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呼吸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孟鲁司特钠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综合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T)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2例出现再次喘息。结论孟鲁司特钠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感染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1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祛痰、镇咳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患儿临床症状(咳嗽、发热、痰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感染临床疗效确切,临床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急性 呼吸道感染
  • 简介:呼吸传染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和控制将会产生大规模的传染,综合性医院是防控呼吸传染疾病的重要场所的关键点,在呼吸传染疾病的防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在呼吸传染疾病防控的过程中,加强对呼吸传染病的诊治,控制疾病的传播,对于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此对综合性医院中呼吸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加强综合性医院中呼吸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呼吸道传染病 医院感染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反复呼吸感染(RRI)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及血清sIL—2R水平监测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2例反复呼吸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总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4+、CD8+、CD4+/CD8+、)。结果RRI患儿总T淋巴细胞、CD4+、CD4+/CD8+明显低于正常患儿,CD8+、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感染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发生紊乱,临床检测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 血清sIL&mdash 2R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者血清CBV-lgM抗体与左室总射血分值(EF)值及峰射血率(PER)、峰充血率(PFR)的关系,以及心肌显像与心肌各局部EF值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心肌炎患者以ELISA法测CBV-lgM抗体,用99mTc-MIBI心肌显像对其中37例行核素心室造影,测左室总体EF值及局部EF值,并测其PER和PFR;设正常对照40例.结果:(1)CBV-lgM抗体阳性者120例中有VM85例(70.83%),对照组仅2例(5%),P<0.01;(2)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异常120例中有VM105例(87.5%),对照组仅1例(2.5%),P<0.01;(3)CBV-lgM抗体阳性与99mTc-MIBI心肌显像VM异常符合率为78.95%;(4)CBV-lgM抗体阳性中37例核素心室造影测得左室总EF降低者21例(56.7%);(5)节段性EF值降低33例(89.19%);(6)PER、PFR降低20例(54.05%);(7)心肌显像异常与EF降低符合率89.19%;(8)37例核素心室造影测定:PER降低22例(59.46%),PFR降低21例(56.75%);(9)各节段EF降低者:侧壁(LAT)l2例(33.43%),下壁(INF)15例(40.54%),心尖部(AP)12例(33.43%),下间隔(IN-SEP)24例(64.86%),室间隔(SEP)31例(83.78%).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CBV-lgM抗体水平与心肌显像和心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心肌炎 CBV-lgM抗体 心功能 心肌显像 VM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影响,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CHF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8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及nCPAP治疗组(43例),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V·O2max值,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治疗6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C-·PAP治疗组AHI[(27.5±6.2)比(6.8±1.2)]显著降低,LVEF[(0.45±0.07)比(0.48±0.05)]及VO2max值[(16.5±3.5)ml·kg^-1·min^-1比(19.2±3.4)ml·kg^-1·min^-1]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经鼻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改善已接受基础药物治疗的CHF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通气功能、心功能和最大摄氧量。

  • 标签: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心力衰竭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6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血气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与研究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活动中应用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46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病例患儿所选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并且将这些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患儿以及对照组患儿分别给予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背景下的观察组患儿,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而在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案背景下的对照组患儿,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活动中,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实施与推广。

  • 标签: 病毒性 心肌炎 治疗方案 黄芪注射液 抗病毒 观察组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气正压通气(CPAP)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效果,探讨CPAP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68例,根据是否接受CPAP治疗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CPAP,均治疗14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减饱和指数(OD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总有效率。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ODI和LSaO2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DI:(16±6)%比(35±21)%,(26±15)%比(36±21)%;LSaO2:(88±6)%比(75±11)%,(80±8)%比(74±11)%;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ODI和LSaO2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后,观察组ox-LDL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x-LDL:(487±90)μg/L比(548±77)μg/L,SOD:(111±10)kU/L比(94±15)kU/L,均P〈0.01]。(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HISS、BI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HISS评分:(5.2±2.2)分比(12.9±3.9)分;(7.6±3.1)分比(12.5±4.2)分;BI评分:(88±10)分比(52±30)分;(81±4)分比(58±30)分;均P〈0.01];观察组NIHSS、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1.3±0.4)分低于对照组(2.0±1.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2,P〈0.01)。(4)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2%(23/31)和48.6%(18/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5)�

  • 标签: 卒中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缺血性卒中 氧化性应激
  • 简介:诺如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多寄存于人或动物肠道,主要感染对象是儿童。诺如病毒目前已被欧美国家公认为是导致成人病毒性腹泻及急性胃肠炎的首要病因,在儿童病毒性腹泻中仅次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畏寒、肌肉酸痛等,儿童患者呕吐症状普遍,成人患者以腹泻症状为主。

  • 标签: 诺如病毒 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腹泻 肠道病毒 轮状病毒 感染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64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体检健康者,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TGAb、TPOAb的水平。结果桥本甲状腺炎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的TGAb、TPOA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TGAb、TPOAb水平高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中抗甲状腺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于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自身抗体 TGAb TPOAb 桥本甲状腺炎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重症哮喘采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哮喘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出气体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病人采用综合临床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治疗分析 呼吸内科 重症 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伴发心肌损害所致心肌酶、CTnI及心电图异常表现。方法对150例确诊为RV肠炎患者(A组)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①A盟与正常者(B组)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A组心电图异常率迭85%;③A组CTnI异常率为83.3%;④心肌酶谱、CTnI、心电图三者具有相关性。结论RV肠炎伴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和CTnI可明显升高、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酶谱 CTNI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抗心磷脂抗体(ACA—IgG、ACA—Ig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EH患者120例(检验组),体检健康者45名(对照组)。定量检测血清内皮素、胰岛素、血糖、ACA—IgG、ACA—IgM、hs—CRP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并测量血压。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并对ACA—IgG、ACA—IgM、hs—CRP和ET分别与IAI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检验组血清IAI为-4.45±0.41(0.55)、内皮素(62.43+18.09)pg/ml、hs-CRP(3.68+1.35)mg/dl、ACA—IgG1.47±0.63、ACA—IgM1.64±1.49,较对照组-3.86±0.33(1.0)、(37.45±16.58)mg/dl、(1.19±0.76)mg/dl、0.87±0.29、1.0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检验组血清ACA—IgG、hs—CRP和ET水平分别与I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53和-0.44(P〈0.05和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状态、内皮功能紊乱相伴随,且与ACA—IgG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存在血栓倾向。

  • 标签: 抗体 抗心磷脂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胰岛素抗性 内皮功能
  • 简介: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期间出现的、导致雷鸣样的鼾声和喘息声并伴有呼吸暂停——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它可导致日间嗜睡、使血压升高,甚至缩短寿命。最近两项研究提示,睡眠呼吸暂停可导致心律问题,而纠正睡眠呼吸暂停则可以改善心

  • 标签: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心脏形 治疗 睡眠期 血压升高 短寿命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多突然发生,常常是现场复苏抢救,重点在纠正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同时,积极寻找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有效地保护重要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心、肾功能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场急救首先是改善重要脏器缺氧状态。如果此时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则抢救过程与心肺脑复苏相同。呼吸骤停以后,如果能继续维持肺循环,机体可以借助肺泡一混合静脉血之间存在的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使静脉血继续动脉化,延迟减轻脑组织缺氧,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这称为弥散呼吸。尽早开始口对口间歇呼吸,通畅气,以新鲜空气或高浓度氧气冲洗肺泡,同时要保证有效的循环,如果发生心脏骤停,应采取有效的体外心脏按压,同时加强脑保护。有条件时,尽快根据病情进行口鼻面罩或鼻罩无创通气,或紧急行经口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如遇紧急上气梗阻,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 标签: 呼吸衰竭 治疗 面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