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阻滞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并无差异(P>0.05),经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阻滞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阻滞将有效缓解并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应当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肩胛上神经阻滞 痛点阻滞 肩周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法双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实施颈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采用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一法双侧颈丛神经阻滞,深丛4-5ml、浅丛6-8ml用于甲状腺等手术的麻醉。结果全部病人阻滞效果满意,无一例术中改变麻醉方法。结论一法双侧颈丛神经阻滞方法简单,骨性标志明确,易掌握,局麻药用量小,安全性高,是单纯甲状腺腺瘤切除,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等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 标签: 颈丛阻滞 颈部 局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被确诊为腰3横突综合征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参照组患者给予神经阻滞配合乌金活血止痛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神经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的SCOD、VAS等指标。结果经过分析,经过两次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都显著下降(P<0.05),但是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神经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方法治疗此类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缓解其疼痛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痛点神经阻滞 小针刀 腰3横突综合征
  • 简介: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医方”已由单纯的医务人员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全体机构和人员;“患方”也由单纯的求医者扩展为与求医者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 标签: 医患关系 基本模式 医患关系新痛点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颈部手术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颈部手术颈丛阻滞患者根据辅助用药不同随机均分为辅用舒芬太尼(I组)和辅用咪-芬合剂(II组)两组,观察达到改良wilson’s镇静2级两组术中不良反应躁动、呛咳、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呼吸道畅通情况下,spO2<95%)。结果血压I组波动不大,II组较给药前血压升高、心率增快。I组呼吸频率变慢,spO2<95%9例,面罩吸氧改善,调整剂量后逐渐恢复。II组呼吸道梗阻(舌后坠)8例,需托起下颌,面罩辅氧,3例出现躁动。两组未观察到恶心呕吐、呛咳、肌肉僵直等不良反应。结论颈部手术颈丛阻滞辅用舒芬太尼不良反应较轻,一定意义上优于辅用咪-芬合剂。

  • 标签: 颈部手术 颈丛阻滞 舒芬太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平衡针灸配合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和对比组,各60例。其中联合组采用平衡针灸配合注射治疗法,对比组则采用注射法,对比两种方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且经过治疗后联合组的肩关节的活动度好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配合注射对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肩周关节的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平衡针灸 痛点注射 肩周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引导下比较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用于两和四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60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超声引导下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肌皮神经,并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4ml于桡神经周围支;B组分别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l上述四支神经周围。阻滞后每2min观察阻滞效果。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起效时间、等待麻醉的时间(从麻醉穿刺开始到患肢痛觉消失),麻醉镇痛维持时间(痛觉消失到感觉到疼痛的时间),阻滞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所需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平均2.8min)较B组(平均4.8min)显著缩短(P<0.05),但是A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两阻滞效果、等待麻醉的的时间、麻醉镇痛维持时间与四阻滞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臂丛 腋路法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封闭注射47例腰腿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7例腰腿痛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封闭注射治疗,观察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该组患者经首次封闭注射后仅有2例出现短暂的头晕不适(4.26%),经治疗结束后改症状自动消失,且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经治疗1年后优良率为70.21%。结论封闭注射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且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痛点封闭注射 腰腿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侧颈深浅丛阻滞后NSP、NDP、P、R、SPO2变化及患者术中、术后疼痛程度,从而对该方法安全性、可行性、实用性进行评估。方法C4一法先用0.3%盐酸罗哌卡因8-9ml行一侧深丛阻滞后退至皮下与颈阔肌筋膜间用0.45%罗哌卡因6ml行浅丛阻滞,观察10分钟若无全脊麻、椎管内麻醉或喉返神经及膈神经被阻滞情况,再阻滞对侧深浅丛。结果NSP、NDP、P升高,R、SPO2影响不明显,术中镇痛效果满意,术后切口无痛。结论只要掌握适当的麻醉方法与用药浓度及剂量,双侧颈深浅丛阻滞具有一定安全性、可行性、实用性。

  • 标签: 双侧颈深浅丛 阻滞 颈部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麻醉穿刺方法对剖宫产麻醉穿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拟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组后实施不同麻醉穿刺处理I组行常规针内针穿刺技术(50例)、II组行腰穿针直接穿刺(50例),评定术后的穿刺发生情况和麻醉效果。结果II组患者术后72小时、1个月、2个月、6个月的穿刺发生率低于I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于剖宫产手术中实施腰穿针直接穿刺处理作用突出,可预防穿刺,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穿刺 剖宫产 穿刺点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记录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收治的1例带状疱疹患者。患者为中老年女性,患病区域为会阴部,治疗采用超声引导下奇神经节阻滞的方法,经过治疗后患者疼痛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以下简称VAS评分)较初诊降低50%,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笔者记录了诊疗过程及奇神经节阻滞的操作方法,为临床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后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带状疱疹 奇神经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术中应用肌间沟结合改良锁骨上两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150例纳为研究样本,随机均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三组均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其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Ⅰ级与Ⅲ级阻滞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Ⅱ级阻滞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无临床可比性。结论将肌间沟与改良锁骨上两臂丛阻滞相互联合应用在手部、前臂以及上臂手术患者中效果确切,优于单点阻滞,安全性高。

  • 标签: 臂丛 锁骨上阻滞 肌间沟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封闭、电针、三维牵引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封闭、电针治疗后施以三维牵引复位术。结果病例1000例,治愈762例(76.2%),显效210例(21%),无效28例(2.8%)。结论采用封闭、电针、三维牵引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是肯定的。

  • 标签: 腰椎间盘 突出症 痛点封闭 电针 三维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冲击波联合注射对肩周炎患者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96例肩周炎患者,根据两种治疗方式分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ROM)、生活能力(ADL)、各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与对照组81.82%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OM、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通过体外冲击波联合注射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缓解疼痛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周炎 体位冲击波 痛点注射 关节活动度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喉罩在神经阻滞麻醉阻滞不全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30例骨科上肢手术接受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喉罩组和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常规监测BP、HR及SpO2。结果喉罩组患者术中MAP、HR及SpO2稳定。结论喉罩组保证了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及良好的手术环境。

  • 标签: 喉罩 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0例行剖宫产术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产妇采用了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CSEA组),160例产妇采用了单纯的持续硬膜外麻醉方法(CEA组)。结果CSEA组的麻醉显效时间明显小于CEA组,肌松满意度优于CEA组,且麻醉10min后低血压例数明显低于CEA组(P<0.05);两组孕产妇手术麻醉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作为一种联合麻醉方法,有着较理想的麻醉效果,同时其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向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单纯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致瘤机制包括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抑癌基因失活、细胞周期失控、影响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免疫等。头颈部肿瘤主要包括口咽、口腔、喉鳞状细胞癌,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其中扁桃体癌中肿瘤组织中HPV检出率最高。针对HPV目前有两种预防性疫苗。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头颈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麻醉不同阻滞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靶,观察组采取三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阻滞完成后而不同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存在不同影响,其中三靶阻滞更加有效,对尺侧阻滞效果更佳。

  • 标签: 不同阻滞方法 超声引导 锁骨上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