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成年人脑组织发育完善,不会由于操作不慎引起损伤而变形,而胎婴儿组织发育不熟,质脆易脆,尤其是畸形者,在取,固定,切面,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慎,均引起不同程度损伤,或变形失去原有形态结构,给诊断和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困难.为了保持原有形态结构,根据别人介绍经验,寻找一种比较适应行之有效方法,水浮取法,我们作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胎儿 标本取出 标本固定 水浮取脑法 脑组织
  • 简介:目前已有动物组织的常规灌注固定技术[1,2].陈浩宇等[3]又改进了组织的灌注固定技术,使固定组织的方法基本完善.由于组织耐氧能力很差[4],就要求尽可能早地开始固定组织,才能更好的保护好组织.为达此目的,对目前的组织局部灌注固定技术作了适当的修改,并对右心房流出的液体作了仔细观察,现介绍如下,以与同行商榷.

  • 标签: 脑组织 局部灌注 灌注固定 生理盐水
  • 简介:1923年Lowell首先报道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病人出现精神状态异常,1941年Rothermich等报告8例胰腺炎并发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激动伴妄想及幻觉等神经症状,并首次提出胰性病(PancreaticEncephalopathy,PE)的概念。PE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8.2%,而死亡率为67.0%,是引起SAP病人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此病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胰性脑病 氧自由基
  • 简介: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属于形态学的范畴,是每个医学生接触最早而又必须学好的医学启蒙学科之一.但是由于人体的结构复杂,使得人体解剖学的名词繁多.所以,对那些刚踏入医学院的学生来说,常常感到听课时难学难记,复习时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所教授的内容,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配合所用挂图、模型及标本进行讲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再结合应用幻灯片、录像片、摄影片、教学电影片或电脑三维立体成像等,的确可使教学更直观生动,但往往要受到经济、地点、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很难满足某些特定的教学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在解剖形态学的教学中充分而灵活地使用板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切体会如下:

  • 标签: 中板图 人体解剖学 图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养血清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脑卒中后伴发睡眠障碍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舒乐安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颗粒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对性瘫痪患儿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颅超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EPs波幅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前N20波幅、P37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20波幅、P37波幅均较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对性瘫痪患儿躯体感觉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躯体感觉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颅超声 常规康复 脑性瘫痪 躯体感觉功能
  • 简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势在于能得到极为清晰美观的组织形态,其中修复待检测物质的抗原性(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抗原修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染色结果。用pH值6.0的枸橼酸(柠檬酸)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或高压修复目前使用最广,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实验室的首选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修复大多数物质的抗原性,得到阳性强、结果美观的图像,重复性好,颇受广大实验工作者的欢迎。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现枸橼酸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有一个比较隐蔽的缺陷:它能使某些膜受体的阳性分布区域向细胞质内扩大。比如NMDA-R2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内的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电镜显示它应当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上。但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大鼠中脑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后,阳性结果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整个胞质(113);这与NMI)A-R2A的实际分布有明显出入。由于细胞质阳性的图像比较美观,并且这种阳性的成因也有解释的余地,因此常常被实验人员误认为是正常的。我们尝试了其它一些修复方法,综合比较后认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于NMDA-R2A这类膜受体的检测是一种更好的抗原修复液,并对其使用方法和效果探讨如下。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抗原修复液 EDTA 枸橼酸缓冲液 石蜡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动物死后脑、周围神经干和骨骼肌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降解的变化规律。方法Kar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不同动物和不同组织内AchE的灰度值从死后0h至24h逐渐递增,即酶降解加重。三种组织内死后同一时间的AchE比较,总是大脑皮质灰度值最大,坐骨神经干内次之,腓肠肌内值最小。同种动物三种组织内的AchE灰度值在动物死后同一时间与不同时间的比较,P〈0.01;不同种动物同一组织内AChE在死后同一时间上的比较,P〉0.05。结论AchE在不同动物死后的、周围神经干和骨骼肌内的降解具有死后时间依从性;骨骼肌内AchE稳定性高,降解缓慢;不同种动物同一组织内AChE在同一时间上的降解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法医学推断人死亡时间的检测指标。

  • 标签: 大脑皮质 周围神经 骨骼肌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围绕如何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运用专业外语的能力方面,我们除注重理论课和实习课外,还特别注重第二课堂的活动。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程内,使学员既能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能使上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有讲座,组织学制作技术,组胚知识竞赛和翻译英文论著。知识竞赛由学员组队参加,最后评出集体和个人1,2,3等奖。知识竞赛的题目涉及到组胚学各个知识点,专业英语等,甚至包括教员从本讲过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通过组胚知识竞赛,帮助学员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对组胚学习的兴趣,对全面深入的掌握组胚知识有很大帮助。第二课堂的翻译论文活动,提高了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在教员指导下已发表论文摘译10余篇。通过组织学制片技术,培训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发现了一些掌握组胚知识坚实的学员,他们中一些人因此而选择了终身从事组胚专业的道路。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知识竞赛,其次是组织学制片技术。在丰富多采的第三课堂活动中,学员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丰富了知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达到培养人才的预期目的。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第二课堂 活动方法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98例SLE患者、10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中血清抗C1qAb,并对SLE患者的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抗C1qAb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及健康体检者(P〈0.05);其中,抗C1qAb阳性的SLE患者肾损发生率、活动性狼疮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抗C1qAb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抗C1qAb与SLE肾脏损害密切相关,其还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的指标。

  • 标签: 抗C1Q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抗DSDNA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