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王女士:抑郁的病因很复杂,与遗传、神经递质变化、个人性格、心理因素、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影响睡眠、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

  • 标签: 抑郁症 生活事件 个人性格 心理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抑郁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接受的抑郁患者中,抽取92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我接纳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自我接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美国一项新研究称,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可能正在使用会导致抑郁或增加自杀风险的处方药,而他们对这些风险一无所知。

  • 标签: 抑郁症 风险 用药 处方药 成年人 美国
  • 简介:如今,晚上开灯睡觉的人不在少数.有些人是因为晚上睡太晚,结果忘记关灯或懒得关灯;还有些人则是因为害怕黑漆漆的环境,所以索性不关灯,感觉在明亮的环境中睡觉更有“安全感”.其实,在过于明亮的环境中睡觉并不利于身体健康,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其中3种危害,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抑郁症 肥胖 卧室 失眠 开灯睡觉 身体健康
  • 简介:目的分析产后访视中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预防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1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访视中采取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访视中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早期产后抑郁筛查情况及产后15、30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结果观察组早期产后抑郁筛查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0dEPDS评分为(7.0±0.8)分低于产后15d的(1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30dEPDS评分为(13.0±1.7)分与产后15dEPDS评分(13.6±1.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5、30dEP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在访视中强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产后抑郁的早期筛查与治疗,从而降低产后抑郁发生,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访视 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躁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躁狂患者102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均56例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丙戊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PR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第1周BPRS评分改善程度即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2周BPRS评分改善程度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期比较从治疗第2周开始BPRS评分改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PR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在治疗第1周时BRMS评分改善程度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BRM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躁狂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效提升患者的劳动能力。

  • 标签: 心理疗法 药物治疗 躁狂症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抑郁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神经营养因子4(NT4)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诊的肿瘤抑郁患者36例,设健康对照组20例。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并应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BDNF、NGF及NT4的表达水平。结果肿瘤抑郁患者BDNF、NGF及NT4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抑郁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下降,这为针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4
  • 简介:目的研究孤独患儿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60例孤独患儿,依据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中轻度15例、中度9例、重度6例,对照组患儿中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14例,观察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孤独患儿病情发展有积极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孤独症 家庭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并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接诊的12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围手术期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并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配合完成活检,两组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血尿、轻微血便及会阴部疼痛等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科学具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发生并发的风险,促进活检术的顺利进行,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护理干预 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PICC置管并发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受治疗行PICC置管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44例,观察组4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PICC置管并发发生率。结果参照组置管并发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并发,减少不良反应。关键词集束化护理;乳腺癌;PICC置管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疾病,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疾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后则需要对患者行辅助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便于为患者化疗提供便捷、安全的输液途径,能有效减少静脉穿刺产生的痛苦,但PICC置管后未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易引起并发,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本次将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并研究分析其护理后并发影响,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受治疗行PICC置管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44例,观察组42例。参照组年龄区间为32~70岁,平均年龄则为(46.89±5.41)岁;观察组年龄区间为33~69岁,平均年龄则为(46.53±5.21)岁。对比两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①成立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及护士长成立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护理知识培训,以提高护理效果,并提前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②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洗手或擦手,严格以无菌操作为标准,在置管时可采取无菌屏障措施。③合理有效固定针对患者情况,选取有效合理的固定方式,既确保美观又能保证导管牢固。导管部位主要采用无菌贴膜覆盖,当患者穿刺点部位有组织液或血液渗出时,要用纱布覆盖,而敷料松动、潮湿或污渍易见时要及时更换敷料。患者穿刺第二日更换1次,后期1周更换1次。在更换患者敷料时需自下而上零角度的方式揭去原有贴膜,同时避免拉出导管,定期对皮肤行消毒处理,输液前后记录并观察导管刻度,并予以判断导管是否移位。④预防导管堵管严格执行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患者输液前行脉冲式冲管应使用生理盐水,待输液完毕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并封管。若输液前遇到冲管阻力、回抽无回血等情况,要确认导管是否畅通,禁止强行冲洗导管。若输液停止或长时间输注血浆、脂肪乳等液体时要间隔6小时采取生理盐水冲洗。此外,要严格观察患者输液过程,避免打折、输注通路受压造成导管内血凝固从而产生堵管现象。⑤预防静脉血栓及静脉炎患者置管后可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家务劳动,避免使用置管侧手臂提超过5公斤重物,不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锻炼,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功能锻炼,每日握拳、松拳,增加血液循环;平卧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给予抬高位,利于静脉、淋巴回流;教会患者测臂围、查滴数,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护理人员。⑥健康教育宣讲定期对患者进行乳腺癌知识讲解,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并向患者告知置管的重要性及自行拔管后易造成的危险性,针对患者负面情绪要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PICC置管后并发率,并发主要包括穿刺点感染、堵管、静脉血栓、静脉炎等。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并发对比参照组44例患者中,2例(4.55%)堵管,4例(9.09%)穿刺点感染,2例(4.55%)静脉血栓,3例(6.82%)静脉炎,并发发生率为25.00%(11例);观察组42例患者中,无静脉炎并发,1例(2.38%)穿刺点感染,1例(2.38%)堵管,2例(4.76%)静脉血栓并发发生率9.52%(4例)。组间数据比较结果为(x2=8.390,P=0.004)。3讨论乳腺癌是由于脂肪、纤维组织、皮肤及乳腺腺体组成,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乳腺肿块、乳晕异常及肢窝淋巴结肿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在手术治疗乳腺癌疾病后,对患者进行置管便于术后化疗。因常规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复杂,且不利于护理与观察,逐渐被临床淘汰。而PICC置管因安全性高、操作方便,被临床广泛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再加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外周血管损伤,降低并发及不良反应,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恢复2。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以有效改善预后和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临床广泛应用及高度重视3。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行常规护理易因护理操作不严谨等因素导致感染,从而加重病情。为了有效减少并发,促进乳腺癌患者疾病恢复,提升生活质量,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首先对病情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成立护理小组,在更换敷料、置管处理时严格以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从根源上杜绝感染现象,减少患者感染风险。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预防导管堵塞导致感染现象,能够有效降低并发,减少不良反应。此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及疾病知识讲解,让患者清楚认识疾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预防疾病复发,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积极性。针对伤口异常疼痛患者给予一定镇静剂治疗,减少患者疼痛感,而对于具有拔管意向患者给予约束带约束,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私自拔管,可有效减少拔管后不良反应。本次研究显示,给予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促进疾病恢复。数据表明,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行有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痊愈。综上所述,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并发,减少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秦娟,丁宇.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2)260-261.2王云玲.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心得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259-260.3乔晓雪.集束化护理预防对乳腺癌患者输液港并发的效果J.癌症进展,2016,14(5)483-48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手术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分析临床效果,疗后总结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共计76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与实验组,两组各38例。对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满意度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 宫内膜异位症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透高磷血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血透高磷血患者,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血透护理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血磷、钙磷乘积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血磷、钙磷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血磷分别为(2.16±0.36)mmol/L、(1.54±0.32)mmol/L;钙磷乘积分别为(4.89±0.41)mmol~2/L~2、(4.10±0.26)mmol~2/L~2;经t检验,观察组的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社会因子、环境因子、心理因子、生理因子、生活质量总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透高磷血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生活质量 高磷血症 血透患者 护理干预
  • 作者: 谢中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6期
  • 机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leaksyndrome,CLS)可发生于全年龄段患者,常存在明确诱因。儿童病例多继发于严重感染或创伤、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等重症病例。随着更多的病例被报道,一些非严重病例也可发生CLS,当引起全儿科医师的重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的副主席拜伦·马丁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延长了植物生长和授粉的季节,进而延长了过敏发作的时期。即使你对过敏的症状非常熟悉,也有可能对引起过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专家对过敏常见的8个认识误区进行了总结。误区一:过敏不会遗传事实: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空气中的花粉含量增高,但这只是部分原因;另一个罪魁祸首就是基因。

  • 标签: 过敏症 全球气候变暖 植物生长 环境因素 免疫学
  • 简介:相信在我们身边,许多人都有过腰痛,去医院一检查:腰椎间盘突出。就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为此就十分焦虑。君不知:不仅要有腰椎间盘突出,同时还要腰痛伴放射性腿痛等临床症状,才能叫作腰椎间盘突出。在生理上,腰椎间盘就跟我们皮肤、骨头、血管一样,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减少,水分流失,弹性减弱衰老,绝大多数40岁以上的成人即使没有任何疼痛不适,影像学上一样或轻或重有椎间盘突出现象。

  • 标签:
  • 简介:英国《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美国研究人员用金纳米颗粒运载“基因剪刀”,修改实验鼠脑部的一个自闭相关基因,成功减少了实验鼠的刻板重复行为。

  • 标签: 相关基因 自闭症 剪刀 症状 减轻 生物医学工程
  • 简介:众所周知,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并发的发生.但糖化血红蛋白仅反映最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却不能反映血糖波动情况.其实,除了高血糖,导致糖尿病并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糖波动,糖尿病病友对此要引起重视.

  • 标签: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血糖波动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并发症 防控 血红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