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脱水、利尿、控制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及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8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关注、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神经节苷脂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50~64岁为对照组(n=20),65岁以上为老年组(n=20),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2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及治疗时间(26.5士3.1VS267士2.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老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0%Vs25%,85%Vs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且预后较差,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同时配合后期药物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0.6mg/kg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天NIHSS评分,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d及第3d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较低剂量的阿替普酶实施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降低的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我院收治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 42例,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治愈 8例、好转 29例、无效 5例。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对静脉溶栓全程加强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直接影响溶栓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征。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继发癫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继发癫痫50例,观察组无继发癫痫50例,观察两组脑电图数据,对脑电图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对照组46例(92.00%)脑电图存在异常,观察组7例(14.00%)脑电图异常,两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疾病的预后及预测作用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继发癫痫 脑电图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急性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大部分神经元在其轴索或者胞体损伤后可出现萎缩,或者在与之相互联系的传出或传入神经元死亡后出现萎缩,前者即华勒变性(WallerianDegeneration,WD)1,后一现象则称为经神经元变性或递质性神经元变性(transneuronealdegeneration),由于两者都是继发于原发病灶损伤后在远隔部位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或变性,故又常称作继发性损伤(SecondaryDamage)或继发性变性(SecondaryDegeneration)。现就该领域的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危害 病理机制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前中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13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方法、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 12例临床治愈, 1例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 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做好溶栓前中后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我院2013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表发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给与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47例(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例(81.25),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患者实行全面康复护理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和同期参加体检87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ACI组和健康组,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血管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velocity,Vd)。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CI组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压力指数较高,血流速度较慢(p<0.05);与非进展性ACI相比进展性ACI患者颈内动脉IMT、左颈总动脉Vs、左颈总动脉RI较高,右椎动脉Vs较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超声检查常表现为血管内径增厚、血流速度减慢、IMT厚度增加,IMT增厚可能提示疾病危险程度增加。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 椎动脉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表现与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溶栓治疗,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这说明观察组使用溶栓治疗比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的效果要好,且其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临床上结合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是情况,及时作出准确的决策,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具有非常重要。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护理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护理后的治疗有效率为114例(95.00%),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5例(4.17%)明显低于护理前14例(11.6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效率。这表明急诊护理流程让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通过该流程的实施,实现了对传统护理内容的优化。从本次的研究来看,采用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早期急救和诊治,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效果,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疾病的现象不断增多。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观察急性期入院脑梗患者神经内科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近两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组一和组二。组一实施传统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式,组二在组一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结果。结果组二较组一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SF-36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对急性期入院的脑梗者,在予以神经内科治疗同时配合相对应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系统的康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行动能力,加快病情好转,恢复各项身体机能。

  • 标签: 急性期 脑梗死 神经内科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单纯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脑电波检检测异常发生率为62%,对照组检测异常发生率为42%,两组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生癫痫表现症状后,脑电波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可利用脑电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癫痫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分析指导。

  • 标签: 老年急性脑梗死 脑电图异常 癫痫发作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多数患者在患病后遗留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寻找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治疗方法对于减少致残率、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就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方法、溶栓药物进行了总结及展望,以期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静脉溶栓药物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以机械取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并开展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前后NIHSS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手术前,手术后3周患者的心理健康、情感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健康、认知五个维度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以机械取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还可以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和常规序列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检查率为100%,与病理诊断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T1WI序列的检出率仅为65.12%,T2WI仅为72.09%,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成像信号和较大的成像范围,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减少误诊或漏诊,能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磁共振弥散成像 急性脑梗死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方案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行静脉输液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常规护理,试验组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注射护理干预,对比2组静脉输液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时间以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静脉输液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时间比对照组迟、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3项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输液致静脉炎情况明显,护理干预可以进行静脉炎预防,推迟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输液 静脉炎 护理干预 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