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组织的结构极为复杂,包含矿物质和不同的有机物质,其中包括胶原。I型胶原是骨骼中的主要蛋白质,在软骨中存在Ⅱ、Ⅸ、X和Ⅺ型胶原。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OI,脆骨病)是最常见的基质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存在I型胶原质和量的异常。其严重程度不

  • 标签: 成骨不全 骨组织 发病机制 骨量
  • 简介:骨骼为关节、肌腱、韧带提供机械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并且是机体维持正常矿物质平衡的钙、磷酸盐储存库。骨骼是复杂的动态组织,在人的一生中通过重塑不停地进行着更新和修复。绝大多数骨病的原因是重塑异常引起骨骼构建、结构、机械强度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如疼痛、骨骼变形、骨折以及钙、磷酸盐代谢的不平衡。

  • 标签: 骨骼变形 代谢 结构 机械强度 临床症状 磷酸盐
  • 简介:目的对比搬运和抗生素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不连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不连老年患者7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搬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对位对线情况、愈合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5±17)vs(146±12)min],AKS膝关节功能评分[(165.7±15.2)vs(123.7±18.1)]和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88.6±3.6)vs(77.6±5.4)]提高,愈合指数[(42.0±2.0)vs(43.3±3.0)d/cm]降低,临床有效率高[61.1%(22/36)vs47.2%(17/36)],感染发生率低[5.6%(2/36)vs25.0%(9/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搬运技术能够促进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不连老年患者的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骨折 感染性骨不连 骨搬运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龙牛补汤”防治绝经前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functionsuppression,OFS)联合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s)所致丢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应用OFS联合AIs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前年轻高危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7例.2组均服用钙尔奇D片(含元素钙600mg和VitD3125IU),每日1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龙牛补汤”,每日2剂,连续服药6个月。检测治疗前及用药6个月后患者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水平、矿物质密度T值、血清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tase,BALP)。结果2组治疗后在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矿物质密度T值、血清碱性磷酸酶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龙牛补汤”可减轻OFS联合AIs疗法所致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量丢失,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龙牛补骨汤 绝经前年轻高危乳腺癌 卵巢功能抑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丢失
  • 简介: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调节代谢实现的。1988年Komm在成骨细胞中发现了雌激素受体.1990年Penlser又在破骨细胞中发现了雌激素受体,都证明了雌激素受体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1993年第一例ERKO(EstrogenReceptorKnockOut)动物模型的问世.进一步明确了雌激素受体基因在代谢中的重要性。本文就雌激索受体亚型在代谢中的不同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雌激素Α受体 骨代谢 代谢研究 雌激素受体基因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对代谢的影响。方法对5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及5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FT3、FT4、PINP、BGP、ICTP、B-ALP。结果甲亢患者血bFT3、FT4、PINP、BGP、ICTP、B-ALP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甲亢患者血FT3、FT4分别与PINP、BGP、ICTP、B-ALP呈正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激素可能直接参与加速转换及增加吸收,由此导致甲亢患者量丢失。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其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兔骨髓,肝素抗凝,经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法获得MSC,然后在内皮细胞生长环境中进行诱导分化,最后对扩增的细胞特征进行鉴定,同时初步研究其体外血管特性.结果MSC每扩增一代,细胞数量增加5~8倍,7.65×103个原代MSCs体外扩增3代即获得1.26×108个细胞.在70%~80%融合时呈现"铺路石"样形态,细胞免疫组化证实扩增细胞表达CD31和yonWillebrandfactor(vWF),具有吞噬ac-LDL的功能,且扩增细胞在体外参与网状血管样结构形成.结论MSC扩增能力强,在体外能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
  • 简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到了中晚期后,各种症状和体征则相继出现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疼痛、脊柱畸形和易骨折。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针灸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北海市福镇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海市福镇卫生院收治的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年龄≥60岁,118例)及中青年消化性溃疡(年龄<60≥18岁,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溃疡发病原因、发生部位、溃疡面积及临床表现.结果老年组消化性溃疡患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比例、胃溃疡的发病率、胃底及贲门溃疡的发病率、巨大溃疡的发生率、腹部隐痛或胀痛、呕血、黑便及无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节律性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老年因基础病及机体生理状况等方面原因,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上接诊时应提高警惕.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老年人 中青年 疾病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60例,将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治疗组和低通量透析治疗组,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高通量透析组的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水平分别为(1.52±0.50)mmol/L、(3.05±1.19)pg/L、(368.61±235.32)pg/L,较治疗前((1.78±0.55)mmol/L、(3.94±1.31)pg/L、(427.45±288.93)pg/L)显著下降(P<0.05),钙、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3±0.16)mmol/L、(21.64±8.51)nmol/L,较治疗前((2.12±0.18)mmol/L、(16.77±7.69)nmol/L)显著升高(P<0.05),而低通量透析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代谢紊乱。

  • 标签: 高通量透析 糖尿病肾病 矿物质和骨代谢
  • 简介:1995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再次发出警告指出:'肺结核病已成为世界成人的主要致命性疾病','目前世界上受结核病菌感染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就我国而言,约有肺结核病人600万人(新疆约有10-13万),传染源150万人(新疆约有4万左右),每年有25万人死于肺结核病(新疆约有8000余人),有不少排菌肺结核病人隐匿

  • 标签: 健康教育 DOTS 肺结核
  • 简介:氯法齐明(Clofazimine,CLF),又名氯苯吩嗪、氨苯吩嗪、克风敏等,1969年开始用于麻风病的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抗麻风病药物。因其不仅对麻风杆菌有杀菌作用,对结核分枝杆菌亦有效,在结核病严峻耐药形势

  • 标签: 作用研究 抗结核作用 明抗结核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急性肺栓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肺栓塞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每组24只。在造模后2h,6h,24h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离肺脏进行HE染色及肺脏病理学检查。在造模后6h测定各组大鼠的动脉血气和肺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Ⅱ(TNF-α)水平。结果肺栓塞模型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mPAP,RVSP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辛伐他汀干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mPAP、RVSP与肺栓塞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肺栓塞模型组大鼠6h氧分压(PaO2)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明显降低(P〈0.01);辛伐他汀干预组大鼠6hPaO2与肺栓塞模型组大鼠比较明显升高(P〈0.05)。肺栓塞模型组大鼠6h肺小动脉eNOS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降低(P〈0.01),辛伐他汀干预组组大鼠6h肺小动脉eNOS蛋白表达较肺栓塞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肺栓塞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浆IL-6,TNF-α水平较假手术组有升高趋势(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浆IL.6、TNF—α水平较肺栓塞模型组大鼠略有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干预可降低急性肺栓塞大鼠的mPAP和RvsP,减轻低氧血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但对血浆IL-6.TNF-α水平无影响。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辛伐他汀
  • 简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类患者具有较高心血管疾患的罹患率和致死率,且其心血管病变有独特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征,涉及包括细胞、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能量代谢的转换、基因表达的调节等诸多方面,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至关重要.我们把此类患者的心血管重塑现象称为代谢性重塑(metabolicremodeling).

  • 标签: 代谢性 PPARS 心血管事件 心肌 独立危险因素 心脏结构
  • 简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dlDC)最早是由Steinmen于1973年报道的。因其成熟时有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DC是目前已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与其它APC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而其它APC仅能刺激己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本文主要就DC的生物学特点、抗肿瘤机制、及其与肿瘤逃逸的关系和DC疫苗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机制 免疫调控 机体免疫反应 DC疫苗 抗原呈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