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科研项目逐渐增多,对医疗器械设备的需求量明显增长,除了一些基本的一次性针头、输液管等的基础医疗器械之外,还重视对高精尖医疗器械的应用。高质量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应用,不仅能够更为有效的帮助人们解决病痛,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诊疗水平。但是,随着医疗器械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和需求量的增长,也增加了医疗器械检测的难度,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医疗器械检测的过程中,要提升检测的精度和效率,有效的进行不合格产品的筛选,就离不开对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文章就主要围绕机器视觉在医疗器械检测中的运用加以分析和研究。

  • 标签: 机器视觉 医疗器械检测 运用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觉系统的临床电生理检查包括一系列非侵入性无创检测,为临床提供视觉系统不同位置和细胞类型相关功能的客观指标。本指南由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制定,介绍了视觉电生理诊断标准流程,包括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图形ERG、多焦ERG、眼电图和脑皮层产生的视觉诱发电位,概述了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原则,并且通过实例说明常见疾病的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及其相应表现。(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92-50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视眼中间视觉环境与明视觉环境下屈光度和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7年2月6—28日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行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1例71眼。采用OPD Scan-Ⅲ屈光力/角膜分析仪测定受检眼中间视觉环境和明视觉环境下的球镜度、柱镜度及全眼高阶像差,对中间视觉环境与明视觉环境下受检眼瞳孔直径、屈光度和高阶像差进行比较。结果与中间视觉环境比较,受检眼在明视觉环境下瞳孔直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30,P<0.001)。明视觉环境与中间视觉环境环境下受检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6.50±2.38)D和(-6.85±2.75)D,柱镜度分别为(-0.84±0.76)D和(-1.27±0.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种环境下测得的球镜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中间视觉环境下总高阶像差、总三叶草差及总球差等均方根(RMS)值均较明视觉环境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间视觉环境下Zernike多项式各项系数RMS值均较明视觉环境下检测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近视和近视散光眼在中间视觉环境下的屈光度和高阶像差均高于明视觉环境下的测定值。

  • 标签: 中间视觉 明视觉 视觉质量 高阶像差 屈光度
  • 简介:摘要Troca采用"W型"5孔法布局。探查完毕后,辅助臂提起横结肠系膜,助手于对侧牵拉横结肠,超声刀沿横结肠切断大网膜,分离横结肠系膜前叶,清扫N0.4淋巴结。接着剥离胰腺前背膜,游离部分脾静脉,根部切断胃网膜左动、静脉及两支胃短血管。解剖胃结肠静脉干及胃网膜右血管,根部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清扫N0.6淋巴结。沿肝脏侧切开肝胃韧带,幽门上方清扫N0.5淋巴结。辅助臂提起胃,清扫N0.8,9淋巴结,根部结扎并切断胃左动脉、静脉,清扫N0.7淋巴结。向上切除肝胃韧带并游离至贲门部,清扫N0.1,3淋巴结,左侧切断脾胃韧带。幽门下2cm处用切割闭合器横断十二指肠。

  • 标签: 胃肿瘤 机器人 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视觉诱发电位(VEP)可提供有关视觉系统功能完整性的重要诊断信息。本标准由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修订。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承认多种技术产生的图形模式刺激;进一步强调在图形翻转或图形给-撤期间应确保亮度无变化;而且在文字方面进行了调整,以使临床VEP标准与ISCEV其他标准更加契合。本临床VEP标准基于一系列刺激参数和记录条件,可提供核心的临床信息,全球大部分临床电生理检查室均可采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87-592)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下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全胃D2淋巴结清扫,Roux-en-Y吻合),淋巴结清扫与消化道重建均在镜下完成,手术时间:205 min,术中出血量:65 ml。术后病理:胃体小弯中-低分化腺癌,侵润至胃壁全层,见神经侵犯,上下切缘及大网膜未见癌组织累及,胃小弯淋巴结(8/26)见癌组织累及,胃大弯侧淋巴结(4/11)见癌组织转移。患者术后第4天出院,围手术期处理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

  • 标签: 胃肿瘤 机器人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术中自肠系膜下动脉下方切开乙状结肠系膜,游离Toldts间隙,暴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及生殖血管。切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清扫253组淋巴结。切开乙状结肠侧腹膜,游离乙状结肠下段。提起肠系膜下动脉血管蒂(已切断),沿Toldts层面分离直肠系膜与骶前间隙,环形完整游离直肠系膜,于肿瘤标记处远端约5cm处以直线切割闭合期切断直肠肠管。肠管断端提出体外,距离肿瘤近端约10cm,切断乙状结肠肠管,并包埋吻合器钉座。行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Dixon手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机器人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在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仍存在一定误区,笔者就人工智能的当前定义、主要思想及方法做了简要回顾;对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及不足做简要介绍。介绍当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将作为医师的强有力的助手,减轻医师负担,减少误诊、误治,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 标签: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视觉治疗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于 2017-09至 2019-09在科室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 100名。其中 50名患者的采用半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将他们定为对照组,而剩余的则是接受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SMILE),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眼表疾病指数 ( OSDI)指标。结果:在手术治疗之后,采用 SMILE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 OSDI)指标均小于接受 LASIK治疗的患者。结论:在临床角膜屈光手术工作之中,采用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SMILE)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LASIK SMILE
  • 简介:摘要:肺部切片具有数据样本大、切片多、肺结节在图像在位置不同,形态各异的特点。传统医生诊疗使得肺结节检测冗杂,且以人工的方法看图更显得效率低下。而传统分割方法局限性强,人工操作需求大,不满足全自动化的要求。而深度学习可以自动提取特征,减少了人为操作,减少错误判断。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使用机器学习进行肺图像的分割与精准的肺结节检测并比较几种深度学习诊断方法。

  • 标签: 肺结节检测 深度学习 分块式叠加微调策略 渐进式微调策略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期讲座中,姜军教授概述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技术优势,介绍了达芬奇机器人在乳腺切除术、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部分切除+大网膜移植乳房重建术、内乳淋巴结清扫术和背阔肌瓣转移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及其技术特点,并分享了典型病例的资料。

  • 标签:
  • 作者: 段晓玲 肖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认知发育与学习记忆障碍转化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儿童神经眼科病变破坏脑与眼球之间的协调性,分型众多,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视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观异常、代偿头位等,常伴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特性,传入、传出性视觉障碍往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先天性及获得性视觉障碍早期易被临床医师忽略,重视儿童神经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十分重要。早期诊断儿童神经眼科疾病,早期给予精准治疗和干预,可促进患儿发育并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循证医学起源于流行病学之时便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严格的方法。这些方法可用于评估基于假设的实证研究在评价诊断试验、结局预测工具和干预措施方面的有效性、影响力和适用性。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它使用计算机程序识别海量数据集中的模式和关联,然后将这些模式和关联整合到用于辅助诊断和预测结局(包括对治疗的反应)的算法中。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他们有何异同,如何各有千秋?两者可否相互借鉴和补充以使临床决策更为明智和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是可客观反映视功能的方法,已成为眼科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检查流程有严格的规范。本文通过介绍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标准的来源、制定目的及核心内容,帮助广大眼科临床工作者理解加强检查流程规范化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规范推广我国的眼科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工作。(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89-491)

  • 标签: 视知觉 电生理学 参考标准
  • 简介:摘要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能够评估从视网膜至枕叶皮质整个视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可作为神经外科手术中评价视觉功能的较好指标,其应用可有效避免手术相关的视觉损伤。本文将从F-VEP术中监测的发展历程、原则和基本方法、影响因素三方面对F-VEP术中监测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觉是对周围世界各种光和图形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信号的接受过程和认知过程。视觉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视觉产生的神经机制,作为视觉生理学重要内容的视觉电生理检查以及心电、脑电检查均是通过机体器官组织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现象诊断疾病。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视觉生理学科经过数代人 70 余年的传承和艰苦努力,在相关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回顾发展历程,让我们砥砺前行,在视觉生理学科领域留下更多中国学者里程碑式的贡献。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 70 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81-488)

  • 标签: 视知觉 眼生理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眼内散光(ORA),并分析ORA对近视散光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SMILE的患者60例(115眼)。应用矢量分析法分析计算出ORA,根据ORA大小分为高眼内散光组(ORA≥1.00 D)42眼和低眼内散光组(ORA<1.00 D)73眼。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2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毕达哥斯拉长度、总高阶像差(tHOAs)、垂直三叶草差(Z9)、垂直彗差(Z7)、水平彗差(Z8)、斜三叶草差(Z10)、斜四叶草差(Z15)、斜二次散光(Z13)、球差(Z11)、垂直二次散光(Z12)、垂直四叶草差(Z14)以及85 cd/m2和3 cd/m2下的对比敏感度,同时矢量分析比较2组术后显然验光散光结果的矢量误差、大小误差、角度误差、矫正指数和成功指数。通过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高眼内散光组术后残余散光度数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01)。对2组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进行矢量分析,高眼内散光组矢量误差、角度误差绝对值、成功指数均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01;t=-2.326,P=0.020;t=-2.587,P=0.010)。SMILE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理想的视力[高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低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高眼内散光组与低眼内散光组间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及3、4阶各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 cd/m2下18 c/d空间频率下低眼内散光组对比敏感度高于高眼内散光组(t=-2.877,P=0.005),2组患者术后毕达哥斯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内散光的存在会造成SMILE对近视散光矫正的误差,使高眼内散光患者术后残余散光更大,且降低术后亮环境下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但并未对视力及高阶像差造成影响。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眼内散光 视觉质量 矢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无需摄片即可了解脊柱形态的可视化智能方法。方法采用"单摄像机、多视角"的系统构建方案以便后期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在原理验证实验中,利用相机测量一系列画在纸上然后贴在板上的标记物的三维坐标,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真实试验纳入了自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长海医院骨科就诊的1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脊柱全长正侧位片以及基于该方法与Surgimap软件测量的冠状面Cobb角度数,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原理验证实验中,认为利用五个图像计算Cobb角为最优策略,所得XOY和YOZ平面Cobb角的误差值基本控制在1°和2°之内,精度为1°。真实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量冠状面Cobb角具有可信度,但具体应用时仍需进一步优化。结论该方法成本较低,便于普及与使用,无放射性危害,为今后家庭或社区式小儿脊柱形态监测,以及动态信息反馈提供客观依据,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脊柱侧弯 基于视觉 智能测量 Cobb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