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个时期“出国、下海、跳槽”成了最时髦的字眼;教师队伍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躁动,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流失了,导致师资的缺乏和教师队伍的断层。这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一大损失,也不仅仅是简单的

  • 标签: 流失原因 高校教师 教师队伍 教师流失 中青年教师 探析
  • 简介:自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来,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服务质量需求的提高,使得护理工作难度加大,护患纠纷经常发生。由于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发生护患纠纷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如何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这项重要工作就摆在面前。

  • 标签: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患者 护理纠纷 护理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处方流失及处方金额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方法:抽取2003年~2005年三年中第一季度(1、2、3月份)三个月中每月各药房的处方总数,计算处方金额、平均处方额及同时期门诊部、急诊部每月的就诊挂号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部流失处方数占就诊挂号总数的比例依次为:28.65%、29、14%、35、17%,呈逐年递增趋势: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中药房及处方金额和平均处方金额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增长幅度有所不同。结论:药店与医院的药价差距,直接造成医院部分处方外流,增加了不合理用药的诸多隐患。

  • 标签: 处方流失 处方金额 处方分析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都江堰市医疗中心张超随着夏天的来临,气温也随之增高,人体内的血管系统随着升高的温度导致血管阻力发生了下降的现象。那么气温升高,大量的汗液随之而来,就会导致血液容量的减少。维持血压的三大要素包括:血管阻力、血液容量、心脏功能。随着夏季的气温升高,血液容量的减少,使人体血压低于春、秋、冬三个季节,尤其是冬季。所以,夏季是低血压的高发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范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心理护理与流失关系,以揭示心理护理对捐献者的影响,提高捐献者的流失率。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均等分组法,共招募100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研究周期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捐献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护理情况以及流失情况。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进行心理护理的捐献者在捐献后的满意度和流失率上明显较低。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捐献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减少了流失的可能性。此外,与心理护理缺乏的捐献者相比,接受心理护理的捐献者更有可能参与多次捐献。结论:本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心理健康和流失率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捐献者 心理护理 流失关系
  • 简介: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护理风险始终贯彻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某个护士或某个工作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服务质量和工作热情,所以要保证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必须让护士对护理行为所承担的风险有根本的认识,在工作中随时保持“警惕”,

  • 标签: 风险防范 护理操作 护理行为 风险管理 工作人员 潜在风险
  • 简介:了解门诊药房用药差错的原因,吸取教训,提出预防措施,以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概率,保证门诊药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门诊药房的用药质量。通过对我院门诊药房实际情况的分析与归纳,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找出预防药品差错的措施。门诊药房的药物差错可能存在于药房流程的各个环节。药物差错产生归因于人为因素。我们要积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培养良好的人员素质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减少药品差错的情况发生,并确保药品安全的问题。

  • 标签: 门诊药房 药品差错分析 防范对策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而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更是不容忽视。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因此,提高医生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减少医疗纠纷至关重要。现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有关文献,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医患关系 医疗纠纷 医疗过程 病人 忽视 医务人员
  • 简介:输液热原反应是临床上比较严重和复杂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当注入人体输液中含有热原的量达到1μg/kg以上时,可致热原反应,常在半小时至1小时内使人体产生发冷,继而颤抖、发热、出汗、昏晕、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体温升高至40℃以上,严重者甚至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探讨输液反应的原因,寻求其防范措施,很有必要。1输液本身问题

  • 标签: 输液反应 防范措施 致热原反应 合并用药 一次性输液器 医院药学
  • 简介:近几年来关于值夜班的护士受到外来侵扰和突然猝死在工作中的通报案例有上升趋势。所以说护士在值夜班时,做好防范工作、实施自我保护,尤为重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但保护了自己,更主要的是使护理工作更好,更有效的顺利实施,下面就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谈谈值夜班护士们,如何做好自我防范

  • 标签: 值夜班护士 做好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用药错误(ME)的发生情况,探讨ME的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作为参与北京市卫生局ME监测报告系统试运行的医院,自2011年8月上报ME报告,并在医院内按月进行ME报告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防范措施。收集门诊药房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上报北京市卫生局的ME报告,进行ME分级(按美国国家用药错误报告及预防协调委员会标准)和发生环节分析,分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北京市ME监测报告系统试运行阶段)和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络运行阶段)2个时段进行ME发生情况比较,评价医院所制定防范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共收集到ME报告506例,占同期门诊处方例数的0.031%(506/1636429)。A级错误(错误隐患)2例,B级错误(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未使用)462例,C级错误(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42例,无D~I级错误。ME发生在医师处方环节者459例,主要为用法用量不当(75.16%,345/459)、给药途径不当(12.64%,58/459)、选药不当(5.88%,27/459)、有禁忌证用药(3.05%,14/459)、配伍不当(2.61%,12/459)及溶媒不适宜(0.65%,3/459);发生在药师调配环节者47例,导致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名称相似、包装相似及位置相邻等。针对医师处方环节,医院自2012年10月启动“四级点评、四级反馈”的监管模式,有效提高了处方合格率,医师处方环节的ME例数占同期处方例数的比例由试运行阶段的0.035%(398/1139613)降至运行阶段的0.012%(61/496816)。针对药师调配环节,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易混淆药品的辨识度,药师调配环节的ME发生率由试运行阶段的0.004%(40/1139613)降至运行阶段的0.001%(7/496816)。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 标签: 门诊医疗 医疗差错 安全管理
  • 简介:资产重组过程中,因存在不确定因素,对资产重组预期目标所带来的损失而产生资产重风险。如何把握资产重组风险并合理有效地进行管理和防范,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 标签: 医疗资产 资产重组 防范措施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心室肌内膜层(endo)、中层(M)、外膜层(epi)细胞复极Ⅰ期瞬间外向钾电流在缺血后失活曲线的变化。方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定量观察缺血前及缺血后Ⅰ10活性的变化,分析比较3层细胞缺血后Ⅰ10的不同变化。结果缺血30分钟后epi及endo的半数失活电压(V1/2deactive)有明显差异(P<0.05),缺血后外膜层细胞的失活曲线右移,Ⅰ10失活变的缓慢,V1/2deactive与缺血前比较有明显增大(P<0.05)。结论Ⅰ10在3层细胞的分布不同决定了Ⅰ10在3层细胞的变化不同,可引起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容易引起2相折返,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 标签: 心室肌内膜层 心室肌中层 心室肌外膜层 钾电流 失活曲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临床妇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防范措施分析。方法:从;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随机选取98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将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来进行小组划分,其中实验组49位患者,对照组49位患者。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和相应的干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已经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两组内容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实施相应干预护理的措施的实验组成员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目前的妇科护理过程中,实施相应的干预性护理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同时也降低了或者出现各种意外的概率,提升了患者住院的安全性,是值得临床进行推荐的。

  • 标签: 妇科 护理安全 因素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