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6 个结果
  • 简介: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元过度放电是各种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癫痫所见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称为癫痫脑电图,其主要内容为癫痫波,即头皮电极记录到的反映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状态的变化.有些抗癫痫药物在抑制痫样放电治疗癫痫的同时,对EEG背景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因此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副作用.本文就抗癫痫药物抑制痫样放电的机理及其对EEG背景活动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些许帮助.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癫痫患者 脑电活动 大脑皮层神经元 神经元异常放电 临床工作者
  • 简介:(magnetcencephalogragphy,MEG)是一种通过测量磁场信号,对癫痫病灶和功能区进行定位及评价其状态的设备,是目前直接测量大脑功能活动的最新技术,可对磁信号及其发生源进行精确测定和定位,并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叠加于MRI影像上,即磁源性影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实现了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统一。对人体无侵袭、无损害,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其时间分辨率可达毫秒级(〈1ms),空间分辨率〈2mm,远高于MRI、SPECT、PET和PET/CT。

  • 标签: 脑磁图机 南京脑科医院 PET/CT MRI影像 引进 直接测量
  • 简介:(magnetcencephalogragphy,MEG)是一种通过测量磁场信号,对癫痫病灶和功能区进行定位及评价其状态的设备,是目前直接测量大脑功能活动的最新技术,可对磁信号及其发生源进行精确测定和定位,并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叠加于MRI影像上,即磁源性影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实现了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统一。对人体无侵袭、无损害,

  • 标签: 脑磁图机 南京脑科医院 MRI影像 引进 直接测量 脑磁场信号
  • 简介:(magnetcencephalogragphy,MEG)是一种通过测量磁场信号,对癫痫病灶和功能区进行定位及评价其状态的设备,是目前直接测量大脑功能活动的最新技术,可对磁信号及其发生源进行精确测定和定位,并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叠加于MRI影像上,即磁源性影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实现了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统一。对人体无侵袭、无损害,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其时间分辨率可达毫秒级(<1ms),空间分辨率<2mill,远高于MRI、SPECT、PET和PET/CT。

  • 标签: 脑磁图机 南京脑科医院 PET/CT MRI影像 引进 直接测量
  • 简介: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活动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PD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BEAM频谱分析及影像学检查,对经MMSE初步测查后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者进一步行成套神经心理学评估(FOM、RVR、DST、BD、BNT、HAMD)。结果PD痴呆组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分值明显降低,痴呆组慢波(δ、θ频段)相对功率谱较非痴呆组明显增高(P〈0.01),而快波(β1、β2频段)的相对功率谱显著降低(P〈0.05);痴呆组额叶、颞叶的皮质萎缩及皮质下萎缩程度明显增加,且合并白质疏松症(LA)者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D认知功能损害与额叶沟宽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前角指数及δ波功率值相关。结论神经心理学测验有利于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PD认知功能障碍与额颞叶皮质萎缩、皮质下机构萎缩程度、δ波功率及抑郁障碍密切相关,合并LA者痴呆发生率高。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BEAM CT
  • 简介:目的探讨(MEG)静息态网络定位与皮质脑电图(ECoG)的一致性。方法选取难治性癫痫患者16例,术前均运用脑磁静息态网络定位,同时运用传统的Dipole法和SAM法皮质脑电图定位,与皮质脑电图的结果对照,分别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结果16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棘波放电,Dipole定位局限10例,散发6例,SAM值升高单病灶11例,多病灶5例。16例患者均显示静息态网络异常,敏感度100%(16/16)。Dipole定位ECoG的定位符合率为62.5%(10/16),SAM与ECoG的定位符合率为68.7%(11/16),MEG网络功能异常与ECoG的定侧符合率为100%,定位符合率为81.2%(13/16)。结论静息态网络定位可以敏感地定位癫痫放电区,可以为癫痫手术规划提供帮助。

  • 标签: 脑磁图 静息态脑网络 癫痫 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rTMS)对脑梗死失语的治疗作用和其对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的患者15例,经ABC失语检查表评定后随机分为对照组7例和治疗组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low-rTMS治疗.rTMS治疗方法:频率1Hz、强度为运动阈值80%、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s,共10d.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rTMS治疗后2周)均行ABC评分和非线性分析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的ABC评分值和非线性分析参数均值(D2、PD2、Cx、LE、KE、ApE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BC评分和右额区非线性分析参数PD2、Cx、均值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左额区非线性分析参数PD2、Cx、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w-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对左半球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失语 脑电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深部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已成为治疗中晚期PD的重要方法,可改善病人的运动症状、减轻左旋多巴制剂的副作用、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长期维持疗效[1]。PD病人DBS治疗获得满意疗效需要:①术前评估与筛选;②术中电极精确植入;③术后个体化的程控。合理、规范化的术后程控以确定最佳参数,使病人症状得到最大的缓解。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PD病人DBS后程控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程控
  • 简介:目的以相关维数(Dc)作为主要指标研究Wistar大鼠癫痫病灶生理活动的混沌特性.方法15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体质量为210~260g,选择其中10只制备慢性癫痫模型作为实验组;另5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动态脑电图仪测量大鼠的脑电波波形,量化记录正常对照组和癫痫实验组大鼠的生理活动,以G-P法计算不同状态下的相关维数,并用相关维数来表示相对应的大脑功能.对组间及组内两侧相关维数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大鼠的相关维数值为6~8,而实验组大鼠在病灶处的相关维数值为2~6,组间相关维数分布范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左右两侧相关维数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正常大鼠与癫痫大鼠的大脑功能状态有所不同,正常大鼠的生理活动复杂程度高于癫痫大鼠.

  • 标签: 颞叶癫痫 大鼠 脑电生理 相关维数 大脑功能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底核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靶点.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治疗
  • 简介:目的从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角度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MCI患者19例,其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1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9例。MCI患者经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体衰退量表(GD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Hachinski缺血指数(HI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在安静状态下采集电信号后行非线性分析并与10位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HE)行组间比较;同时,VCIND亚组与aMCI亚组行MCI组内比较。结果MCI组与HE组比较,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点关联维数(PD2)、复杂度(Cx)平均值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CI亚组与VCIND亚组比较,非线性参数Cx平均值增高,李亚普诺夫指数(LE)平均值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线性分析能够较早客观判断功能的改变,对MCI的诊断及亚型的判定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脑电图 非线性分析
  • 简介:目的长期随访一组采用双侧深部刺激(DBS)丘脑底核(STN)的帕金森(PD)病人,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95例PD病人在我院接受了双侧STN-DBS手术。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的外放电信号,刺激电极测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阈值。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3年和5年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病人"开/关"两种状态下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术前对照,PD病人术后5年"关"状态运动评分改善率为60.3%;日常生活评分的改善率为54.2%。语言是运动评分中唯一没有改善的症状。异动症除外,术后1年"开"状态下运动评分没有显著改善。第1年和第5年"开"状态下运动迟缓、姿势障碍和步僵症状较术前均有加重。术后第5年异动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PD病人双侧STN-DBS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关"状态下运动评分和"开"状态下异动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年和第5年比较,行动迟缓、语言、姿势异常、步僵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均有加重。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 简介:目的探讨癫痫定位技术对难治性癫痫致痫区定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痫病人58例,术前行视频头皮脑电图、磁共振、、颅内埋藏电极皮层脑电图等检查,综合评估确定致痫灶的位置。根据综合评估致痫区制定手术方案并实施,随访并判定疗效。根据癫痫定位和综合评估致痫区吻合度分为3组,Ⅰa组:完全吻合一两区域中心位置在1cm以内,Ⅰb组:基本吻合一两区域中心位置在1~3cm;Ⅱ组:不吻合一两区域中心位置在3cm以外或其他。统计分析各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77.6%(45/58),其中癫痫完全消失18例;Ⅰa、Ⅰb组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但Ⅰ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Ⅱ组。结论癫痫定位是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当癫痫定位和术前综合评估致痫区基本一致时,手术疗效相对较好。

  • 标签: 癫痫外科 脑磁图 致痫区
  • 简介:目的探讨深部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进行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电极植入术,术前采用1.0TMR和3.0TMRT2加权靶点扫描,在直视下行靶点直接定位。手术前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UPDRS)及BurkeFahn-Marsden运动障碍评分(BFM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前帕金森病患者UPDRS:药物"关"状态25-80分,平均55分;药物"开"状态19-53分,平均34分。术后在开机的情况下UPDRS:药物"关"状态17-24分,平均22分,改善率60.0%;药物"开"状态15-24分,平均19分,改善率44.0%。4例肌张力障碍患者BFMs平均改善率55.0%。41例患者术后症状迅速改善,肌张力降低,震颤及异动症消失。结论DBS能明显改善M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运动障碍疾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苍白球内侧部 丘脑腹中间核
  • 简介:目的探讨人用脑深部刺激(DBS)系统在构建猴脑深部刺激模型中的应用。方法4只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按照猴脑立体定向图谱,在右侧丘脑底核(STN)植入深部刺激电极(Medtronic3389),其中刺激组2只猴同期皮下植入Medtronic7495型连接导线和SoletraTM7426型脉冲发生器,术后一周给予慢性高频刺激。另2只偏侧PD模型猴仅在右侧STN植入电极,不植入脉冲发生器,作为对照组。连续观察12个月,进行运动障碍评分观察和阿朴吗啡(APO)诱发旋转实验。结果术后影像学观察电极前端均位于STN核范围内;刺激组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给予慢性高频刺激,猴偏侧帕金森样症状明显改善,有效高频刺激可以立即停止APO所诱发的旋转,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人用DBS系统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植入猴脑内特定靶点,可以有效的建立DBS动物模型,为DB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 动物模型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 简介:目的探讨在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TF系统对20例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患者行术前致痫灶定位,术中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和皮层描记指导致痫灶的处理。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致痫灶均获处理,术后癫痫停止发作20例;随访24~36个月,术后1月及15月各1例再次出现癫痫发作,余18例无发作,9例停药。结论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能够较好的定位致痫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指导致痴灶的处理。

  • 标签: 脑磁图 颅内肿瘤 致癎灶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丘脑底核(STN)深部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障碍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其神经机制。方法对15例合并抑郁障碍的PD患者实施STN深部电极植入,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和临床评价。结果术后运动功能症状如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改善良好,停药后PD分级量表运动评分显著下降(P〈0.01)。术后抑郁障碍症状如焦虑、绝望和激越症状改善良好,停药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STN-DBS能显著改善PD的抑郁障碍症状,STN在PD抑郁障碍神经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 简介:深部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的出现是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它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的兴奋性以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癫痫发作、缓解疼痛,是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方法。自1987年法国的Benabid等应用脑深部刺激术刺激丘脑腹外侧核治疗帕金森病震颤和特发性震颤获得成功后,至今全世界已有500余家医疗中心实施深部刺激手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植入电极超过35000例次。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 运动障碍性疾病 帕金森病 疾病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方法 特发性震颤
  • 简介:目的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静态姿态平衡稳定性进行评估,以确定深部刺激术(DBS)对患者术后短期的静态姿势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H-Y分期为3期的1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以及12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受试者。通过可穿戴式传感器采集PD患者DBS开关机前后及对照者在静态姿势平衡实验中的三维人体关节姿态角,并计算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帕金森病患者的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BS开机帕金森患者相比于DBS关机帕金森患者,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可穿戴设备评估DBS对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短期静态姿势平衡稳定性的影响实验显示,DBS开机的帕金森病患者姿势平衡稳定性增强,DBS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静态姿势平衡稳定性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可穿戴设备 静态姿势平衡
  • 简介: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弥漫性或多灶性白质改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神经病理学研究表明,这类白质改变通常表现脱髓鞘、反应性胶质增生和小动脉硬化,其严重程度与放射学改变呈正相关。对于这种白质改变的命名还比较混乱,有人称之为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有人称之为白质病(leukoencephalopathy)。

  • 标签: 理学研究 动脉硬化 神经病 影像学 反应性 放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