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器在治疗颈部疤痕应用。方法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38例颈部烧伤后遗留瘢痕的病人在植入扩张器后注水1-3个月后,行扩张皮瓣修复瘢痕创面。结果共植入41个扩张器,除2个出现并发症,终止扩张外,其余经6个月~1年随访,修复的创面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结论颈部瘢痕治疗中,应用扩张器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

  • 标签: 颈部瘢痕 扩张器
  • 简介:摘要肩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在5%~84%。通常表现为活动肩关节时出现疼痛,严重时可有静息时自发痛。患者非常痛苦,严重干扰康复训练,不仅延长了偏瘫侧肢体康复治疗时间,而且阻碍了整体康复进程,影响了生活质量。肩的致因尚不清楚,但许多因素可能与肩有关,如肩周炎、盂肱关节排列不整齐或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或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肩肱节律丧失、肩关节粘连活动范围受限、旋肌袖撕裂、滑膜炎、肩部肌肉痉挛、抑郁及忽略症1等。且常常是以上多种因素互为因果,互相叠加的结果。我科于2009年1~12月收治此类病人36例,采用综合康复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为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冠心病心衰,促进心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本文对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入院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心衰的19例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患者心率由平均110次/分降至90次/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由平均149ml升至166ml,每搏输出量由平均98ml升至111ml,左室内射血分数由平均0.44升至0.67,心指数由1.0提高至1.8。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心衰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脏功能。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冠心病 心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术前、术后护理,配合医生应用皮肤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或面颈部瘢痕。方法通过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将皮肤扩张器植于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定期向扩张器内注入生理盐水,增加扩张器内的容量,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使其扩张,而产生“额外”的皮肤软组织,利用新增的皮肤覆盖修复皮肤缺损或瘢痕。结果本组41例修复后的肤色、质地、厚薄均匀,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避免了植皮术后多有色素沉着,皮肤挛缩的缺点,效果满意。小结通过本组41例的护理实践和随机观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标签: 皮肤扩张术 皮肤瘢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巨大甲状腺肿病人术后引流情况,研究拔出引流管的最佳时间。方法对30例巨大甲状腺肿病人术后引流管护理,术后8h内每1h记录1次引流液量,而后每8h记录1次引流液量,观察各时间段引流液量、颜色、皮下积液情况。结果手术40h后引流液显著减少,平均拔管时间50.6h。无患者出现皮下积液情况。结论8h引流量<5ml时拔除引流管是安全的,合理的拔管时间减少了皮下积液的出现、减轻患者负担,全部切口达到I/甲愈合。

  • 标签: 巨大甲状腺肿 手术 引流管 护理 拔除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先注射浓度为20ug/ml的臭氧5ml,再注射消炎镇痛药20ml。结果有效率为93.75%,治愈率73.7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神经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4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的疗效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在CT引导下准确将穿刺针刺入腹腔神经丛,注入无水乙醇等药物,对腹腔神经丛进行单点或多点化学消融,以达到破坏腹腔神经丛,阻断其对疼痛的传导。结果本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癌性上腹痛治疗两周后总有效率100%,3个月下降到87.5%。结论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效果显著的方法,为癌病人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癌痛 神经丛阻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每天一次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痊愈32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8%。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察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nlowbackpain)的疗效。方法择盘源性下腰痛患者40例,患者在CT引导下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记录术前、术后VAS评分。结果肢术后VAS评分显著下降。结论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盘源性下腰痛的症状。

  • 标签: 腰交感神经阻滞 治疗 盘源性下腰痛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用药教育对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疼痛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48例癌患者进行镇痛药物知识宣教,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认识和行为的变化及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变化。结果与癌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患者对癌治疗的错误认识与行为水平明显减低(P<0.01);疼痛明显缓解的患者比例增加(P<0.01)。结论进行癌知识健康宣教,可明显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疼痛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临床癌控制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癌痛 镇痛药 用药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颈源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分别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与传统基础疗法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及显效、痊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源性眩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nlowbackpain)的疗效。方法选择盘源性下腰痛患者32例,患者在CT引导下行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结果患肢术后疼痛、发凉异常感觉有效率93.7%,治愈率75%。结论CT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盘源性下腰痛的症状。

  • 标签: 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 治疗 盘源性下腰痛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该药对寒湿性腰背痛患者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消除及改善情况。方法按照中医诊断学及中医筋伤学对寒湿性腰背痛的相关症候诊断标准,选取患者200例,另外选取症候相同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我院自制的白术脊片,对照组不用。结果服用白术脊片疗程后腰腿疼痛其本消失或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在75%以上。有轻度腰背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阴性,部分恢复工作不影响。腰背疼痛改善不明显或无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疗程后任工作,影响日常生活,症状体征积分改善小于50%。患者服用后疼痛及由此引起的功能障碍在短期内很快消失或减轻。

  • 标签: 白术脊痛片 寒湿性腰背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匿型阴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2000年至2009年收治的45例隐匿型阴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改良Devine手术治疗,切断增厚的肉膜和束缚阴茎的纤维索条,并将阴茎根部白膜于两侧耻骨前筋膜固定。结果4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35例6,34例阴茎发育正常,效果满意。结论改良Devine术是治疗隐匿型阴茎的良好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等特点。

  • 标签: 隐匿型阴茎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椎旁神经阻滞+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先在腰椎椎旁注射浓度为40ug/ml臭氧20ml,再用2%利多卡因3ml,曲安奈德注射液10㎎,维生素B121000u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5ml行腰椎椎旁神经阻滞。结果1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治愈96例,好转42例,无效5例,有效率96.5%。结论腰椎椎旁神经阻滞+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椎旁神经阻滞 臭氧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分别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与传统基础疗法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及显效、痊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大肌肌间沟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肢疼痛的疗效。方法先在腰大肌肌间沟注射浓度为20ug/ml臭氧20ml,再用2%利多卡因15ml,曲安奈德注射液10mg,维生素B121000u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ml行腰大肌肌间沟阻滞。结果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治愈74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有效率95.69%。结论腰大肌肌间沟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治愈率高。

  • 标签: 腰大肌肌间沟阻滞 臭氧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ZD1839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ZD183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率,拟合生存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ZD1839联合放疗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单药组,CNE2细胞的存活率ZD1839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IC50约为2.26μmol/L。联合组,ZD1839作用CNE2细胞24h后均见到放射增敏作用,增敏比为1.529±0.135。ZD1839或照射均可增加凋亡率,减少S期细胞比例及增加G2/M期细胞比例(P<0.01)。结论ZD1839联合电离辐射可提高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之一可能是ZD1839促进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周期分布及下调Bcl-2蛋白表达。

  • 标签: 鼻咽癌 CNE2细胞株 ZD1839 放射增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