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内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肾内科住院患者80名,采用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合实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摔倒、意外拔管等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观察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对比显示实验组发生跌倒、意外拔管等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肾内科中的实施能有效减少患者护理中出现的医疗事故,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路径目标理论,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44名学生。根据教学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2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路径目标理论。比较两组学生考评结果。结果:观察组学生护理评估成绩、疾病护理知识成绩、病历书写能力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基础护理成绩、专科操作成绩、应急处理能力成绩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路径目标理论的实施效果良好,可提高肾内科护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肾内科 路径目标理论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协同护理肾内科透析患者中的运用实际效果。方法:挑选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透析治疗的100例病人做为研究对象,任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各50例。对照组给与基本护理,观察组给与协同护理。结果:观察组Hb、Cr、BUN、TP、ALB等生化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病率、再住院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能开展日常工作中的病人占比显著高过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病人的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和病人生活品质。

  • 标签: 协同护理方式 肾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60例肾内科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和风险管理模式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肾内科患者采用这两种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风险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可以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性及满意度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 标签: 肾内科 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PDCA护理模式对于提高肾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病人和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患者和15例护士,随机抽查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实行PDCA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PDCA护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肾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其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压疮危险因素积分。方法:选取我院112例于在2020.7-2021.7期间压疮高危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将两组患者随机纳入常规护理组和系统护理组,每组患者56例。对两组肾内科高危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系统护理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系统护理组压疮危险因素积分低于常规护理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系统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肾内科压疮高危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压疮发生率,缓解了压疮部位疼痛等症状,压疮面愈合较快,皮肤感染程度较低,提高了患者对系统性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肾内科压疮高危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在肾内科患者中,由于肾功能不全、药物排泄减缓以及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等多器官疾病,因此在临床用药中,除了考虑药物治疗效果外,还需要特别关注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并在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实验室检验方法,其中尿常规检测作为最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手段,它能反映出人体泌尿系统功能状况。通过对患者进行尿液检测,医生能够精准地了解当前肾脏疾病的种类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肾内科 尿液检查 生化分析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导致肾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 : 分析 247例肾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围绕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根据单因素分析显示 ,肾内科患者的院内感染与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人血白蛋白、抗生素种类等因素有关 (P<0. 05)。 结论 : 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增加肾内科患者院内感染机会 ,本研究表明减少侵入性操作 ,合理减少抗生素使用 ,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进 ,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

  • 标签: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内科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肾内科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11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对比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另一组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治愈率为80%,症状缓解率为15%,无效率为5%。而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治愈率为60%,症状缓解率为25%,无效率为15%。对比结果显示,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治愈率较高,症状缓解率较低,无效率较低,与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结论:肾内科抗菌药物治疗在治愈肾内科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症状缓解率和无效率。在肾内科患者的治疗中,抗菌药物应被重视并广泛应用。

  • 标签: 肾内科 抗菌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对于肾内科血液患者逐渐的增多,而在这些患者的身上也可以看到目前国内的肾内科血液透析的感染的一些特点,因此本文就国内的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在医院的就诊的情况来进行感染特点的分析,而在进行分析的时候,采取的方法也是随机抽取,这样实验的结果更具有可信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续血液净化治疗肾内科患者的预防导管相关感染与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52例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结果:实验组感染发生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2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血液透析的肾内科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深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肾内科 深静脉导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认知行为护理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引入认知行为护理干预,从而分析其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交功能和生活满意度,为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支持。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肾内科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患者 6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4 例,探究组 34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探究组进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肾功能指标。 结果: 肾功能指标数据分析: Cr 、 BUN 、 Ser 三项指标探究组小于对照组, Ccr 指标探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在肾内科治疗中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稳定患者的病情,逐渐恢复机体代谢,在临床中的治疗价值较高,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 肾内科 肾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护理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0例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给予其中对照组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接受认知行为护理护理效果。结果:肾功能指标、生命质量评分护理前两组均接近(P>0.05),护理后4周、12周观察组患者的Scr、BUN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血液透析 肾功能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阶段教学模式在肾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护理带教,实验组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应用分阶段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实习后的综合考评成绩。结果:在实习后对两组护生进行教学质量考评,实验组的各项评价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分阶段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护理水平,教学质量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分阶段教学 肾内科护理带教 教学质量 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菌药物在肾内科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肾内科患者48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所有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48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占比95.83%;使用率最高的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青霉素类;其中,有18例患者通过口服的方式给药,有3例患者通过外敷的方式给药,有17例患者通过肌内注射的方式给药,有8例患者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用药过程中,共有17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其中有6例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有11例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共有29例患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46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占比86.96%;有6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占比13.04%。结论:抗菌药物在肾内科临床上的使用较为合理;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及给药方式均符合相关规范;不过,肾内科抗菌药物若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因进一步予以规范,不断提高肾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肾内科 不合理用药 给药方式