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小肠恶性肿瘤的20%和全部软组织肉瘤的5%.GIST平均年发病率大约为1/10万^[1]。近年来.GIST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GIST生物学特点、生物学治疗及生物学预后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胃肠道恶性肿瘤 生物学特点 GIST 小肠恶性肿瘤 软组织肉瘤
  • 简介:【摘要】 脾胃学属于中医学理论的重点内容之一,历代医学家都有关于脾胃病脾虚证的研究,其始终有效指导者中医临床实践工作。近些年随着国内外各方面研究的深入落实,对于脾胃病脾虚证的认知程度以及疾病治疗经验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推动对于脾胃病脾虚证的认知与理解,本文简要分析脾胃病脾虚证病理基础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脾胃病 脾虚证 病理基础 研究进展
  • 简介: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骨创伤后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概述近年来在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三方面进展对骨创伤后组织修复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促进作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成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骨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基因治疗将在软组织修复、骨形成和神经再生方面发挥作用.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皮肤、血管等研究也将对骨科创伤修复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骨创伤 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组织工程 分子生物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对11具(22侧)成人尸体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其中以阴部外浅动脉和阴囊后动脉外侧支最为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再造性器官外形及神经感觉均较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阴股沟皮瓣 显微解剖学 基础研究 阴部外浅动脉 阴囊后动脉 解剖学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和动物研究,探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培养EJ膀胱癌细胞后,脂质体转染白细胞介素12(IL-12)至EJ细胞内,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IL-12水平。吡柔比星(THP)加入细胞培养液中,测定各组细胞死亡率(DR),电镜观察E.J细胞微结构的改变。建立裸鼠的膀胱肿瘤模型,腹腔内注射IL-12基因质粒和THP,观察肿瘤体积和血清IL-12水平变化。结果体外实验发现IL-12联合THP治疗组的DR值最高为58.2%±15.8%,明显高于THP组(12.2%±5.6%,P=0.01)和IL-12组(33.4%±7.8%,P=0.046)。并且电镜下发现联合治疗组的肿瘤细胞坏死和凋亡改变最为明显。动物实验中发现IL-12联合THP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其血清IL-12水平也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IL-12联合THP化疗对膀胱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免疫基因联合化疗可能作为一种理想的膀胱肿瘤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基因治疗 白细胞介素12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丁丙诺啡联合吗啡治疗大鼠骨癌痛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n=8),即空白对照组(C组)、吗啡10mg/kg组(M组)、吗啡10mg/kg+丁丙诺啡20ug/kg组(MB1组)、吗啡10mg/kg+丁丙诺啡40ug/kg组(MB2组)、吗啡10mg/kg+丁丙诺啡60ug/kg组(MB3组)、丁丙诺啡50ug/kg+丁丙诺啡20ug/kg组(BB1组)、丁丙诺啡50ug/kg+丁丙诺啡40ug/kg组(BB2组)、丁丙诺啡50ug/kg+丁丙诺啡60ug/kg组(BB3组),分别于每日700am和700pm进行皮下注射,连续8日,每日700pm给药后30min进行疼痛行为学测定即甩尾实验,Westen-blot测定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给药第7、8日,甩尾实验,MB1,MB2组较M组,抗伤害痛阈升高;MB1MB2组较M组,PAG和LC以及腰段脊髓MOR的上调以及LC和腰段脊髓KOR的下调.结论低剂量丁丙诺啡延缓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可能通过抑制PAG和LC以及腰段脊髓MOR的下调以及LC和腰段脊髓KOR的上调来实现.关键词丁丙诺啡;吗啡耐受;骨癌痛;阿片受体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herapeuticeffectsandmechanismofdifferentdosesofbuprenorphinecombinedwithmorphineforbonecancerpaininrats.MethodsSixty-fouradultfemaleWistarrats,weighing160-200g,wererandomlydividedinto8groups(n=8each)morphine10mg/kggroup(groupM),morGphine10mg/kg+buprenorphine20ug/kggroup(groupMB1),morphine10mg/kg+buprenorphine40ug/kggroup(groupMB2),morphine10mg/kg+buprenorGphine60ug/kggroup(groupMB3),buprenorphine50ug/kg+buprenorphine20ug/kggroup(groupBB1),buprenorphine50ug/kg+buprenorphine40ug/kggroup(groupBB2),buprenorphine50ug/kg+buprenorphine60ug/kggroup(groupBB3)andcontrolgroup(groupC).Morphineand/orbuprenorphineweresubcutaneouslygiventwiceaday(at700amand700pm,respectively)for8consecutivedays.andallratsunderwentafterAntinociceptionwasdeterminedbytailflicklantency(TFL)tohotwaterat(52±0.5)℃.TFLwasmeasuredat730pmforthe8consecutivedays.Westen-blotanalysiswasusedtoexaminetheexpressionofopioidreceptors??proteinincentralnervesystem.ResultsTail-flicklatencyofgroupMB1andgroupMB2islongerthanthatofgroupMandgroupC(P<0.001).MORproGteinandDORproteininPGweredown-regulatedwhileMOR??S,KOR??sandDOR??SproteininLCandlumbosacralspinalcordwereup-regulatedingroupM.TheproteinofMORwasup-regulatedinPAGofbothgroupMB1andgroupMB2.TheproteinofKORwasdown-regulatedinPAGandlumbosarcralspinalcordofgroupMB1comparedwiththoseingroupM(P<0.001).ConclusionSystemicadministrationoflowerdosebuprenorphinecanpreventmorphinetoleranceanddeGcreasetheanalgesiceffectofmorphinewhichmaybecausedthroughchangesofopioidreceptorsinPAGandlumbarspinalcord.KeywordsOpioidreceptor,Buprenorphine,Morphinetolerance,Bonecancer中图分类号R9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41-0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观察神经松解术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探讨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机制。方法随机将20只糖尿病大鼠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通过磁铁压迫方法建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建模成功后4周,对照组大鼠单纯换药,实验组大鼠松解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记录两组实验开始、1周、2周、3周、4周创面愈合情况。并于4周后取创面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水平。结果术后1周、2周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4周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4周实验组、对照组创面CD34水平分别为21.6±2.84、14.9±2.02,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VEGF实验组、对照组染色结果分别为81.67±10.41%、36.67±11.55%,两组创面VEGF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钩骨腕掌关节移位、修复和重建手的功能性关节的解剖学基础。方法22侧冷冻成人手腕标本,解剖观测钩骨腕掌关节和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特点,测量各关节面的尺桡径、掌背径、关节面凹面的深度及关节面面积。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钩骨腕掌关节和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在形态、结构特点、面积及各径线长度的相似度。结果钩骨腕掌关节的尺桡径(13.54mm±1.15mm,钩骨腕掌关节尺桡侧缘中点的距离)和示、中、环指中节与拇指远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尺桡径(关节面尺桡侧缘中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1,对应t值分别为2.7670、-2.0720、2.1608、1.2189);钩骨腕掌关节的掌背径(10.71mm±0.93mm,钩骨底嵴的两顶点间距离)和环指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掌背径(关节面掌背侧缘中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1,t=1.6170);钩骨腕掌关节的尺侧凹面深度(1.30±0.08)mm、桡侧凹面深度(0.95±0.05)mm、面积(139.89±5.44)mm2和示、中、环、小指中节指骨、拇指远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凹面深度(尺、桡侧关节面掌背缘中点为支点测量深度)及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钩骨腕掌关节可作为一个新的良好关节供区,用于修复和重建各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

  • 标签: 钩骨 腕掌关节 指骨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 CT和 MRI在诊断及病理基础上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意义;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期间收治拟诊胆管细胞癌患者 60例,根据研究需要分成两组,运用 CT诊断 30人,运用 MRI诊断的 30人,年龄在 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 50岁,对比两组的诊断及病理分析,提高胆管细胞癌的准确性。诊断结果显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的诊断结果准确性高于 CT检查。

  • 标签: [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CT MRI 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
  • 简介:摘要老年人牙齿的增龄性改变明显,牙本质出现重度磨耗,牙龈退缩,根面外露,在牙根部牙骨质上发生的龋坏往往波及牙本质的损害为根部龋。根部龋有很高的发病率,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由于其发病部位隐蔽以及根面复杂的解剖因素,使其难以早期发现,治疗较为困难。窝沟封闭是使用窝沟封闭剂严密封闭牙冠表面的窝沟点隙,防止食物残屑的堆积和细菌的生长,从而预防龋病的发生。由于操作简易,创伤微小成为安全有效的根部龋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之一。本次研究通过对1年的病例跟踪随访,窝沟封闭在老年人根部龋的预防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窝沟封闭 老人根龋 防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反应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以显著例数最多,且无效仅发生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8%,而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3%,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仅发生1例过敏反应,并无血栓、感染现象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至3.1%,而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8%,组间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同时也能延缓关节置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显微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联合肝脏分隔技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作为一种新兴手术方式,主要应用于剩余肝脏体积(FLR)不足的晚期肝脏肿瘤患者。ALPPS能够在短期内使FLR迅速增长,从而满足术后上E常的肝脏功能。通过建立ALPPS大鼠模型使肝脏再生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与肝脏再生有关的信号通路如细胞因子及转导因子的协同作用促进了肝脏的明显再生。

  • 标签: 肝肿瘤 联合肝脏分隔及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剩余肝脏体积 肝再生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