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地形(BEAM)与CT对116例脑震荡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脑震荡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研究,采用国产EEG、BEAM计算机处理系统、CT扫描方式进行诊断,测评三种检查的异常率。结果采用CT检查结果相比采用EEG、BEAM的诊断异常率要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述三种对116例脑震荡患者的功能诊断,采用CT检查的异常率低,准确诊断率高,临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 CT 脑震荡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屈光不正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角膜地形。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3月收诊的90例(180眼)屈光不正儿童为研究对象,在麻痹前后进行角膜地形检查。比较麻痹前后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远视儿童的要睫状肌在麻痹前后,其Kf(D)、Ks(D)、Ks-Kf(D)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睫状肌麻痹后与麻痹前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儿童近视眼和远视眼在进行睫状肌麻痹后,其角膜散光和SRI、SAI没有明显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睫状体麻痹前后,角膜屈力、散光轴向、SRI、SAI无明显变化,所以在进行屈光不正儿童的检查中,麻痹并不会影响其检查结果,麻醉前后都可以进行角膜地形检查。

  • 标签: 屈光不正 睫状肌麻痹 角膜地形图
  • 简介:摘要正常人眼>80%像差来源于角膜,地形引导角膜屈光手术常规用于某些疾病、外伤后的角膜及眼表手术导致严重的角膜不规则散光的治疗,与常规屈光手术相比,其具有术前检查的严谨以及手术设计的复杂等特点,屈光手术医生需充分学习并熟悉手术设计方法和原则,掌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角膜不规则散光 角膜地形图 角膜屈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趋势监护在癫痫以及亚临床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59例癫痫以及亚临床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趋势监护,观察应用效果。结果癫痫发作上界、下届与癫痫持续时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6.210/7.210,P=0.01/0.003<0.05);癫痫发作与癫痫持续状态时在Envelope参考级上有显著差异(t=11.410,P=0.021<0.05),但在双极上无差异(t=0.12,P=1.20>0.05)。结论癫痫以及亚临床癫痫患者采用脑趋势监测患者病情发作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癫痫以及亚临床癫痫 脑电趋势图监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诊断的部分性癫痫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奥卡西平治疗,探究患者疗效以及对患者活动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新诊断的部分性癫痫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所有患者均给予奥卡西平治疗。结果48例患者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的疗效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48例患者治疗6个月时地形δ、α、β频段对比治疗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治疗6个月时θ频段相对功率明显增加,对比治疗前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48例患者中出现8例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6.66%(8/48)。结论在新诊断的部分性癫痫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可获得理想临床疗效。

  • 标签: 新诊断 部分性癫痫 奥卡西平 疗效 脑电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仿生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期间护理干预要点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头痛眩晕患者1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4例);两组均给予仿生刺激仪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0%)、总满意度(97.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显著提升仿生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的疗效,且患者满意度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头痛眩晕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双频指数(BIS)监测的护理,体会BIS在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将BIS监测的4个电极,分别放置于前额中心,鼻上(两内眦连线)5cm,太阳穴区(眼角和发线之间),一侧眉弓平行上部,连接电极传感器与BIS模块后,显示数值及波形。结果均顺利完成BIS监测。结论BIS可以作为麻醉镇静和深度的监测指标,也可作为监测代谢的指标,BIS使用人群广泛,操作简便,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直观性。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BIS)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确诊的癫痫患者的A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EEG对癫痫灶的定位,癫痫的分类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癫痫 动态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焦虑症患者时使用脑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焦虑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5天和30天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脑生物反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帕金森病深部刺激术后采用延伸护理成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深部刺激术)56例(2015年1月—2016年10月)。将其随机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术后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了(82.38±4.42)分,对照组患者出院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只有(65.35±5.01)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术后延伸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强,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 延伸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辅助下难治性枕叶癫痫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在颅内电极监测辅助下治疗难治性枕叶癫痫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电极监测辅助在难治性枕叶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仅有1例患者视觉层受到轻微损伤,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术后随访1.5年,按照Engel评分,I级3例,II级1例。结论在颅内电极监测辅助下治疗难治性枕叶癫痫可准确定位致痫区,降低癫痫发作次数、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 辅助 难治性枕叶癫痫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动态监测在脑梗塞后偏瘫行刺激联合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梗塞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下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脉冲联合康复治疗,治疗过程中均行肌电图仪持续监测,分析相应神经在刺激前后的电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桡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3.93±3.92)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7.31±3.91)m/s,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54.08±3.71)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6.09±4.12)m/s,p<0.05;观察组尺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4.38±3.69)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7.47±4.26)m/s;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电位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增大,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肌电图仪定位定量下刺激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后偏瘫患者,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肌电图 脑梗塞 偏瘫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8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输注。其后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41例。将麻醉深度维持在基础值20%的患者设为参照组,将麻醉深度维持在40~60之间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丙泊酚使用剂量、苏醒时间以及退管时间。同时记录诱导前、切皮时以及缝皮时的所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比较后,研究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较比参照组,相对较少,苏醒时间和退管时间较比参照组,相对较短,诱导前、切皮时以及缝皮时的浓度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实施双频指数,可以使丙泊酚用量得以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频指数(BIS)在ICU住院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的过程中对麻醉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入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并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4例患者由医师根据经验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进行调控,B组26例患者通过监测BIS值,并根据其数值变化调节麻醉剂输入。两组分别记录静脉麻醉前(T1),切皮时(T2),牛角扩皮时(T3),插入气切套管时(T4)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数值,术中丙泊酚使用的总剂量以及出现低血压、体动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B组的MAP在T3时显著高于A组(P<0.05),T4时,B组的心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与T1相比较,A组及B组的MAP在T2、T3、T4均明显升高(P<0.05),A组及B组的HR在T3、T4显著升高(P<0.05),A组的丙泊酚剂量较B组多(P<0.05),且患者相关的不良事件较B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BIS指导下行经皮气管切开,较传统方式更加安全舒适,能减少麻醉剂用量及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深部电极植入术及程控调节效果和护理质量,修订了帕金森病患者深部电极植入术及程控调节的护理配合流程,确定了护理对策,加强了术前、术后评估、开机及程控调节的护理配合和安全管理,并进行质量及效果跟踪。采用规范的配套的护理流程,可有效实施护理措施,正确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调节 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总结了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对4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在盆腔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中实施全程综合护理,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心理干预,观察排尿日记、尿动力学参数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配合有效的护理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盆腔生物反馈与刺激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自主排尿。结合适当的护理及心理治疗措施,可提高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 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苗医药特色外用疗法+生物技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苗医药特色外用疗法+生物技术治疗12例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治疗前ADL评分为42.86±4.13,治后ADL评分为62.12±5.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12例患者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采用苗医药特色外用+生物技术综合疗法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苗医药 外用疗法 生物电技术 综合疗法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植入癫痫病人颞叶的电极阵列,能以接近大脑形成认知的速度破译其脑电图信号,并进一步分析神经元对视觉刺激的反应,进而准确判定特定时间段的视觉刺激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熟期白内障术前闪光视网膜对术后视功能评估的可靠性。方法53例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在术前行闪光视网膜(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检测,并将结果与患者术后第一天最佳校正视力进行相关分析。对术后第一天校正视力低于0.3者进行黄斑区及视盘OCT检查。结果53眼中38眼F-ERG预测准确,可靠性为71%,假阳性率为13%(术前F-ERG正常而术后视力<0.3),假阴性率26.3%(术前F-ERG异常而术后视力≥0.3)。统计学分析显示白内障术后第一天校正视力与F-ERG的b波振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239,t=2.449,P<0.05)。结论术前F-ERG检测可作为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评估。

  • 标签: 白内障 成熟期 闪光视网膜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组织而致。脓肿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最常见。一般治疗原则是当脓肿尚未形成之前,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一旦脓肿形成,则应行外科手术治疗。本院接收一例“疑似慢性内血肿的脓肿”经治疗后恢复良好。

  • 标签: 脑脓肿 隐匿性感染 慢性脑内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