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儿童患有不正,对于弱视、斜视情况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在我院进行不正所致疾病检查的小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这20例患者,罹患弱视、斜视的人数,以及发生率。结果不正与弱视、斜视,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出现不正的患儿有较高的几率出现这两种常见眼部视力不良情况。在所有的28只出现不正的患眼中,弱视和斜视的罹患人数分别为7、10例。结论因此针对儿童群体极易发生的不正问题,需要家长加强重视,及时对小儿的该种视力异常,进行筛查与预防性的治疗,降低儿童弱视、斜视的发生率。

  • 标签: 屈光不正 弱视 斜视 关系
  • 简介:摘要儿童近视眼目前呈现低龄化,进展快的特点,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能有效控制儿童近视发展显得格外重要。查阅最新国内外的研究发现,OK镜包括ToricOK镜、甚至高度近视患儿用OK镜联合框架眼镜均被证实是控制眼轴快速增长的最有效方法,并且在这些研究中也证实了其安全性。多焦软镜也被证实控制近视有效。目前控制儿童近视进展最有效的方法仍是OK镜,其次是多焦双焦软镜,RGP、多焦眼镜、单焦眼镜效果皆不理想。

  • 标签: 近视眼 OK镜 RGP Toric OK镜 多焦软镜 双焦软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状态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弱视儿童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基点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矫正与精细训练法治疗,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础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两组患儿检查结果、视疲劳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视疲劳评分及检查结果改善程度较好,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弱视儿童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加以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屈光状态 儿童弱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状态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弱视儿童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基点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矫正与精细训练法治疗,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础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两组患儿检查结果、视疲劳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视疲劳评分及检查结果改善程度较好,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弱视儿童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加以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屈光状态 儿童弱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后而未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原因。方法对536例(1072眼)不正患者常规进行术前检查后未行手术的原因分析。结果最终未行手术的536名(1072眼)患者中,因思想顾虑大而未手术的有189例,疑似圆锥角膜、及圆锥角膜的共有77例,角膜中央厚度不足的有70例,最佳矫正视力不佳的59例,有眼底疾病的52例,经济原因未做的43例,高眼压29例,因其他原因未做手术的17例。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手术,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必须严格术前筛查,才能保障手术安全。

  • 标签: 屈光不正 准分子激光 手术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以参差与优势眼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而得出参差在形成原因。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门诊120例门诊患者,把他们分为远视眼参差、近视眼参差及混合性眼参差三大类,并分别检测每位患者的屈光度,并利用Worth四点法测量优势眼。结果远视眼参差的患者中,某一侧眼为优势眼与其参差程度有明显的关联性;近视眼参差的患者,其某一侧眼为优势眼与其参差程度未见明显的关联性;混合性眼参差的患者中,某一侧眼为优势眼与近视眼侧有明显的关联性。结论优势眼在双侧眼睛的发育及生长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最终可能导致远视眼及混合性眼参差的发生。

  • 标签: 优势眼 屈光参差 近视 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江门市区0~3岁婴幼儿的状况。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2184例0~3岁体检的婴幼儿进行Suresight视力筛选仪进行筛查,了解婴幼儿的发育情况。结果2184例婴幼儿中存在异常的婴幼儿394例,占比18.0%,异常的婴幼儿中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占比12.0%,对异常正常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表明,江门市0-3岁婴幼儿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父亲状况、母亲状况、婴幼儿时期营养状况、低出生体质量、妊娠期高血压、产时窒息、分娩方式及足月分娩。结论江门市婴幼儿视力状况不容乐观,影响0~3岁婴幼儿视力的危险因素主要父母亲异常、婴幼儿营养不良、低出生体质量、妊娠期高血压、产时窒息、剖宫产及早产等。

  • 标签: 婴幼儿 屈光状况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为儿童混合散光随年龄增加的改变情况,探讨近视加深、远视减轻和散光的改变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63例混合散光儿童的状态定期散瞳验光、配镜、弱视治疗,对比不同时间检查结果并记录,连续观察三年以上,平均3.94年。结果本组63例121眼中有106眼的近视度数增加,占87.6%;48眼变为复性近视散光,有9眼变为单纯性近视散光,有64眼仍是混合性散光;有62眼散光度数不变,占51.12%;有32眼散光度数增加,占27.27%;有26眼散光度数下降,占21.49%;有90眼散光轴不变,占74.38%。第一次验光后诊断有弱视102眼,占84.30%,经戴镜、弱视训练等治疗3年后,102只弱视眼的矫正视力均达1.0以上,弱视治愈率达100%。结论儿童混合散光应定期验光复查,至少每半年散瞳验光一次,定期了解状态,及时更换合适眼镜。

  • 标签: 儿童 混合散光 屈光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发育的规律,为Suresight筛查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从6个月至36个月定期进行Suresight监测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的球镜值和柱镜值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18个月以后下降较慢,18个月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6个月远视程度的加重,36个月出现远视的比例逐渐增加(P<0.05)。随着6个月散光程度的加重(P<0.05),36个月出现散光的比例逐渐增加。结论对于婴幼儿应进行动态监测,如果Suresight筛查仪提示高度异常,而18个月仍未得到改善,则可考虑进行早期诊断干预。

  • 标签: 婴幼儿 Suresight 屈光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不正性弱视的配镜治疗,强调精确的瞳距(即双眼瞳孔中心与眼镜光学中心保持一致)对儿童不正性弱视配镜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针对38例3-8岁儿童不正性弱视进行散瞳验光、科学配镜治疗辅以弱视训练,定期复查,观察疗效。结果通过一年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9%。结论儿童不正性弱视的治疗,配戴眼镜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而精确的瞳距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儿童 屈光不正 弱视 瞳距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眼状态的特点,为实施学龄前儿童眼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4056名0~5岁儿童为检测对象,应用美国WelchAllyn公司生产的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状态调查。结果男女异常总检测率分别为6.71%和6.44%,男女之间总异常率和各类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正类型中、各年龄组中散光所占比例均较高、其次是远视、远视+散光、各年龄近视发生率均较低,筛查异常转诊的267人中,确诊为不正266例,诊断符合率为99.63%。结论定期检查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状态,掌握学龄前儿童眼状态的特点,对治疗儿童不正,防治视功能障碍,降低弱视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实施儿童眼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suresight验光仪 屈光 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东胜区小学儿童不正及其他眼部疾病的患病率。方法对总共1100名,年龄在7岁到12岁的小学儿童(其中男生570名,女生530名)进行不正,色觉缺陷和其它眼部疾病的调查。对这些儿童进行视力,眼前节检查,色觉检查和眼底检查。结果396名儿童(36%)被发现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眼部异常。其中,不正占29%、色觉缺陷占1.6%、斜视占2.5%、内眦赘皮占1.9%、上睑下垂占0.9%、倒睫占0.3%、霰粒肿占0.4%、沙眼占7.8%、过敏性结膜炎占4%、结膜痣及面部毛细血管瘤占0.1%、先天性白内障占0.2%。结论近视是小学儿童最常见的不正。在小学入学时有眼科医生对儿童进行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不正和其它眼部疾病,有利于早期治疗并减少视功能的损害。

  • 标签: 视力 上睑下垂 儿童 屈光不正 斜视 色觉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康汤治疗不正性视疲劳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接收100例不正性视疲劳患者资料予以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珍视明滴眼液治疗,实验组50例予以近康汤治疗,对比两组视疲劳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视疲劳评分2.63±1.10分均较对照组的5.50±1.09分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8.00%均较对照组的80.0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近康汤治疗应用于患者中,可于很大程度上改善其视疲劳状况,且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近康汤 屈光不正性视疲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正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了苏州地区10863名8~19岁学生,对其状态,视力及矫正视力、病筛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及其父母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苏州地区学生不正发病率分别为小学36.2%,初中44.4%,高中75.5%;其中近视占比91%,为不正的主要类型。子女与父母的不正具有相关性。结论近视是学生视力低常的主要原因。长时间近距离学习、精细作业,遗传,环境因素等是主要影响因素;近视的发生发展与看电视时间长短相关性小。

  • 标签: 屈光不正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科门诊儿童不正及斜视弱视状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不正及斜视弱视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不正以斜视弱视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儿童年龄,性别以及检查结果。结果3-7岁儿童不正发病率较高,与8-12岁儿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发生率与远视,散光相比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7岁为儿童不正的高发年龄,主要以近视,斜视以及不正弱视为主。

  • 标签: I眼科 屈光不正 斜视 弱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正性儿童弱视采取阶段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80眼),都采取阶段性弱视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为1个阶段,经治疗4阶段(12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对4阶段疗效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阶段性治疗后,80例患儿任一次复诊最佳矫正视力均与前次存有显著差异(P<0.01),经4个阶段的治疗后,患儿T1~T4各阶段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不正儿童弱视分阶段治疗存在一定的疗效差异性,矫正视力的提高与治疗阶段的增加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其总体有效率随分阶段治疗的延长而增加。

  • 标签: 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 矫正视力 阶段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参差性弱视儿童通过连续全遮盖法治疗的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筛选参差性弱视患儿64例纳入研究。患儿均接受连续全遮盖法治疗。观察患儿弱视眼改善情况以及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矫正视力比治疗前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经连续全遮盖法治疗半年后,视力提升≥1行占93.75%,视力提升≥2行占76.56%;视力平均提升3.81行。治疗1年后,视力提升≥1行占100%,视力提升≥2行占87.5%。结论参差性弱视儿童在治疗弱视眼中采用连续全遮盖法能够明显提升视力,改善矫正视力。

  • 标签: 屈光参差性弱视 儿童 全遮盖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正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角膜地形图。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3月收诊的90例(180眼)不正儿童为研究对象,在麻痹前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麻痹前后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远视儿童的要睫状肌在麻痹前后,其Kf(D)、Ks(D)、Ks-Kf(D)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睫状肌麻痹后与麻痹前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儿童近视眼和远视眼在进行睫状肌麻痹后,其角膜散光和SRI、SAI没有明显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睫状体麻痹前后,角膜力、散光轴向、SRI、SAI无明显变化,所以在进行不正儿童的检查中,麻痹并不会影响其检查结果,麻醉前后都可以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

  • 标签: 屈光不正 睫状肌麻痹 角膜地形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知觉学习法治疗小儿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02例不正性弱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戴眼镜,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视知觉学习法。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眼球的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调节幅度为14.93±1.23D,调节灵敏度为6.57±1.12次/min,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调节滞后量为1.36±0.32D、屈光度为5.84±1.23D,调节滞后量、屈光度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6%、74.5%,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法可以充分发挥眼球的调节功能,纠正不正性弱视,并且其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视知觉学习法 屈光不正性弱势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视力筛查仪在儿童眼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80例接受视力检查儿童分实验组(40例,应用视力筛查仪)、对照组(40例,应用标准视力表联合散瞳验光检查),对比两组儿童不正检出几率。结果经两组儿童检查结果比较,实验组不正检出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视力筛查仪在儿童眼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对儿童不正的问题进行有效检出,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视力筛查仪 儿童眼保健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