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关机器视觉的研究也日益活跃。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把被摄物体转换成图像信号,通过图像信号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特征,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包装、电子、汽车制造、半导体、纺织、烟草等各个行业,其在制药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标签: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智能制药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进行4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联合组在机器人组基础上增加镜像视觉反馈训练(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5 d)。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LE、BBS评分及FA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FMA-LE、BBS评分及FAC分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机器人组治疗后FMA-LE、BBS评分及FAC分级较对照组优异(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MA-LE[(21.95±2.95)分]、BBS评分[(35.65±3.53)分]、FAC分级优于机器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 康复 镜像视觉反馈 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
  • 简介:摘要视觉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视感觉障碍、视运动障碍和视知觉障碍,影响患者的视觉感受和生活质量,并可阻碍全身整体康复进程。视感觉障碍包括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配镜和助视器有助于改善视力,视野缺损的康复手段包括替代性治疗、补偿性训练及恢复性治疗;视运动障碍包括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治疗方法包括眼球运动训练、棱镜、遮盖、药物及斜视矫正手术等;视知觉障碍最常见的是视觉忽略,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及其他康复手段。对视觉障碍的有效治疗和康复,为脑卒中患者的全身康复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条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70-377)

  • 标签: 脑卒中 视觉障碍 视觉康复
  • 简介:摘要:机器煎药是1996年从韩国引进并沿用发展至今;其方便、卫生、可单剂量包装服用、专业人员操作质量有保障等优点越来越受民众欢迎。一方面区域内机器煎药留样操作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机器煎药留样操作又无明确依据,且留样方法各异,药液留样的方法有可能对治疗产生影响,这种状况对煎药行业和药物治疗不利。希望同行、专家、主管部门能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早日实现机器煎药留样操作的“科学合理、规范统一”。

  • 标签: 机器煎药 留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腔镜外科是21世纪外科领域的革命性进步。由此而派生的微创外科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目前商品化机器人辅助腔镜器械操作系统,俗称“手术机器人”尚不具备真正机器人的属性,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我们与声称的“外科机器人时代”仍相距甚远。具有更完善人工智能模拟功能的新一代手术机器人值得期待。“微创入路”并不一定等同于“微创外科”,患者真正获益是评价微创技术最重要的指标。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非技术时尚。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中国外科学界应保持理性与进取。

  • 标签: 手术机器人 微创入路 微创外科
  • 简介:摘要:青光眼作为一种不可逆性视觉损伤疾病,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借助患者残余视力功能实现视觉损伤康复,以改善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重点。本文将对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做好相应整理和总结。

  • 标签: 青光眼 视觉康复 研究 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机器人胃癌手术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其未来前景也倍受关注。机器人手术较传统腹腔镜在技术上有明显优势,其临床疗效较好。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但随着更多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以及国产新型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机器人胃癌手术将进一步推广应用,造福于广大患者。我们相信机器人胃癌手术将会成为胃癌微创外科治疗的主流术式。

  • 标签: 胃肿瘤 机器人手术 发展前景
  • 简介:【摘要】视觉化表达是近年来人们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医基础理论的视觉化,使将其中的知识原理通过可视化的图形、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对中医学习更加方便。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视觉化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当前的发展状况,从各个方向推进,充分了解其中的各种表现方式,分析各种形式的优势方面,以便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展示中医知识。本文正是通过这一思路对视觉化表现的各方面知识进行阐述。

  • 标签: 中医传播 视觉化 基础知识 图像
  • 简介:摘要眼科手术具有精细程度高、操作范围小、需要显微视觉、灵敏反馈等特点,对手术机器人提出特殊的要求。达芬奇机器人、眼内机器人介入手术系统、手持显微操纵器、共操纵式机器人等在各类眼科手术中得到了研究和应用,目前在眼表、白内障和视网膜手术中体现出提高操作精确性、稳定性和灵巧性等优点。

  • 标签: 机器人手术 眼外科手术 机器人
  • 简介:摘要:中药煎煮历史悠久。机器煎药1996年从韩国引入,较好的解决了传统中药煎煮的不足,药液灌装因无法精准测量盛药桶中药液量,所以灌装均是预设单包容量(如200ml/包)完成操作。这种操作很难做到“药液灌完同时包数刚好”的理想状态。

  • 标签: 中药煎煮 机器煎药 灌装 激光药液容量计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眼底图像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获取待检测的眼底图像;对所述眼底图像整体区域进行第一特征集检测;对所述眼底图像中特定区域进行第二特征集检测,所述第一特征中的特征的显著度大于第二特征集中的特征的显著度;基于机器学习对检测的结论进行判定得到最终检测结果。每种类型的特征分开检测,互不影响,可以较为精确的判断每个特征的类别,同时进行多种类别多种显著度的特征的检测,可以高效精确的对眼底图像进行检测。

  • 标签: 机器学习 眼底图像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近视儿童近距离用眼行为对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4—2015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7~12岁近视儿童121例,分为单光镜组56例、近附加为+2.00 D渐变镜组65例,随访观察其2年的近视度数进展情况,并使用Polhemus系统随访采集受检儿童近距离用眼行为参数,分析其阅读和书写距离以及注视角度。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近距离用眼行为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近距离用眼行为与近视进展的关联。结果:单光镜组与渐变镜组儿童在近视度数、近距离用眼行为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基线阅读与书写距离分别为(31.8±5.8)cm和(25.2±5.8)cm。儿童基线书写距离与近视进展(-1.54±0.60)D存在相关性(r=-0.25, P=0.014)。书写距离低于20 cm与近视进展量存在相关性(r=-0.52, P=0.011)。书写距离低于20 cm与书写距离高于30 cm的近视进展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 P=0.020)。结论:较近的工作距离与近视进展快相关。培养儿童合适的用眼行为是儿童近视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 标签: 学龄儿童 近视进展 视觉行为 近距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ACXL)后早期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CS)、客观散射指数(OSI)等视觉质量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FS-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0例(140眼),分为ACXL组35例(70眼)和FS-LASIK组35例(70眼)。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ACXL组患者在FS-LASIK后立即进行ACXL。分别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CXL组和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7.52±1.88)D和(-7.63±1.96)D,术后3个月时分别降至(-0.03±0.59)D和(-0.03±0.56)D(F=246.73,P<0.001;F=236.78,P<0.001);2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值分别为1.30±0.28和1.31±0.21,术后3个月时分别改善至-0.09±0.07和-0.08±0.06(F=400.32,P<0.001;F=703.42,P<0.001)。ACXL组和FS-LASIK组术后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和OSI均比术前增加(均P<0.05)。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在FS-LASIK组减少(F=10.92,P<0.001),ACXL组增加(F=3.20,P=0.047),并在术后1个月时达到最高。FS-LASIK组在暗环境CS 1.5、3.0、6.0、12.0和18.0 c/d的空间频率术后均比术前增加(均P<0.05),ACXL组在3.0、6.0 c/d空间频率术后比术前升高(F=7.07,P=0.001;F=3.31,P=0.039)。ACXL组和FS-LASIK组视觉质量调查问卷总分值均比术前增加(F=2.85,P=0.040;F=3.27,P=0.025),并在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值。结论:FS-LASIK联合ACXL术后早期虽然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性和基质散射指数暂时性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CS和主观感觉,但患者术后视力和屈光度仍较理想。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交联术 视觉质量 波前像差 对比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视觉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近视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治的儿童病例58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病例分为29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对照组儿童观察样本行门诊常规式近视预防宣教,试验组于此基础之上加用视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儿近视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家长近视预防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视觉综合护理模式对儿童近视做出防控干预,可显著降低儿童近视发生率,不失为一种深得家长认可的近视防控护理模式。

  • 标签: 视觉综合护理 儿童 近视 预防
  • 简介:【摘要】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表明需要通过护教协同工作有计划的培养护理骨干人才,近些年随着国民在健康方面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跨学科合作团队模式已经护理教学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基于多形式艺术策略可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而视觉思维策略正是当下较流行的一种艺术课程、护理教学相联合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护理教学模式与质量的基础上,阐述了视觉思维策略的定义以及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旨在可以为我国护理教学与艺术跨学科合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护理教学 模式与质量 视觉思维策略 应用方法
  • 作者: 谢怡 刘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 518020,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的诊断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而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各种结合了角膜形态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是圆锥角膜诊断中的有效补充,并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这类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提高读图效率、减少人为误判几率并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本文通过归纳既往辅助诊断圆锥角膜的机器学习模型,帮助研究者们了解圆锥角膜智能诊断领域的相关知识,这对于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机器学习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圆锥角膜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角膜地形图
  • 简介:摘要机器人胃癌手术是胃癌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机器人胃癌手术取得快速发展。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胃癌微创外科专家,针对机器人胃癌手术应用现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管理等多方面,在《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机器人胃癌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机器人胃癌手术的开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微创外科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共识 2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