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对血液动力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是危重患者管理治疗非常管理的部分,右心压力的监测可为左心房压监测提供参考。在年轻的手术患者或有心肺疾病的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可与肺动态楔压的变化相反。肺动脉导管(PAC)监测的临床优势包括测定心室压的压力,决定心排血量,同时可以获得心室和混合静脉血样本,这些信息可用来评估容积和心室功能,计算血流动力和呼吸指数,从而估计组织总体氧供平衡。监测疾病进展以便治疗。肺动脉导管监测的使用超过三个阶段,许多研究通过多种医疗特性和临床护理证实了它的不足和不统一性。本文就肺动脉导管的使用监测及并发症等做了综述。

  • 标签: 肺动态楔压 温度稀释法 心排血量
  • 简介:目的:用Hemosonic^TM100经食道超声心动仪连续观察比较其术中气腹前后血流动力的变化,为腹腔镜手术与麻醉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ASAI~Ⅱ级,年龄20~60岁的择期手术病人40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20例为I组,行腹腔镜卵巢切除术的病人20例为Ⅱ例,诱导后置入Hemosonic^TM100血流动力监测仪,测定气腹前体位气腹后放气等各时点的学流动力指标。结果:(1)两组病人体位前后HR、MAP、CO均未有显著性差异。(2)气腹后1min、5min、10min与气腹前相比,两组病人HR、MAP、CO、ABF、PV、Sva、TSVR均明显增加,(3)放气后5min与气腹前相比HR、MAP有所升高,CO,Sva升高明显,而TSVR则显著降低。结论:全麻病人气腹时血流动力发生明显的变化。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气腹 血液动力学 影响 食道超声心动仪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多巴胺治疗犬硬膜外阻滞低血压对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用健康犬制成硬膜外阻滞低血压模型,用电磁血流量仪监测多巴胺治疗前后的心输出量、门静脉、肝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血流量。按不同的多巴胺静脉注射剂量分组,D1组为1μg/(kg·min),D2组为5μg/(kg·min),D3组为10μg/(kg·min),D4组为20μg/(kg·min)。结果:D1组以增加CO和SV为主,无明显的升压效应。D2组的效应与D1组相同,但程度有所增强。D3组的每搏量和心率都增加,肾和肝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分别恢复到阻滞前水平。D4组的MAP恢复并超过阻滞前值,与肝血管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增强有关。肝肾血流于硬膜外阻滞后下降不显著,应用多巴胺后有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为纠正硬膜外阻滞低血压,选用5-10μg/(kg·min)多巴胺治疗,对肝肾和内脏血流动力可产生有利的影响。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低血压 多巴胺 血流动力学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观察长效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倍他洛克(metoprolol.美托洛尔)对丙泊酚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期的BIS、ICP和血流动力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病人100例,ASAⅠ-Ⅱ级,分为倍他洛克组(工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50例。工组於麻醉诱导期静脉注射倍他洛克60μg/kg;Ⅱ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芬太尼3μg/kg、罗库溴铵1mg/kg,OSS/A评分0级施行气管内插管.术中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倍他洛克组与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后1min时的BIS分别为39±11和58±8,前者与插管前相比无显着性改变,而后者则较插管前有明显增高并延续至插管后5min(P〈0.05,P〈0.01),且其组间的显着性差异延续至插管后15min(P〈0.01).倍他洛克组与对照组的MAP和HR在插管后3min和5min,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对照组HR分别为89±11bpm和76±12bpm,MAP分别为122±16mmHg和106±18mmhg,倍他洛克组HR分别为81±12bpm和74±8bpm,MAP分别为111±18mmHg和97±17mmHg。两组相比,对照组的血流动力显着性上升(P〈0.01),且其组间的显着性差异延续至插管后30min(P〈0.05,P〈0,01)。对照组的ICP於插管后3min上升为14.0±2.3mmHg,舆插管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插管后5min,15min和30min的ICP分别为14.9±.0mmHg,15.5±2.6mmHg和14.4±2.7mmHg,显着性高於倍他洛克组(P〈0.05,P〈0.01).两组插管后的ICP舆麻醉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升高(P〈0。01)。结论:倍他洛克能减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的血流动力波动和ICP升高,并抑制DIS反跳.

  • 标签: 倍他洛克 气管内插管 血流动力学 体动反应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
  • 简介:目的:观察硝普钠(SNP)或硝普钠复合美托洛尔(MET)对血流动力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0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SNP组(A组)和SNP复合MET组(B组),每组15倒,均吸入1.0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麻醉后放置食道超声多普勒传感器.用HEMOSONECTM100监测血流动力参数,需行控制性降压时.A组用微量泵输注SNP,B组先静注NET0.04mg·K^-13—5分钟后再泵注SNP,初始量1.0—2μq·Kg^-1·min^-1.然后调节SNP泵入速度,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并维持于7.33-8.0KPa(50-60mmHg)。分别于降压前、降压达目标时、维持降压5分钟,15分钟、30分钟、停降压5分钟、10分钟测定MAP、HR、CO、SV、LVET、血流峰速度(PV),血流加速度(ACC)和(外周血管阻力TSVR)等参数。结果:降压期间A组CO、PV、ACC均较降压前增加(P<0.05).TSVR降低,但HR明显增快,B组降压中HR稳定,SV、CO均增加,PV和ACC无显著变化,血压下降速度B组明显快于A组,达到降压目标时SNP用药量较A组减少50%,降压期间平均药物用量降低60.7%.结论:MET复合SNP控制性降压能够强化SNP的降压作用.减少SNP用量.维持降压中血流动力稳定.避免心动过速发生。

  • 标签: 硝普钠 美托洛尔 控制性降压 血液动力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索治疗肝移植术中新肝期的高血流动力效应。方法:10例肝硬化施行肝移植患者,分为治疗.且和对照组.每组5例。治疗组在新肝期之初,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持续静脉泵注治疗,直至术毕.观察并记录有创血流动力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MAP和外周血管阻力(SV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均未超出正常范围;心输出量(CO)、HR、肺血管阻力(PVR)和尿量在两组均未见显着性变化。结论:在肝移植新肝期应用适宜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泵注,对“高排低阻”血流动力状态具有治疗作用.效果明显。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肝移植术 新肝期 血流动力学 心输出量 肺血管阻力
  • 简介: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局部切口浸润对患者在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时的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每组各20例.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术中使用Bls监测麻醉深度,维持在50~60之间.切皮前10分钟分别用05%罗哌卡因10ml和09%生理盐水10ml进行切口局部皮下浸润,两组溶液均未加入肾上腺素。记录手术前、切口浸润即刻.切皮即刻及其后1分钟.2分钟、5分钟、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罗哌卡因组切皮后1分钟,2分钟、5分钟、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的MAP、HR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有效地预防了早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手术时切皮、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血压和心率的升高。

  • 标签: 罗哌卡因 全麻 甲状腺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比较静吸复合全麻与静吸复合全麻结合术中、术后硬膜外持续使用镇痛时的血流动力、静脉麻醉用药量、液体用量及术毕鼻咽温、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情况。方法:选择49例择期胃切除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共25例,采用异氟醚吸入复合异丙本分静脉泵输;静吸复合全麻结合硬膜外镇痛用药组(GE组),共24例,采用异氟醚吸入复合异丙本分静脉泵输,术中、术后硬膜外持续使用镇痛。监测血流动力变化;根据手术进程按需静脉泵输异丙本分、芬太尼及血管活性;根据中心静脉压和出血情况调整流体用量,维持血流动力稳定,保持MAP在70%-120%术前水平,按需调整麻醉深度或使用血管活性。术毕测量鼻咽温;记录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结果:两组血流动力指标稳定,组内、组间无明显差别;两组间静脉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异丙本分在G组为600±150mg,GE组为200±40mg;芬太尼在G组为200±85μg,GE组为40±25μg。两组血管活性及液体用量无明显差别。术毕测量鼻咽温两组无明显差别;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有差别,G组为8±5min,GE组为5±3min。结论:本文两组麻醉方法均可维持血流动力平衡;GE组的静脉麻醉药用量显著减少,拔管时间缩短;两组对液体用量和体热变化的影响相似。

  • 标签: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硬膜外腔镇痛 血流动力学 麻醉药用量
  • 简介:正确理解压力-容量环与容量-流速环是指导机械通气的关键,容量-流速环呼气相的斜率反映呼气时间的长短;肺损伤病人压力-容量环的上下拐点不能很好地反映损伤肺泡的闭合与复张,肺损伤机械通气时主张低潮气量与气道压控制,最佳PEEP是指吸入氧浓度小于0.6时能保持SaO2大于90%的PEEP,并要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确定。

  • 标签: 呼吸力学 压力-容量环 机械通气 肺泡 潮气量 气道压
  • 简介:肌松是现代全麻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几乎所有麻醉医生来观是“必不可少”的药物。似乎,它为麻醉医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麻醉条件,但不见得其必然为外科医生带来更优越的手术条件,同时也肯定为手术患者带来隐患。不用肌松实施全麻是天方夜谭吗?常规需要永远延续下去?打破常规的利弊如何权衡?

  • 标签: 肌松药 黄金 麻醉医生 手术条件 组成成分 外科医生
  • 简介:麻醉师比其他医师更易对一些药物上瘾,研究者调查这一现象时发现,手术室的空气里含有静脉注射麻醉的成份。可能正是由于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合物中,使人脑对它们变得更加敏感。“二手麻醉”吸多了以后,麻醉师就更易滥用药物了。

  • 标签: 麻醉药 成瘾 医师 手术室 静脉注射 滥用药物
  • 简介:1803年Henry提出惰性气体在各种物质中的溶解度概念。1891年Ostwald描述了分配系数(partitioncoefficient,λ)的定义。麻醉的分配系数是麻醉溶解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定义为在一定大气压和温度条件下,麻醉分子在两个物相间的运动达到平衡,即麻醉在两个物相间的分压相等时的浓度比值。

  • 标签: 麻醉药 分配系数 测定方法 惰性气体 溶解度 物相平衡
  • 简介:新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完全恢复的全标准是TOF比值≥0.9,TOF值〈0.9可视为有术后残余肌松箭毒化作用(PORC),在临床工作中,全麻恢复期能观察到有残余肌松阻滞,为了降低PORC的发生率,使患者完全恢复骨骼肌收缩功能和反射活动,以抗胆碱酯酶作为拮抗剂拮抗残余肌松。但抗胆碱酯酶有术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副作用,衡量肌松拮抗的利弊,并做出合理的决定,对麻醉医师来说尤为重要。本篇就术后肌松残余阻滞作用及肌松拮抗应用方面的争议作一综述。

  • 标签: 术后残余肌松箭毒化作用(PORC) 拮抗 抗胆碱酯酶药 SUGAMMADEX
  • 简介:据以色列学者报道,某些麻醉可以增强对肿瘤细胞转移的敏感性,其原因在于抑制了NK细胞的活性。其中,氯胺酮的抑制作用最强,但是可以用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和免疫增强剂预防。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MelamedR博士指出,术后的免疫抑制一部分与麻醉有关,这种免疫抑制会减弱病人对感染和肿瘤转移的抵抗力。为此,研究人员比较研究了不同的麻醉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对实验性肿瘤转移的抵抗力,并且研究了其可能机制和预防措施。

  • 标签: 麻醉药 术后 转移 NK细胞 肿瘤细胞 免疫抑制
  • 简介:为了促进中西医疼痛治疗技术交流、推广,提高疼痛工作者的临床水平,逐步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医疼痛系列技术研推工程”,疼痛学分会将于2011年4月在北京市举办疼痛微创疗法与刀靶向治疗班。现将培训各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靶向治疗 微创疗法 疼痛 药刀 中华中医药学会 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