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抑郁伴发焦虑中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变化、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抑郁焦虑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均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抑郁伴发焦虑患者中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焦虑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焦虑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焦虑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常规组采取药物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后的心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生活指数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生活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焦虑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能够显著优化患者的心理情绪,并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医患矛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焦虑症 焦虑抑郁评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抑郁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出现上升趋势,这也使得抑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之一(1)。研究心理护理干预抑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2)。方法我们研究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抑郁患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治疗抑郁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抑郁 心理干预与护理 临床疗效 家庭功能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焦虑护理工作期间,观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7年06月收治的62例焦虑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焦虑患者分组;对照组(31例)临床开展焦虑护理工作期间,应用传统基础护理模式展开;观察组(31例)临床开展焦虑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展开;最终就两组焦虑患者的消极情绪得分情况以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焦虑患者消极情绪得分情况对比,观察组焦虑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焦虑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焦虑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合理选择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完成焦虑患者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消极情绪得分情况改善以及睡眠质量改善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焦虑患者的心理表现以及预后能力。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焦虑症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3例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护理,然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病情。

  • 标签: 慢性肝病 护理干预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康复期应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抑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于护理前、护理8周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8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10.67±1.9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15±2.14)分,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结论抑郁患者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康复。

  • 标签: 抑郁症 康复 综合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焦虑护理中放松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12月82例焦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放松疗法,对比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SAS)评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2.94±1.12)分、97.56%(40/41),而对照组分别为(17.01±1.32)分、82.93%(34/4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焦虑护理中应用放松疗法,可改善焦虑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

  • 标签: 焦虑症 护理 放松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诊治的焦虑患者45例,其中重度焦虑8例、中度焦虑32、轻度焦虑5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2个月治疗护理疗效显示,8例重度焦虑患者中(有2例未愈、4例转为中度焦虑、2例转为轻度焦虑)、32例中度焦虑患者中(4例未愈、5例转为轻度焦虑、23例无焦虑)、5例轻度焦虑患者治愈。患者满意度91.1%(41/45)。结论对焦虑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焦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基于对照组前提下增加实施心理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8%,对照组总满意率70%,p<0.05;组间护理后的HAMD、NDS、SAS、SDS评分对比,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心理状态,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加入改良中医情绪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抑郁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分析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接受改良中医情绪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分析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状得到明显缓解,且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将抗抑郁药与改良中医情绪疗法结合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 满意度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相抑郁和单一抑郁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方法本次的4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抑郁患者,将双相抑郁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单一抑郁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中有16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9.56%),对照组有15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5.22%),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x2=0.562,P>0.05);另外,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为(18.23±4.10)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6.66±6.22)分,相比对照组的(18.206±4.16)分和(26.15±5.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睡眠质量的患者在单一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中占据比重较大,且双相抑郁患者极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临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单一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应对方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焦虑患者的亲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焦虑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亲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进行治疗前,先用焦虑自评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组间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自评表评分及满意度,均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亲情护理,对焦虑患者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焦虑症 亲情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焦虑是神经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或者持续性以及广泛性焦虑,由于焦虑的原因以及内容通常情况下与实际生活环境不符,因此患有该病的患者往往还会出现胸闷、尿急尿频、呼吸急促、震颤以及运动性不安等临床症状,临床上将焦虑分为两种,一种是广泛性焦虑,一种是惊恐障碍,但是前者的患病率远大于后者,因其病因不明确,使用西医治疗的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通常使用中医药对该病进行治疗。基于此,本文着重度对中医药治疗此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介绍,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 标签: 焦虑症 中医药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产生的影响及作用,并依据产妇的身体状况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案。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进行分娩的1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的产妇只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情况下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最后比较这2组患者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产妇实行心理护理,能够降低产妇抑郁的发病率,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效果,使得患者尽快康复,所以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抑郁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抑郁患者选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患者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抑郁评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抑郁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舒适护理干预 抑郁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95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基础心理疗法加氟西汀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心理疗法 脑梗死后抑郁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咨询在抑郁患者康复指导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抑郁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资讯指导,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2.85±2.51)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16.87±5.21)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状态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社会状态评分和自我认知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5.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70.73%,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抑郁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咨询指导,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咨询 抑郁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内容,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P<0.05)。这表明在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的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效果分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治疗辅助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治疗辅助。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运用心理治疗辅助帕罗西汀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抑郁状况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尚处于可控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心理治疗 帕罗西汀 产后抑郁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认知行为对于焦虑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31例焦虑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程为12周,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并且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的评定,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选择问卷调查和生活满意度量表(LSR)进行评定。结果对本研究31例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以后17例患者获得痊愈,显著进步患者5例,还有8例患者进步,1例患者无效。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进行HAMA评分,患者较治疗之前下降,而且患者的社会功能、LSR以及GAF总分和之前明显提升,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认知行为对焦虑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社会的功能,并且能够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使患者在具体生活过程当中获得较为满意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等不良生活质量,在对焦虑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焦虑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