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25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控制血压、血糖、抑酸、降血脂、神经营养剂等基础治疗,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临床必需严格溶栓适应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尿激酶溶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探求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从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和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等。结果患者出院1月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全程优质护理 临床疗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某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分配方式选用随机分配法,前者采用拜阿司匹林药物,后者采用阿替普酶药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到,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较高,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过程满意度也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而言,选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部分,提高恢复力,效果显著。

  • 标签: 阿替普酶 拜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临床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方案治疗),每组患者43例,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分值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回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诊断急性/超急性脑梗死方面体现出的价值予以探讨。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疑似急性期)行磁共振常规DWI、FLAIR、T2WI、T1WI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急性期和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有32例和10例,二者在DWI上体现出高信号特点,T2WI则是部分稍高信号或等信号,ADC图中为低信号。2例MRI扫描无异常。结论对急性期和超急性脑梗死病变而言,磁共振弥散成像比MRI更加敏感,可以发现责任病灶于多发梗死灶中。

  • 标签: 急性脑梗死诊断 磁共振弥散成像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5年0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住院时间、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情缓解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8%,对照组为81.97%(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护理干预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共计4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关联对比分析,将颅脑平扫(MRI)和核共振加权成像(DWI)的诊断和患者的临床症状等结合作为评价标准。结果阳性患者的人数共计44例(95.5%)结果为阴性患者的人数共计2例(4.5%)。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诊断结合,对患者的肢体活动障碍、肢体功能、意识模糊、言语功能、反应迟钝等等症状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与影像学相结合具有良好的预测临床特征以便作为脑梗死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颅脑平扫 核共振加权成像 临床症状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