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历经数十年的创新与发展,Ilizarov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认可并广泛应用于肢体畸形矫正及创伤后遗症等治疗中,为骨科发展做出举世瞩目的贡献。张力-应力诱导组织再生是Ilizarov技术核心,机械应力刺激信号经转导后引发生物级联反应,包括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改变、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血管再生、干细胞归巢以及其他系统性反应,从而共同维持组织再生。新生骨矿化速率缓慢是Ilizarov技术的主要局限性之一,为帮助Ilizarov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近年来促进牵拉区骨矿化的基础研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如物理措施、化学药物和生物疗法等。随着对机械牵拉促进组织再生的逐步探索和深入理解,胫骨横向骨搬移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下肢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足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归纳及总结Ilizarov技术基本生物学机制和促进牵拉区域骨矿化方法,为今后牵拉成组织技术机制的研究和临床技术的革新提供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发展,医疗临床领域与过去相比得到了不小的突破与创新,不仅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被应用到了实际临床治疗中,相应的医疗研究项目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近年来,医疗临床领域逐渐提高了对骨科基础研究的重视,并对研究骨科基础中涉及到的医疗技术应用原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为医疗技术的高校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篇文章就临床骨科基础研究相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一些观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临床 骨科 技术
  • 简介:近年来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胶质瘤病理已进入分子时代.分子分型及基于患者化疗方案及预后判断的分子诊断手段正对传统病理诊断提出质疑并推动其变革。胶质瘤干细胞研究的热潮促进了对胶质瘤异质性特点的深入探索,基于基因敲除鼠技术对胶质瘤来源细胞的研究已指向越来越多脑内不同类型的细胞.神经发育与胶质瘤形成的关系愈加紧密。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原位移植瘤模型的优化随着胶质瘤干细胞培养技术的成熟取得了重要提高。尽管临床治疗恶性胶质瘤近年尚无明显突破.但多模式、多学科交叉的胶质嗜基础研究将与临床紧密结合并推动其高效地实现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的转化。

  • 标签: 胶质瘤 分子病理 胶质瘤于细胞 移植瘤模型
  • 简介:心血管系统的钙化包括血管钙化和主动脉瓣膜钙化.血管钙化是血管壁细胞在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下活化,具有成骨细胞样表型.血管钙化发生于大动脉和中动脉管壁的内膜和中膜.发生于血管内膜者,称为血管内膜性钙化(intimalcalcification),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相关联,主要发生于脂质条纹形成期,呈现为小而弥漫分布的羟基磷灰石晶体钙沉积,并形成与生理性骨发育类似的细胞内基质小泡.另一种钙化发生于血管中膜,称为血管中膜性钙化(medialcalcifcation),它独立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主要发生于衰老、糖尿病和尿毒症等病理状态下的血管.中膜钙化主要发生在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脂质沉积的环境中,动脉中膜的弹力层出现基质小泡[1].近年血管生物学的研究和心血管影像学(如电子光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等)的进展,发现血管钙化是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损伤和慢性肾病等疾病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临床病理表现,血管钙化的部位和钙化程度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的预警指标.血管钙化增加了血管的硬度,降低了血管的顺应性,增加自发的和血管成形术中发生的斑块和血管破裂、以及动脉瘤形成的危险,易导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冠心病,中风和外周血管病等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80%的血管损伤和90%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伴有血管钙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均促进动脉钙化的发病.青年血管钙化患者的发病以糖尿病患者多见,而老年患者以血脂异常居多.有学者认为动脉钙化程度是预测Ⅱ型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的最佳指标[2,3].现仅就血管钙化的机制及防治等叙述如下:

  • 标签: 血管内膜 钙质沉着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小肠恶性肿瘤的20%和全部软组织肉瘤的5%.GIST平均年发病率大约为1/10万^[1]。近年来.GIST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GIST生物学特点、生物学治疗及生物学预后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胃肠道恶性肿瘤 生物学特点 GIST 小肠恶性肿瘤 软组织肉瘤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人口的老龄化使得未来数十年其发病率将逐渐增加。未来,房颤将成为中国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房颤治疗中的未知数还很多,需要从基础和临床同时入手深入研究。本文就房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治疗现状作如下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临床治疗 心律失常 经济负担 病理生理 发病率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性疾病,病理机制不清,尚无有效修复方法,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研究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失衡是神经再生的瓶颈。因此,改善微环境,促进神经再生,重建神经网络是脊髓损伤修复的重要策略。目前国内外大量基础研究聚焦于脊髓损伤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基于此,本文就分子病理机制、药物转化、细胞移植等基础研究热点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机制 基础研究 神经再生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患。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骨矿化促进药、骨吸收抑制药和骨形成促进药,可供选择种类仍然有限,亟待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本文将阐述骨质疏松基础领域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相关机制的研究现状:(1)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骨重塑过程中的免疫调节(RANK/RANKL通路和WNT通路);(2)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研究(抗骨硬化蛋白Romosozumab)与骨质疏松;(3)细胞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骨质疏松;(4)转录因子(GATA4、SFRP1、Tph1和DDK1)与骨质疏松;(5)干细胞与骨质疏松;(6)其他:"骨骼-肠道菌群"调节轴和miRNAs等。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国内食管癌发病人数占世界一半以上,给胸外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功能基因组"、"大数据"、"精准医疗"、"学科交叉"等概念的出现,给基础科研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胸外科医师应把握时代脉络,抓住机会,在开拓基础研究新局面、促进临床转化、解决"卡脖子"问题上为胸外科发展添砖加瓦。

  • 标签: 胸外科 基础研究 胸部肿瘤
  • 简介:乳腺癌诊治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乳腺癌基因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乳腺癌易感基因相继被发现,为新药开发提供有意义的靶点,促进了乳腺癌发病机制和预后研究,推动了乳腺癌精准医学的发展。作者就乳腺癌的高通量测序、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药物基因组学,以及精准医学在乳腺癌诊治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乳腺癌 高通量测序 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基因组学 精准医学
  • 简介:摘 要: 近代随着基因组学等领域的进步,现代医学已经迈入了精准医学时代。随着研究组学信息和临床表型二者的关系不断被挖掘,精准医学也逐步迈向临床阶段。根据病患个体特殊性,在药物基因组学的支持下可以指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施精准医疗,进而尽可能减少药物使用的副作用,提高临床结果。目前,在我国进行精准医学的研究与临床转化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精准医学 个体化医疗 药物基因组学 表型
  • 简介:摘要:外科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对外科手术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为患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救治措施。本文从外科学基础研究的现状出发,对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外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技术进展和挑战进行分析,揭示了外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为外科学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外科学 基础研究 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火针疗法适应证广泛,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原发性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皮肤科疾病,如白癜风、带状疱疹等;骨科疾病,如颈椎病、网球肘、关节炎、颈性眩晕、颈性头痛;妇科疾病,如痛经;外科疾病,如静脉曲张、前列腺增生。火针疗法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及修复、调节内分泌等多种作用。但多数临床研究存在科研设计方面欠规范,缺少大样本RCT研究,针具规格无统一标准,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有待完善。

  • 标签: 火针疗法 针灸针具 刺法 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 综述
  • 简介:摘要脓毒症为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是突破脓毒症临床诊疗"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当前基础研究面临异质性高、转化难的困境。因此,本文将着手分析脓毒症基础研究领域当前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细胞功能、能量代谢、微生物群、表观遗传学及脓毒症恢复期等方面或可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脓毒症 基础研究 微生物群 表观遗传
  • 简介:药材黄芫花为瑞香科植物河朔荛花的干燥花蕾,具有泻下逐水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痰饮胀满及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肝炎,精神分裂症,癫痫等。为了修订《山西省中药材标准》,我们承接了黄芫花质量标准的修订任务,现将基础研究报道如下。

  • 标签: 黄芫花 药材标准 基础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神经阻滞麻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成人尸体标本10例(20侧),采用俯卧位,对其坐骨肛门窝进行解剖,对肛神经沿肛门走向的角度与长度进行观测,同时对肛神经定位标志以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结果尾骨尖与肛后缘的距离为3.80~5.80cm,平均为(4.54±0.64)cm;坐骨结节最凸点与尾骨尖的距离为4.50~8.00cm,平均为(6.03±0.84)cm;坐骨结节最凸点与肛后缘的距离为4.50~7.50cm,平均为(6.07±0.63)cm;肛神经主干与肛门3点钟、9点钟位的距离为3.80~7.10cm,平均为(4.91±0.93)cm;肛神经主干与肛门3点钟、9点钟位的外偏角度为30~40°,平均为(35.4±3.5)°;肛神经主干处于尾骨尖与坐骨结节的联线上,与坐骨结节的距离为1.50~2.70cm,平均为(2.21±0.26)cm,与骶结节或坐骨结节韧带平面前的距离为1.10~1.60cm,平均为(1.36±0.15)cm。结论肛神经主干处于坐骨结节内侧2.21cm,尾骨尖与坐骨结节的联线上,位置恒定;在开展肛门手术时,将麻醉剂从平坐骨结节最凸点前1.36cm处注入,所取得的麻醉效果会更加理想。

  • 标签: 肛神经 阻滞麻醉 解剖学基础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刚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新增的交叉学科将为烧伤和创面修复学科建设带来新的机遇,由此探讨了创面修复与相关领域交叉进展,引出关于"创面修复基础研究可以关注哪些基础科学问题"和"如何借鉴其他学科领域进展解决创面修复科学问题"等思考和建议,旨在把握机遇,利用学科交叉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开展创面修复基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

  • 标签: 伤口愈合 学科交叉 基础临床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