腔内外情况等,对SMTs的诊断及鉴别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黏膜下肿瘤 计算机 X线断层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术( 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8例上消化道黏膜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I组 44例患者采用 STER治疗, II组 44例患者采用黏膜肿瘤挖除术( ES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 100%。 I组病变切除时间为( 46.41±3.09) min,长于 II组的( 18.82±2.03) min,钛夹缝合时间为( 3.47±0.26) min,短于 II组的( 8.03±1.16) min,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黏膜肿瘤采用 STER治疗,创面缝合时间短于 ESE,切除病变时间较长,但是总体手术时间相当。

  • 标签: 内镜 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 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上消化道黏膜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44例患者采用STER治疗,II组44例患者采用黏膜肿瘤挖除术(ES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I组病变切除时间为(46.41±3.09)min,长于II组的(18.82±2.03)min,钛夹缝合时间为(3.47±0.26)min,短于II组的(8.03±1.16)min,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黏膜肿瘤采用STER治疗,创面缝合时间短于ESE,切除病变时间较长,但是总体手术时间相当。

  • 标签: 内镜 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 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镜隧道式与常规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食管黏膜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黏膜剥离术治疗,观察组行内镜隧道式黏膜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黏膜剥离术,内镜隧道式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内镜下隧道式 常规黏膜剥离术 食管黏膜下肿瘤
  • 简介:摘要随着居民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普及,结直肠黏膜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病理类型和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使其诊疗难度依旧较大。内镜切除术因微创、标本完整和费用低等优点而广受关注和认可,目前被用于病变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且能够耐受内镜手术的患者。消化道SMT的内镜切除方式主要有内镜圈套切除术、内镜黏膜挖除术、经黏膜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和内镜全层切除术等,本文即对结直肠SMT的这4种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内窥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颈部食管黏膜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例颈部食管黏膜良性肿瘤并接受STER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12例颈部食管黏膜肿瘤均行STER治疗,男7例,女5例,年龄(58.3±11.6)岁,病灶距门齿(19.41±0.51)cm,切除瘤体直径(16.25±6.44)mm,手术时间为(45.00±٦.٥٧)min,整块切除率91.67%(11/12),治愈性切除率100%(12/12)。术中出血1例(8.33%,1/12),无穿孔,术后有8例(66.67%,8/12)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有9例(75.00%,9/12)出现咽喉部不适或胸骨后烧灼不适,住院时间为(8.17±1.11)d,术后随访未发现病变残留、复发及食管狭窄。结论STER治疗颈部食管黏膜良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内镜 颈部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纵行切口在内镜黏膜挖除术对上消化道黏膜肿瘤(submucosaltumor,SM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48例行内镜黏膜挖除术的上消化道SMT患者。根据内镜黏膜挖除术切口的不同分为2组:传统组(23例)为环形切口,改良组(25例)为纵行切口。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施行内镜黏膜挖除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改良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vs.91.3%,χ2=0.451,P=0.502),但改良组的手术时间(63.8分钟vs.71.5分钟,t=2.371,P=0.022)和术中出血量(15.7mlvs.35.6ml,t=8.163,P<0.001)均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患者无术中大出血,但均有1例患者出现术中消化道穿孔,此外在传统组中观察到有1例患者存在延迟性出血。结论内镜黏膜挖除术对上消化道SMTs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肿瘤 胃肠道 消化系统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黏膜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收录2021年6月到2022年4月的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共计66例,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开展内镜黏膜剥离术实施阶段开展围术期护理的使用价值。结果:干预组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手术指标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SF-36各项指标评价分值较之对照组大(P<0.05)。结论:胃肠道黏膜肿瘤行内镜黏膜剥离术干预阶段,开展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更好提升手术干预效果,提升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 手术干预阶段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消化道早癌及黏膜肿瘤采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消化道早癌黏膜肿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ESD手术治疗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对策。结果20例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手术,创面出血2例,经压迫止血后得到改善;其他18例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消化道早癌与黏膜肿瘤患者采取ESD治疗时配合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对并发症的预防亦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肿瘤的效果。方法:院内收治的50例消化道黏膜肿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别行内镜黏膜剥离术、内窥镜粘膜切开等,记录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各项手术状况则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道黏膜肿瘤患者治疗时行内镜黏膜剥离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其手术时间,安全系数较高。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胃贲门区黏膜肿瘤检出率逐年上升,多数为良性或者交界性肿瘤,其中平滑肌瘤、胃肠间质瘤较为常见。贲门区的功能保留与食管胃结合部区域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其中防止食管反流这一功能的评价主要通过上消化道造影、胃镜、CT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测定等方法直接或间接评价。这个特殊解剖部位的肿瘤,淋巴结转移风险很低,遵循无瘤原则,通常只需完整切除肿瘤即可。本文旨在介绍胃贲门区黏膜肿瘤功能保留的微创化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内镜治疗、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及完全腹腔镜手术。这些治疗方法要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生长方式(胃腔内或外)及手术团队水平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 标签: 黏膜下肿瘤 保留功能 微创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黏膜剥离术在食管肿瘤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给予超声内镜检查后发现为食管肿瘤相关病症患者23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整合、分析,实施超声内镜检查方式以便明确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性质等指标,并给予内镜黏膜剥离术展开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选取的23例患者在给予内镜黏膜剥离术展开治疗后,其中21例患者获得完整性剥离,其余2例治疗后体内仍旧残存肿瘤,同时其病理结果显示为低度恶性肿瘤迹象,随后对其实施外科扩大切除手术。患者病灶直径在1.4~5.9cm之间,平均为(3.4±0.3)cm,外科手术时间在半小时至三小时之间,平均约为一小时。术后对患者开展为期一年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21例获得完整性剥离的食管肿瘤患者均未出现病症复发情形。23例患者经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鳞癌、食管良性肿瘤、食管囊肿对应病例数分别为15例、5例、1例、2例。结论内镜黏膜剥离术是一种临床治疗结果显著的微创治疗手段,对食管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结果,能够实现患者病灶的完整性剥离,术后创伤较小,同时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内镜黏膜切除术应用于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样本来源: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接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治疗的患者,共 90例,按照奇偶法将样本均分为切除组和剥离组,剥离组实施内镜黏膜剥离术(简称: ESD),切除组实施内镜黏膜切除术(简称: EMR),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切除组手术时间少于剥离组,而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剥离组( P< 0.05);切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4.44%)显著低于剥离组( 33.33%)( X2=12.2562, P=0.0004)。结论:为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实施 EMR,患者术后恢复快,虽然住院时间较长,但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内镜黏膜切除术应用于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样本来源: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接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治疗的患者,共 90例,按照奇偶法将样本均分为切除组和剥离组,剥离组实施内镜黏膜剥离术(简称: ESD),切除组实施内镜黏膜切除术(简称: EMR),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切除组手术时间少于剥离组,而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剥离组( P< 0.05);切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4.44%)显著低于剥离组( 33.33%)( X2=12.2562, P=0.0004)。结论:为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实施 EMR,患者术后恢复快,虽然住院时间较长,但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EMBL)治疗食管黏膜良性肿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EMBL治疗的25例食管黏膜良性肿瘤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及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全组2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均为一次性切除,手术平均时间为(26.4±7.9)min,2例术中出血,内镜止血成功,术后无穿孔和食管狭窄的发生,术后1~2d出现轻微胸痛症状,自行缓解。结论EMBL可作为食管黏膜良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操作简便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 食管黏膜 良性肿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LST患者4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ESD组16例给予ESD治疗,EMR组28例给予EMR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ES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完整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均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若LST病灶>2mm可选择ESD,虽然手术时间较长,却能更彻底的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