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阿是”的词义及“阿是穴”原始内涵进行梳理,基于对相关文献的考证与诠释,溯源至“以为输”之法以探寻“阿是之法”的雏形,并用语言学方法对相关术语进行鉴别;由此论及“阿是穴”所归属的腧穴近治作用的理论范畴,并通过气街对其进行理论层面的升华。旨在言明“阿是穴”与西方“激”实即体表刺激的近治作用,其观念不同仅因于文化背景之差异。

  • 标签: 阿是穴 以痛为输 腧穴 近治作用 激痛点 干针
  • 简介:(TrP)针灸是一种使用毫针刺激激的针灸疗法,它的形成是基于现代医学对激的理解结合传统针灸而演变而成。在过去的20年中,激针灸相关的概念和针灸技术不断地发展;采用刺激激治疗疾病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激针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以外其他疾病的趋势也日渐显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了激针灸和传统针灸的异同:针刺穴位,针具使用和针刺方法,以及治疗适应症。在临床上,传统针灸包括多种治疗方式和操作手法,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病症。在科研方面,传统针灸的疗效也在各种实验中得到验证。激针灸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是对传统针灸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经络的概念和阿是穴的衍生。激的位置,分布规律和疼痛模式类似于那些传统的穴位;针具的选择,针刺的深度,以及操作手法是传统针灸的一部分。因此激针灸是传统针灸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激痛点 针灸 激痛点针灸 疼痛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 简介:目的:探讨热敏灸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热敏灸治疗36例功能性肛门直肠患者,热敏灸患者长强、次髎、腰俞和肛周局部,每腧穴艾灸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22例治愈,11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为6.1±1.52,治疗后为1.63±1.05,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能改善功能性肛门直肠

  • 标签: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灸法 热敏灸
  • 简介:TheSuWen.TiaoJingLun(《素问·调经论》,PlainQuestions·TheoryofRegulatingMeridians)said,"Patientswithpaininbodyyetwithoutanyailmentaretreatedwithcontralateralshallowcollateralneedling;patientswithpainononesidewithailmentsontheothersidearetreatedwithcontralateraldeepcollateralneedling".Therefore,bothofthetwotherapiesareapplicabletopainsyndromes,and,forcontralateraldeep

  • 标签: 抵押 疼痛 电机系统 患者 针刺疗法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艾灸三阴交穴对分娩宫缩的影响,同时评价产妇及新生儿安全性。方法:选取单胎头位初产妇17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59例)、安慰组(57例)、空白组(58例)。宫口开大3cm时观察组艾灸三阴交、安慰组艾灸非穴各30min,空白组行常规产程护理,比较3组产妇宫缩及母婴安全性差异。结果:①宫缩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观察组灸后15min、30minVA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安慰组与空白组VAS评分无明显变化,灸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其他两组降低明显(均P〈0.05);②宫缩评级比较,艾灸30min,观察组分娩镇痛有效率为69.5%(41/59),高于安慰组、空白组的45.6%(26/57)、43.1%(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产后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安慰组和空白组(均P〈0.05);④新生儿Apga评分,观察组和安慰组高于空白组(均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穴能减轻宫缩,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简便的非药物镇痛方法。

  • 标签: 分娩痛 艾灸穴 三阴交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比较针刺加热敏灸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加灸组(32例)和针刺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法,均取天枢、足三里、公孙等穴,针加灸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治疗,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加灸组愈显率为87.5%(28/32),针刺组愈显率为37.5%(12/32),针加灸组优于针刺组(P〈0.01)。针加灸组对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针刺组(P〈0.01,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疗法治疗IBS-D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 标签: 热敏化腧穴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热敏灸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对探针方法和ischemic击上的头针灸的治疗学的效果客观。112个盒子随机被划分成观察组(头针灸组)和控制组(身体针灸组)的方法。在28天的处理以后,在处理被调查前后,语言学功能和手足的麻痹水平变化。结果全部的有效的率在观察组是96.6%,在控制组,90.7%与二之间的重要差别组织(P<0.05)。由渗透二治疗的electroacupuncture头point-through-point是为ischemic击的有效方法之一的结论。

  • 标签: “两点进针” 头穴 透刺电针 缺血性中风 疗效观察
  • 简介:ObjectiveToprobemethodsandtherapeuticeffectsofHeadAcupunctureonischemicstroke.MethodsOnehundredandtwelvecases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headacupuncturegroup)andcontrolgroup(bodyacupuncturegroup).Aftertreatmentof28days,changesoflinguisticfunctionandparalysisleveloflimbsbeforeandaftertreatmentwereinvestigated.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6.6%intheobservationgroupand90.7%,inthecontrolgroup,with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Theelectroacupunctureheadpoint-through-pointbypenetratingtwopointtherapyisoneofeffectivemethodsforischemicstroke.更多还原

  • 标签: ISCHEMIC Stroke/acupuncture Head ACUPUNCTURE Point-Through-Point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